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研究方向

比较文艺学的主要特征是在全球化和文化的背景下,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从事文艺的异同。

质的研究和异质的研究构成了文艺学世界的人类整合形态和整体框架,它丰富和充实了文艺学的学科内容和研究空间,使文艺学的研究有了更多的先导和力量,对文艺学的深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研究可以使现有的文艺学研究范式和研究体系实现一定程度的结构性转换,而这种转换将直接带来学术激活和学术鉴赏的效果。这一研究方向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前者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的文艺建设,后者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影响中国的文学创作实践和中国人民的文学生活质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艺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训目标

1,博士生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面向现代化,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扎实的文史、文化史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审美素质,系统掌握文学艺术专业知识和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博士生培养主要面向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毕业生应能独立从事国家和省级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能胜任文艺基础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本专业博士毕业生还应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同时熟练掌握和使用至少一门外语(包括阅读和直接交流),并能使用第二门外语查阅专业文献。

2.硕士生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适应现代化建设、世界和未来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丰富的文学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为适应社会特别是学校、新闻出版机构、政府机关、公职部门和文艺团体的需要, 本专业着重培养硕士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掌握本专业独特的研究方法,了解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毕业生应具备独立承担文学艺术专业课题,独立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的能力。

另外:考试小组成员三分之二认为考试成绩不合格的,视为不合格。当考试小组成员对考试成绩的评价有重大分歧时,学位分会将进行仲裁。本专业硕士生除专业学习外,还应注意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语。

学习期限为三年。

二、专业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导师

1.博士方向

中西比较诗学、文学美学、中国文化与诗学、传播与文化研究。

2.硕士方向

中国古代文论、文学基础理论、文学美学与大众文化、西方文学与西方文论。

第三,课程和学分要求

前沿讲座(包括讨论课)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取讲座和讨论的形式,内容分为两部分:首先由文艺学专业的老师或国内外专家作专题报告,然后围绕专题报告进行专题讨论。主题报告的内容必须与国内外文艺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相关,并已形成正式的书面学术报告,需要充分论证,有新的观点或突破。课题报告的课题提前公布,让同学们有所准备。

每个学生都需要参加三次前沿讲座。考核方式为提交主题报告或相关阅读报告的书面评论,不少于3000字。

第四,培训和考核方式

1,研究生培养和中期筛选的基本要求

中期筛选一般在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结束后进行,一般在第四学期。

由中国语言文学学位分委会认可的三名教师组成综合考试小组,其中至少包括一名教授,同时负责出题和实施考试。

评估包括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笔试应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语言文学其他专业的基本内容。综合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不及格的没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2.博士培养和评估方法

博士生综合考试一般在专业课和选修课结束后进行,一般在第三学期。

由中国语言文学学位分委会认可的三名教师组成综合考试小组,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负责出题和实施考试。

笔试和口试都要。笔试应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语言文学其他专业的基本内容。综合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综合考试不合格者,不具备申请博士学位的资格。

五、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1,博士生

科研能力

熟悉文艺基本情况,能熟练查找和阅读文艺基本资料,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查阅文艺资料。能够准确、全面地使用中外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文艺学术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学术前沿。

能够独立为文艺类重大研究课题选题,独立完成并主持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

预检标志:独立完成合格的个人培训计划和开题报告;论文已在核心期刊发表;

检后标志: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两篇以上文艺类专业论文(或在文艺类权威期刊上发表过一篇以上论文);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能完成负责人安排的任务;独立完成符合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标准的博士论文。

实践能力

能够独立为文学艺术类本科生开设基础课和选修课,教学效果良好。

能够撰写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申请书。

能够独立撰写有分量的评论文章,对文艺专业写作有独立见解。

能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发表有见地的报告和评论。

能够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范围内组织研究生学术活动。

2.硕士生

科研能力

了解文艺的基本情况,能够查找和阅读文艺的基本资料,能够用一门外语查阅文艺资料,能够准确使用中外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文艺学术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学术前沿。

预检标志:独立完成合格的个人培训计划和开题报告;

检后标志:在核心期刊发表文艺类专业论文1篇以上;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能完成负责人安排的任务;独立完成符合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标准的硕士学位论文。

实践能力

能够独立为文学艺术类本科生开设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能够撰写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申请书。

能够独立撰写对文艺类专业著作有见地的评论。

能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

能够在文艺范围内组织本科生学术活动。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博士论文

在确定论文选题之前,要充分调查研究,查阅文艺学主要文献,了解国内外文艺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学术前沿。要选择重要和薄弱的研究问题(包括思潮、人物、观念等。)在文艺专业。

