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儒家历史的短文
导读:儒学,又称儒教,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进入汉代儒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到了宋明清,儒学进入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性;到了明朝中叶,朱成的理学成了人们追求名利的敲门砖。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下面是我收集的一篇儒学史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儒学,又称儒教,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是百家争鸣的“道家”、“墨家”、“法家”之一。从汉武帝开始,它就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从孔子开始延续了2500多年。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儒家思想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如果综合考察儒家思想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我认为中国儒家思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说到儒家,首先想到的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家。春秋末期,孔子建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同时倡导“德治”,创立了儒家学说。儒家主张“仁”、“义”、“忠”、“恕”,中庸是儒家的一种思想,主张对人对事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仁”的命题是“仁者爱人”,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暴政。孔子认为,实现“爱”,必须遵循“忠恕”原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思想就是“克己”,也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的要求。但由于当时奴隶制的解体,各国君主无暇顾及孔子倡导的“以礼治国”的思想,儒家思想在当时也没有得到太多重视。
战国时期,孟子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于君”这一颇具争议的命题。现实主义学派荀子也从性善论出发,强调理性的规范和教育作用。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但因诸侯纷争,主张不能满足地主阶级要求而被冷落。
同样,荀子设计的“辨群”、“群居、合一之道”等治国原则,包括理想中的“君权”和“富国”、“强国”的具体策略,甚至他的“礼论”、“乐论”、“君治”,都可以说是非常现实的。它在肯定当时已经形成的社会等级和职业分工的基础上,规定了每个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权利和地位,要求他们各司其职,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一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荀子提出的治国原则没有理想主义。因为,如果他的理论中没有唯心主义,那么他的理论就不会有任何吸引力,他就不能被称为思想家。
儒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是汉代。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的思想,实行“废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理论是阴阳家和儒家。
家的总汇。在我看来,“天人三策”是董仲舒和西汉儒家政治思想特色的最好体现。“天道感应,神权;释孔家,抑百家;春秋统一,尊王相一。”董仲舒在儒家学说中加入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内容,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学说。所有这些都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宋明清时期,儒学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以人性论为基础的儒学。宋代儒学的历史发展背景是独特而鲜明的:动荡而衰弱的历史背景、三教融合的文化趋势和传统儒学的困境。由此,新儒学必然产生。宇宙观是新儒学出现后首先关注的,与传统儒学只关心社会和政治不同。周敦颐发明了《太极图》,提出了精神修炼的方法,即成圣之道——无欲:静空之心,直心。邵雍、张载等人也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观,如太极即气。朱的理学强调“形而上、看不见、摸不着的是理;生理上,众生是此器。”朱认为,太极包含了各种原理,也是所有原理的总结。在宋代,朱成的理学曾一度被斥为伪儒学,并数次遭到封禁。直到元代才确立为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明清。宋代的儒家思想逐渐被官方化,是因为当时的理学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长处,补充了儒家思想的短处,将天理、仁政、人欲的内在统一融为一体,使儒家思想更加完整,更具哲理性,从而更加有效地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等级特权制度,满足了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
到了明朝中叶,朱成的理学成了人们追求名利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了求贤、学文的精神。王陆的心性论是与理学相对立的。他们认为不存在“理性世界”,宇宙是一个完整的精神实体。而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经验中的世界。有心是有道理的。朱强调学习,阳明强调行动。阳明创造的王雪的内在结构是由知行合一和良知构成的。在这个结构中,阳明用心(良知)说话,用良知诠释心。心(良知)构成了王雪的基石。而“致良知”就是如何圣洁的过程。
明清时期,儒家体系更加活跃。活跃的儒学对传统儒家制度进行了批判和继承,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重获生机,但并未占据思想主流,本质上不是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这种思想虽然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适应有一定联系,但却是由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造成的。可见,儒学的历史地位也与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现代新儒家是儒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孔子学说在近代的新发展,是中西文明碰撞下新儒学的产生。在理学的准备和发展阶段,儒生曾有过“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被动接受西方文化的思想。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动荡,包括新中国成立前后,儒家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发展和变化,当然也没有很高的历史地位。20世纪90年代“儒学热”的再度兴起,是中国人对中国古典文化重新产生兴趣的又一表现。儒家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它符合中国人对生活和社会的期望。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副作用中蓬勃发展的道德沦丧和社会形态的复杂化,促使人们重新聚焦中国传统经典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们中国普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当今中国社会受西方文化影响西化严重,但传统思想仍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会不自觉地受到儒家规范的引导和约束。我们要好好学习儒家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