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500字陶渊明
论陶渊明饮酒诗的“趣”
陶渊明诗集里有六十多首饮酒诗。萧统在《陶渊明诗集序》中首次提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若怀疑陶渊明诗中有酒,我想不是为酒,也是为迹”,从其独特的审美视角阐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可享,一旦饮尽魂魄,便永忧。看陶渊明的饮酒诗,我们也能体会到诗人那种纯粹单纯的快感。
一、携酒尘网——“吃素的快乐。”
陶渊明一生追求“真”、“朴”、“纯”、“自然”,主张回归自发的“自然之乡”,痛恨迎合一切口味的官僚生活。早年虽有远大抱负,但都在黑暗浑浊的社会氛围中磨平了棱角。为了生计,虽多次为官,诗人却郁郁寡欢,哀叹自己的仕途“误入尘网”。可见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多么迫切!
金元兴二年(403),诗人因母亲去世,在家忧心忡忡,写了两首诗《何国主簿》。第一首诗里“春日好酒,酒是我煮的。”弱孩在我这边玩,学习语言不健全。邱家穗的《东山草堂石涛》有三段评语:“此陶公自告其乐,因穷而不羡外,因富而不移中。是不是虚伪?”到了这个年纪,“园子蔬菜多,老谷还存着现在”。仲夏,南风吹衣,“六艺”“弱儿”们牙牙学语,在一旁玩耍,品酒,享受人伦之乐,自然有趣。此时,陶渊明深切感受到摆脱“心是一种役”的轻松,高兴地写道:“得而复得,真为乐事,发簪忘之。”
二、有酒有乐——《乐天之学》。
陶渊明归田后的诗《河柳柴桑》有“谷风转萧疏,春醪解饥”之语。弱女子虽不是男人,但安慰总比没有强。吴占泰在《石涛会笔记》第二卷上评论说:“这首诗是对宁静和幸福的研究。”耕田之后,东风已“萧瑟薄”。一小杯葡萄酒可以缓解疲劳。虽然浊酒不如好酒,但调节口感总比没有好。有事则安,是诗人“乐天知命”人生观的体现。
再比如《流浪谢川》,其中“远方的我爱你,千年的我忘不了你。而且今天很开心,明月也不是你想要的。就像诗人说的,“你走了一百年,你的身名就和你一样了。“你不必太担心百年后的情况。”有酒是一种享受。“再如《杂诗》第四部中的“虽杯须自斜”,第九部《饮酒》中的“虽不花钱,可倚浊酒”,都是诗人懂得生活的精神表现。
第三,我们为酒而战,彼此亲近——“珍爱达乐”。
陶渊明与当时的一些隐士不同,他并不集于深山,远离人群,而是“造屋在人情环境中”,在“与人相聚”的自然生活状态中展现自己的气质,这也使他有了一些乐趣。
《归园》第五部有“我是新煮的酒,只有一只鸡近局。太阳进屋天就黑了,金薪化为蜡烛,欢喜苦尽黄昏短,又回到了天旭。邱家穗《东山草堂陶诗》有三评:“前(四)悼死者,此诗怀念生者,故死者不归,生者可乐。“故耕而归,适可而止,即争鸡招客长夜。”诗人在南方开荒,免不了要犁耕,要像农民一样辛勤劳作。下班后,我和邻居聚在一起喝酒。喝醉的时候感叹时间飞逝,欢乐太短暂,于是大家喝了一夜,把酒喝了。正如孙在《陶诗初学读本注》卷一中所说:“(此)田家,真美,真轻松。”再比如《杂史》中体现的“惜时,达乐”的态度,其中之一就是“尽兴,斗酒,聚邻”。
第四,* * *饮的标题——“好德好乐。”
陶渊明不同于老子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在于沟通,在于心灵的交流,而不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在冷漠中,一味追求超脱于世。这是典型的田园君子的“爱德而乐”思想。
《答庞参军》中有“我有目的饮酒,与君同乐”“我在路上,与君同乐”“忘了待客”等句子。孙的《陶公诗品初读本》评价说:“(此文)典雅脱俗,比喻深广,情谊深厚,写得极好。”这首诗中的酒反映了诗人心理的渐变过程,将诗人“爱道德,乐”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先分别写“我喜欢的”和“寻求共同利益”;第三是既然写“志趣相投”的人来了,为了一起玩得开心,为什么不用酒招待他们。因为主客体志趣相投,有一种“一天不见怎么想”;第四是别离之酒。世界上知心朋友很少,现在匆匆相聚,还没谈完就要告别。同德的朋友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听到消息了。第五是忧酒,魏晋社会动荡,“王石迷宁”,庞受一龙之命“赴京当使”,前途未卜,一杯薄酒表深情。全诗充满了对朋友的关心。读来令人感动,尝来令人落泪!
陶渊明的饮酒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但为什么不喝呢?读陶渊明的诗,犹如品酒。诗外有酒,诗外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