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填写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等阶段,必须经过导师和博导组其他专家的审定。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少于两年,直接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学期。博士学位论文应在文学艺术研究领域提出新的、重要的、不同于已有学术成果的学术见解。论文要思路清晰,有理有据,结构严谨,通顺流畅。博士论文要有专门的一章,对与本课题相关的文艺学术动态和本论文的新贡献进行全面清晰的阐述。博士学位论文正文不少于8万字,注释部分不少于1万字。博士论文部分章节应达到(或修改后达到)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的水平,整篇论文修改后应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

2.硕士学位论文

在确定论文选题之前,要充分调查研究,查阅文艺学基础文献,了解国内外文艺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应该选择重要的和薄弱的研究问题(包括思想、人物、概念等。)在文艺专业。

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填写个人培养计划、开题报告等阶段,必须经过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的审核同意。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直接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学年。硕士学位论文应就文艺研究领域的某一问题或研究方法提出不同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观点。论文要思路清晰,有理有据,结构严谨,通顺流畅。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引言或引言中阐述与本课题相关的文艺学术动态。硕士学位论文正文不少于2万字,注释部分不少于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或修改后达到)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水平。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特别是能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参考的论文,是论文的第一选题,学科和专业的介绍。

文艺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文艺学学科1979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与南京大学文艺学专业联合授予博士学位权,2001独立授予博士学位权。文艺学学科现有成员1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0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门学科已经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文学批评为重点,以文学基础理论、文学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为支撑的研究格局和综合优势。

二、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在高校独立从事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实践和专业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具有扎实的文艺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现状、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文艺科学研究、批评实践和教学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研究方向介绍

1.文学批评:该研究方向是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主要研究文学批评的性质和方法,关注当代文学批评的前沿理论,努力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批评实践。,

2.文学基础理论:研究方向为文学艺术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文学的本质、起源、审美特征、体裁、思潮、风格、创作、鉴赏、批评、体裁、语言等文学基础理论问题。

3.美学: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审美对象、美感、审美本质、审美形式、审美范畴、审美教育等美学原理的探索,同时也研究西方美学史、东方美学史和影视美学理论。

4.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该研究方向是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特色之一,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

5.西方文论: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西方传统文论的发展、西方现代主义文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西方文论、西方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西方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传统文论的关系与比较。

6.中国文学批评史: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殊范畴、方法和理论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中西文学批评的比较。

第四,学习时间的长短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限为2-3年。

五、课程和学分

总学分37学分。其中包括:

1,5门一级学位课程,15学分(3门公共课,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2门,6学分)。

2.二级学位课程(一般选修课)选择本专业以外的2门课程,4学分。

3.指定5门选修课,10学分。

4.选修3门选修课,6学分。

5、教学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具有三年相关工作经验的硕士生可免于教学实习。

6.所有同等学力、跨专业、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必须在培养计划中增加三门补充本科课程,考试必须与本科同一个班。要求通过考试并获得及格分数,但不计入学分。

第六,实践环节

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对象,通过在教学一线的实际工作,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有:讲授本科、专科生课程的一章或一个专题;协助讲师辅导、答疑或批改作业;主持班级讨论;指导论文写作等。教学实践安排在第四学期,为期4周,至少应完成8学时或相当于8学时的教学工作。教学实习结束后,学生填写研究生教学实习考核表,送导师签字后交我院研究生秘书老师备案,即可获得1学分的教学实习。

七。科学研究

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科研的方法、程序和实践过程,提高科研水平。至少完成4篇课程论文和2篇学年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上。

八、学位论文

1.本专业硕士生最迟在第四学期确定论文选题,第四学期期末通过论文开题报告制定论文写作计划。

2、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学术水平要求是:

(1)论文题目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同时是研究生在学习研究中有较深认识和思考的问题;论文选题应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

(2)本专业硕士生的论文选题应结合本学科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形成系列。学科和导师要通过本学科、本方向硕士生的论文写作,推动和深化某一领域、某一课题或某一问题的解决。

(3)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理论上有新的见解或在资料的占有和分析上有新的发展。论文要体现作者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硕士论文要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

(4)硕士论文如有任何形式的抄袭,取消抄袭者当年答辩资格。

九。培养方式和方法

本专业采用导师个别指导和专业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训练中有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课程教学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相结合。鼓励硕士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阔视野,勇于创新,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师要注重教书育人,充分调动硕士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