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入差距的原因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基尼系数从1978的0.16上升到1995的0.28,仍处于合理区间,说明虽然近年来部分城市富裕起来了,但大部分居民的收入差距并不显著。农村的基尼系数从1978的0.21上升到1995的0.34,说明农村的收入分配差距高于城市,全国基尼系数从0.31978上升到1995的0.34。并且远高于城乡的基尼系数,说明目前城乡差距仍然较大,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差距有所扩大。更重要的是,农村、城市和全国的基尼系数都呈现扩大趋势[1]。福利指数表[2]改革第一阶段(以83为例)第二阶段(以88为例)第三阶段(以91为例)第四阶段(以95为例)福利指数农村a 245409491041城市B47291513023087全国c 2634448这也是改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衷心赞同的重要原因。但也要看到,由于农村人口比例大,城乡差距明显(90年代迅速扩大),国民福利指数不高。

1997年,城镇最富的1/5家庭占总收入的44.46%,最穷的1/5家庭仅占收入的6.04%[3],说明收入分配差距在当前形势下继续扩大。

二,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1,误会。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传统体制下,我们吃同一口锅,搞平均主义,本来就是为了实现理想的“公平”。结果扼杀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毁了效率,带来了“* * *贫困”。因此,改革将从打破平均主义开始,如农村的家庭承包制和城市的工资与福利挂钩制度。随着效率的提高,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到了80年代,还是不严格。90年代后,这种情况变得明显,引起人们再次关注。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在实践中,由于“兼顾公平”需要政府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增长,因此只注重效率而忽视公平的事情在各地时有发生。再加上过去吃大锅饭的弊端,有人认为我们讲公平就有平均主义的嫌疑。其实,虽然对公平的理解有很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分配结果的平均主义和收入的悬殊都不是公平的体现。如果一些政府部门害怕被指责为“平均主义”,不敢调节收入差距,甚至人为拉大差距,那就是一种误解。

在理论界,面对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许多人从发展经济学中寻找依据,主要是库兹涅茨的“倒U”理论和刘易斯的劳动力剩余模型。所以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暂时的。只要我们的经济发达了,工业化了,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所以当前的任务是保证经济增长,而不是在公平上做太多文章。事实上,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只是基于一些可信度不高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4]。刘易斯模型是一种以“劳动力剩余”为前提的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部门转移的理论[5]。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由于农村人口庞大,转移过程会很长,如果考虑部门内转移,在中国不仅时间长而且收入差距大。所以会有一个“稳”的问题。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发展。当然,我们这里并不提倡不谈增长,因为没有增长的最“公平”也不过是“贫困”,所以我国走“增长与公平并重”的道路[6]更可取,即政府主要承担公平责任,市场追求效率,实现增长与公平的统一。

我国城乡差距明显,与政府长期以来的认识和采取的政策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为了支持工业的发展,国家采取人为的方式将资源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可能会导致现有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会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会“进城”,这是政府无法承受的。这种政策实际上是城乡分割,导致大量劳动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进而制约了工业发展。目前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失败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其他国家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如果政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中。

2.体制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正确的,也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是,很多人似乎忘记了,先富起来的前提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从65438年到0984年,中国开始了国企改革,但同时也伴随着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了国家,也让少数“局内人”富了起来,尤其是股份制改革,在一些地方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后的“免费午餐”[7]。近年来,由于监督机制的缺失,甚至权力的介入,产生了大量的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此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和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在西方,这种通过享受特权获得额外利益的现象被称为寻租行为。寻租猖獗,很多人存在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的收入,让一部分人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3.改革中的一些正常因素也加速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分配制度改革,首先要破除的是平均主义,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变化。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根据其在市场中的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每个主体参与市场的能力不同,获得的收益当然也不同。在衡量资源配置效率时,存在帕累托最优状态和帕累托次优状态。如果把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的改革叫做帕累托最优改革;有些人能获利,有些人会吃亏,但整个社会得大于失的改革叫帕累托次优改革。那么,早期的家庭承包制和城市的放权让利措施是帕累托最优的改革,总体上增加了大家的收入,引起收入差距的微小变化;现在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国企下岗职工都是帕累托次优改革。虽然改革对整个社会都是必要的,但它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即使长期受益,目前也必然受损),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分担了改革的成本。在帕累托次优改革中,受益者的收入增加,而受损者的收入受到影响。

三、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几点建议

1,加速城市化进程

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的增加,还应该包括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结构变化是国民产值,农业比重下降,城镇人口中居民比重上升。(8)我国城镇人口比例直到1996年才达到29.37%[9],这与政府限制城镇化的政策有关,比如将户籍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采取措施人为阻止农业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过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是“远离土地”,依托乡镇企业,强调就地转移,实际上排除了“城市化”,因为很多乡镇企业不具备城市功能。由于乡镇企业生产同样的产品比城市多占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土地,自1978以来,我国就地转移了约12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但耕地的损失也是7800万亩,即每转移一个劳动力就带走约0.65亩耕地[10],这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如果能扩大城区或在有条件的城市周边建立卫星城,或扩大现有的县城和乡镇,将极大地促进当前低迷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因为农村人均收入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隐性失业,生产力低下。如果能挤出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农村生产率就会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也会上升。

2.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消除市场的“马太效应”主要靠政府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不注重地区差异,如1994的税制。

改革中,中央对地方的退税额度是根据上一年的基数确定的;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主要集中在城市,方向也不尽合理,比如大量的企业亏损补贴。随着改革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但现实是政府未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资金投入往往不足,广大农村居民实际上处于保障范围之外(国家每年给贫困人口一定的扶贫资金除外),这也是很多农村人收入严重不稳定的一个原因。当然,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调整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方向,这是一个财政问题。目前,“费改税”是为了加强政府的财力,加上少重复建设。是否有助于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3.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强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但长期以来,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实际上是不够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政府未能创造有利条件,以至于许多居民无法享受这一权利或履行这一义务。理论上,基础教育应该由政府提供。因此,大力开展希望工程助学活动,实际上说明政府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至于高等教育,应该说是准公共产品。如果完全采用收费制度,许多低收入家庭无疑将无法送他们的孩子上大学。可行的办法是走公私立相结合的道路,公立大学由政府出资,让那些优秀但贫困的学生继续接受教育。否则,教育不平等必然导致收入不平等的进一步扩大。

在中国,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大多坑坑洼洼的土路,供电设施陈旧,运营成本高,通讯能力差,对外界影响接受度低。这能不阻碍经济增长吗?要普遍提高这些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关键是要创造条件。投资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未必能带来多少立竿见影的效益,但目前中国生产普遍过剩,失业严重。如果有资金将劳动力和产品结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税收制度,依法治国。

“市场受官场欢迎,官场受市场规则欢迎。”是当前社会形势的重要写照。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价格“双轨制”,导致“官倒”盛行,一些人利用手中权力倒卖物资赚取差价,大发横财。上世纪90年代,一些“圈内人”炒房地产,变得非常富有。这说明,如果市场秩序不完善,竞争就会不平等,差距就会被人为拉大。政府现在强调法治,减少权力介入市场,惩治腐败,在政策上是正确的。关键在于严格执法。多年来,政府制定了许多法律,但实施效果有目共睹。因此,应该在执法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税制不完善也是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比如遗产税和赠与税都没有开征,享受大量遗产的人和不享受遗产的人收入差距当然很明显。税收征管不容忽视,比如1995,北京个人所得税80%以上来自工资薪金,工薪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大户,而真正的高收入者则成为“漏网之鱼”。

/cgi-bin/view.cgi?gid = 6 & ampfid=1453。线程= 17639 & amp;日期=200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