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议论文的答案
英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极力主张“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雄辩”。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历史真的有那么神奇,可以让人变得睿智博学吗?
是的,任何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才有那么多名人劝人读书。国画大师李苦禅说:“鸟欲先飞,人欲先学。”毛主席说:“不吃东西可以一天不睡,不看书可以一天不睡。”“为中国的崛起而学习,”周恩来说。其实读书最重要的是读历史。因为诗歌、数学、自然哲学、伦理学、逻辑修辞学,提升的都是个人的修养或技能,只有真正看透历史的人,加上之前的修养,才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和能力。
历史为什么这么神奇?因为历史记录经验,铭刻教训。历史老人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给后代。没有历史,现代人不同于古代猿人。人类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正如牛顿所说:“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阅读历史,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启示。吸取过去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吸取过去的教训,并努力从中吸取教训。因此,历史具有借鉴高官、启迪心智的功能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为什么这么神奇?因为历史记载着别人的荣辱兴衰。读历史,说白了就是读人。想想尝过酸甜苦辣的人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享受世间财富的人又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在了解了别人的成功之后,我们也可以登顶;看透了别人走下坡路的原因,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不断从巅峰攀登到更高的巅峰。如秦始皇所愿,“我是始皇帝。后人有数,二三长存,流传无穷!”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通过平六国、立郡县的方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多民族的封建统一国家。但是,很多人不理解。这一伟大成就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努力。这离不开秦始皇积累的国力,离不开富国的商业改革,离不开在朝廷敢于直言的忠臣,离不开在战场上敢于杀敌的将领,尤其离不开不断牺牲的秦人。人民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秦始皇只是顺势而为,得天下。没什么神奇的。这是自然的结果。然而,为什么秦始皇很快就失去了天下?失去人气,秦始皇太急功近利了。当时经过几百年的分裂和战争,人们认定秦国统一全国是符合民心的。如果能暂时休养生息,发展民生,几十年后,秦朝完成它,无论是修长城、驰骋大路、征百步,都不会太难,也不会遭遇政治利益和民族灭亡的悲剧。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的疆域,却没有聚集六国的民心。秦始皇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民生,而是大兴土木,扩大疆域,逆民意而行,失天下。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继秦始皇之后,汉武帝也是一个“战争狂人”。他单方面结束了自公元前133年玛依之战以来的亲匈奴政策,开始正式向匈奴宣战,并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征服和扩张西域领土。同时与东北和南方作战。真的是军国主义!思想上,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秦始皇的方式更残酷,汉武帝的方式更温和。秦始皇要纯依“法”治国,汉武帝则是儒法结合,“儒示法”。汉武帝的治国之术和现在的治国之道是一致的,观点不同,本质相同。汉武帝时代的法制和现在的不一样,现在的比汉武帝时代的更合理,这是时代进步的地方。
汉武帝,像秦始皇,左右逢源,却没有像秦始皇那样灭国。为什么?因为汉武帝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超出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这就是“度”。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