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布局

(1)成都平原。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4市27个县(市、区)。重点发展中高档优质水稻、专用小麦、菜用马铃薯、“双低”油菜、优质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和道地中药材。大力发展优质生猪生产,推广黑山羊、成都麻羊等地方优势良种羊、杂交羊、大恒肉鸡、金利肉鸭,积极发展优质小家禽,加快大城市郊区奶业发展。大力培育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林和高档苗木花卉。重点发展四川泡菜、肉类、蔬菜、水果、中药材、木竹等农产品加工业和仓储配送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设施农业、文化创意农业和生物技术农业,加快发展良种产业和外向型农业创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西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中发展区、西部农产品加工中心、西部农产品物流中心和西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2)盆地丘陵区。包括内江、资阳、遂宁、南充、广安、宜宾、乐山、自贡、泸州、达州6市68个县(市、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饲料玉米、优质专用小麦、菜用马铃薯生产,积极发展高粱、大豆、绿豆等优质特色小杂粮,建设“双低”油菜、优质柑橘、优质安全蔬菜、袋装食用菌、名茶、优质蚕桑、道地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优势产区。加快发展生猪适度规模生产,建设肉羊、禽、兔、牛、肉牛优势区域。大力培育工业原料林,加快人工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林产品加工业。粮油、畜产品、饲料加工基地建设。

(3)盆地周围的山区。包括广元、雅安、巴中等市31个县(市、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推广林粮结合等山区耕作模式。重点发展名茶、加工和菜用马铃薯及优质种薯、优质蚕桑、道地中药材、特产和秋季反季节蔬菜、名优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适度发展生猪规模化生产,建设肉羊、肉牛、特色家禽优势产区。大力培育木竹原料林、特色干果、木本药材、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

(4)川西山区。包括攀枝花市、雅安市、甘孜州、凉山州的24个县(市、区)。重点发展特色果业和蚕桑产业,以晚熟芒果、早市枇杷、优质石榴、优质苹果、酿酒葡萄、早熟脐橙为主要产品,以早市蔬菜为主要产品的蔬菜产业和花卉产业,以优质水稻、加工专用马铃薯、荞麦为主要产品的优质粮食生产和优质烟叶,在全省率先推出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大力发展建昌黑山羊、凉山半细毛羊、生猪、家禽等特色畜牧业生产。培育速生用材林,积极发展特色干果、木本药材、麻疯树、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

(5)川西北高原。包括甘孜、阿坝、凉山31县。重点发展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等高原特色畜禽生产基地,统一川藏高原特色畜产品品牌,积极开发风味独特的绿色畜产品。加快发展青稞、荞麦等当地少数民族特需作物,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快发展甜樱桃、优质苹果、梨、酿酒葡萄等特色水果、秋菜、食用菌和道地药材,搞好高原野生药材人工栽培。积极推进碳汇造林,开发森林资源和森林食品,发展原始森林旅游、原生态草原和湿地生态旅游、野生动物观光旅游。

专栏7五个农业区的划分

1.成都平原。包括27个县(市、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大邑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旌阳区、广汉市、德阳市。

2.盆地丘陵地区。包括68个县(市、区):内江、资阳、遂宁、南充、自贡、广安,成都市龙泉驿、金堂、蒲江,德阳市罗江、中江,绵阳市攸县、三台、梓潼、盐亭,单玲,眉山市仁寿、盐亭。达州的渠县、铜川、大仙、宣汉、开江、大竹县,泸州的江阳、龙马潭、卢希安、纳溪县,雅安的名山县,宜宾的翠屏、南溪区,宜宾的江安、长宁、高县。

3.盆地周围的山区。其中365,438+0县(市、区):绵阳市广元市、北川县、平武县全部,达州市万源市、巴中市南江县、通江县,泸州市合江县、古蔺县、叙永县,宜宾市兴文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雨城区、雅安市。

4.川西山区。包括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甘孜州泸定县、西昌市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凉山州昭觉县24个县(市、区)。

5.川西北高原。包括31个县:甘孜州的康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宇县、石渠县、色达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得荣县,阿坝州的汶川县、理县、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