自热米饭是谁发明的?

自热米饭是谁发明的?

自热米饭是谁发明的?现实生活中,这种自热食物其实很方便。我们出去玩的时候会带一些这样的食物,味道不错。和大家分享一下是谁发明了自热米饭。

自热米饭是谁发明的?1自热大米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但当时是作为军事技术使用的。到了90年代,部队开始普遍装备自热口粮。在2008年的512地震中,我们看到了军队的广泛使用。民间自热大米2009年才开始面向市场。比如四川——受益于绿色大米,等等。

自热饭用的“饭”是什么?为什么加热就熟了?

首先,从外观上看,自热米饭和普通米饭是不一样的。米的形状一端是圆的,另一端是尖的,尖的一端就是米胚芽的位置。如果是糙米,尖端就是发芽的地方。人造米和大米的区别在于两端都是圆的,这也可以看出热饭的米是机器加工成型的。

经过仔细探究,我们发现原来自热米饭中的“米”并不是真正的大米,而是被称为:复原米。相信很多人对重组大米并不熟悉。顾名思义,复原米就是以碎米或大米为原料,然后加入一些配料和食品添加剂,再经过高温挤压蒸煮,然后冷却,就成了复原米。外观和形状与普通大米相似。但是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煮饭时间比原来的米饭增加了近一倍。

放大后可以看到,普通大米的淀粉结构和我们住的砖房差不多,都是用砖堆起来的。

重组米有点像河边的砾石滩,大小不一。它们是由重组淀粉制成的,不难看出原有的一些淀粉结构已经被破坏。

那么重组大米会对人体有危害吗?从配料表可以看出,任何复原米都会有。

单甘酯脂肪酸酯是一种成分,有的还添加了其他淀粉。什么是「单甘酯脂肪酸酯」?

这是一种乳化剂,用来改善食物的味道。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无害的,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血脂异常患者来说,你不能吃这种含有这种成分的食物,会增加体内的脂肪酸含量,使血脂血糖升高。至于营养,重组米的营养价值自然没有普通米高。

自热米饭是谁发明的?2自热米饭的原理。

自热式米饭加热袋成分解密:发明一种多用途自热袋,主要由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粉、活性炭、盐组成。揉搓后可加热至60℃,可用于冬季取暖和医用热敷,并加入生石灰、碳酸钠和水。

温度可升至120℃,用于加热饭菜或烹饪食物。温度可保持20分钟后降至100℃,60分钟后降至60℃。冬季用于加热热敷的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使用后仍可与生石灰、碳酸钠混合,再加水加热食物加热。

自热饭有加热袋,遇水后3-5秒内立即升温。温度高达150℃,蒸汽温度200℃,保温时间最长可达3小时,很容易将生米做成熟饭。加热过程无污染,成本低,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传统的方便食品需要用开水浸泡后才能食用,一些特殊人群,如野外探险、旅游、部队和执行任务的警察,没有开水就不能食用。自热米饭吃起来不用开水,不用热力。撕开外包装,把里面的纯净水袋倒在加热袋上,水和加热袋会自动混合加热。米饭和菜要蒸8-15分钟。

教你怎么吃,怎么用自热方便米饭。

一盒自热米饭,拆封。取出自热米饭的米袋。

用勺子的顶部打开米袋的外包装。

就这样,自热米饭被拆解,然后我们用勺子搅拌米饭,使其变软。

将加热袋放入自热饭底部的塑料盒中,加入一定量的矿泉水。

把米饭放回原位,然后等待。

盖上外壳,等待加热包加热。

发烧时有呼噜声,注意不要用手碰,以免烫伤。

最后把蔬菜包放在自热米饭饭盒下面,加热蔬菜包。

当它完全冷却后,撕开外壳,享受热米饭。

自热米饭是谁发明的?3为什么自热米饭用电饭锅煮半小时以上需要15分钟?

从军粮到口粮,前世,一顿快餐饭。

像许多方便食品一样,自热米饭最初是作为军用食品出现的。

早在二战前就已经有了大米罐头,二战时主要供应军队,产量很大。

罐装大米今天仍在出售

但是煮好的米饭放久了就会出现“回生”的问题,罐头米饭也不例外,所以吃起来就没那么惬意了。当然现在好多了。

于是,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通用食品公司率先生产出脱水大米,蒸熟的大米可以通过加入热水回收。

这项发明也被带到了二战的战场上。而今天我们吃的自热米饭,基本都是在脱水大米的基础上改良的。

二战后,平时不吃大米的美国人没有动力继续研究,日本人却开始了接下来的“大米革命”。

毕竟对于东亚人来说,大米是传统主食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女性和单身人口的就业率提高,快速解决一顿饭成为日本社会的迫切需求。

所以在这个时期,日本发明和改进了很多快餐菜肴,比如方便面,比如咖喱块。

方便米饭的研发显然要困难得多。直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才出现蒸煮袋大米、无菌包装大米和冷冻/冷藏大米。

软罐的包装很常见,比如咖喱。

蒸煮袋饭,也叫软罐头饭,是将煮好的米饭放入一个可以用水加热的袋子里,吃完后再加热。

中国人民解放军口粮中的自热米,其实就是一种软罐头米。因为真空,米饭被挤成一团,影响口感。也叫“粽子饭”。不过近几年口味有了很大的提升。

无菌包装大米类似于软罐头大米,但它是在无菌室中制作和包装的。

冷冻/冷藏米饭是把做好的饭菜快速冷冻/冷藏,吃的时候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就好了。最有代表性的是便利店的午餐。

自热饭里的米不是真正的原米。

这半年来,线上线下爆红的自热大米,其实是二战前诞生的脱水大米的进化版。

自热大米可以很快煮熟,因为工厂在你拿到大米之前已经对它进行了大量的加工。

首先,生米需要经过淘洗、浸泡、糊化(即蒸煮),有些工序还会将大米粉碎后“糊化”。

煮好后,米饭要晾干。不管是热风干燥还是冷冻干燥,目的都是将新鲜大米快速脱水,使水分降到10%以下。

由于其含水量低,可在室温下长时间保存。

与此同时,大米中淀粉的分子构型也在发生质的变化,由不易吸水的“β态”变为易吸水的“α态”,因此也被称为“α米”。这就是为什么方便米饭可以“恢复”吸水性的原因。

有些工序会在“α米”的基础上扩大,复原后的米口感会更好。

说到恢复,现在我们都习惯了饭盒里的加热包。倒水盖上盖子,15分钟。

但是在一个加热包成本和安全性都不如现在的时代,用热水恢复脱水大米真的很有必要。

1961年,在电饭煲发明之前,任天堂(没错,就是玩游戏的任天堂)发明了开水3分钟就可以马上吃的方便米饭,就像方便面一样。

可惜当时脱水大米的制造技术没有现在这么成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水量和温度控制的这么精确。洗好的米大部分变成了一碗粥,日本人吃不惯,失败了。

直到本世纪初,还有方便米厂家在公司里举办泡饭大赛,比较谁对水量和时间的控制最好。那时候的自热方便米饭其实还不完全方便。

加工出来的自热大米营养健康吗?

处理过的脱水米加热起来真的方便很多。但与普通大米相比,会发现自热大米的口感和香气都有所下降。

先说味道。吃过自热米饭的人都知道,它没有普通米饭的那种弹性,米饭又小又软。

为了还原米饭的原味,很多厂家不仅会改进工艺,还会添加魔芋等辅料来改善口感,增加弹性。

除了口感,还有营养的流失。

大米本身的营养比较单一。提前浸泡加热后,营养进一步打折,尤其是易溶于水、耐热的B族维生素会损失很多。

而且经过α处理的大米比普通大米消化速度更快,升糖效果更明显,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不应该忽视的是自热米饭中的配菜。经过深加工,它们的营养损失也不小。一般来说都是重口味的蔬菜,油盐容易超标。

所以自热米饭可以作为一种临时应急食品,如果长期食用,无论从口感还是营养上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查阅了很多论文和资料。

80年代有论文介绍日本方便米饭。到了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有论文预测方便米饭会超过方便面。

然而,直到最近两年,方便米饭因为自热米饭而获得了一些动力。因为与便利店的冷藏盒饭相比,自热米饭可以常温保存,也可以通过快递长途运输。

有人说,中国会不会像日本一样,很多人都吃方便米饭?我觉得短时间内不会。

自热米饭失去了很多味道;冷库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者,中国的人力成本没有那么高,路边的餐馆往往在价格上很有竞争力。

至于未来,也许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当很多餐厅不得不用机器代替人工的时候,方便米饭就不得不成为我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