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英语翻译(专业学位)考研体验如何?

我毕业于西南两所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我通过了专业四级,通过了三门考试。总之,我虽然在班里排名靠前,但英语实力普遍偏上,不太擅长竞赛。报考吉大英语翻译专业,计划录取。之前我想,如果我有幸上岸,我会多攒点运气,给兄弟姐妹们写经验贴,分享一些信息,少走点弯路!

首先,选择学校

择校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校,以后的针对性复习才会更有效率。选择学校有三个步骤:首先,确定自己是想进更专业的语言院校还是知名的985、211院校;其次,根据自己喜欢的地区确定几个备选院校;最后,看这些院校的真题,看其方向和考试内容,看哪个院校擅长或对考试内容感兴趣,避免因对报考院校不了解而盲目择校,盲目复习,效率低下。

我报考暨南大学翻译专业就是基于这三个选择。是一所211院校,位于广州,就业机会多。暨南大学的翻译专业也是近几年的热门专业。招生比例和真题都会公布,透明度高。真题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而翻译的多是文学翻译,我比较感兴趣。百科考试很常规,相对安全。如果对几个选择犹豫不决,可以多看看学校录取率和真题,边做选择边复习,不会耽误复习进度,因为入门必读的书有很多,比如12天、翻黄书、三本教材等。报名前几天就决定了学校。毕竟我宁愿以后再做决定,也不愿意做一个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暨南大学开始招收2020届考生65人,其中统招53人,免试12人。后来响应国家政策,扩招了15名学生。所以名额还是比较多的。暨南大学的招生比例在一至十几之间,有点竞争,但也没那么夸张。历年具体招生比例可在官网或考研查询。

第二,关于初试

1,政审:

9月份开始复习政治,但是没有给政治分配太多时间。这个月只看了几节徐涛的马援课,九月底回学校后就开始系统复习了。资料方面,前期做了1000题肖秀荣政治,冲刺阶段做了小思和小八。另外,我还推着腿妹冲刺,背手册。10月份看了几天,知识框架清晰了很多,做题正确率也提高了。

可以先看一本书/视频类的,等知识冷却一段时间(比如两三个小时)再做题。测试效果更好。1000政治题大概做了60%或者70%。一开始你其实是用了毛笔纸,防止练习本太刺眼,但其实你只用毛笔纸做了一遍,以后复习就不容易了。所以刷一两遍就可以直接做书上的题了,省时省力又直观。

临近考试的时候,主流考研老师出的模拟试卷选择题都可以找出来做。除了一些热点考点会有重叠,还可以看看不同老师的命题视角。由于时间有限,我当时只给肖四肖和腿妹做了四套试卷,反复看自己做错的部分,复习冲刺背诵手册上的相关知识点。主观部分,建议从头到尾跟一个老师说。当时我其实是背了其他老师的答大题思路。我的感觉是刚开始答题的时候思想比较混乱,所以个人觉得选个老师跟着我就不错了。个人认为,腿姐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政治什么时候开始,需要多少时间,视个人情况而定,但期望值高的可以利用暑假好好学习基础知识,建立知识框架,后期冲刺复习重点内容和模糊易错知识点。

2.翻译大师的英语

首先是词条的英汉翻译。前期看政府工作报告积累了一些,英语翻译常用词也背了一部分考试手册。但是到了后期,觉得有些词条比较老,就没有继续了。背完黄皮书英汉翻译词典,再多加几本。热词也是词条审核的重点内容。你可以从中国日报热词、卢敏热词或你自己那里收集,你也会参加俚语考试,但题量不会很多。平时只能看一个,积累一个。

暨南大学的翻译会稍微文学一点,考试可能会考小说和散文。不过考虑到之前考试偶尔会考非文学翻译,还是干脆多从政治经济类文本入手,不至于一开始就挫伤信心。起初,我使用了武峰的《十二天内英汉翻译的突破》。这本书应该更适合初学者。如果你基础扎实,有一定的翻译实践,有自己的翻译方法,可以直接过渡到韩刚老师的90天掌握CATTI的二、三级翻译,然后可以用庄一川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顾名思义,文字简洁,涉及的翻译文本类型更加多样,也可以配合一本自己看惯的翻译理论书。平时既练习文学翻译,也练习非文学翻译,无论考什么类型的都不会措手不及。

关于文学翻译的审读,正如徐老师所说“要想画一头猪,首先要知道它长什么样”,而要翻译文学作品,就要知道这些小说、散文是如何描写人物、形象、表情的。用欣赏的眼光分析张培基的《中国现代散文选》英译本,学习一些常用的、好用的表达方式。你可以在用黄皮书,散文代表作108练习的时候,把它们用在自己的翻译中,按照参考译文进行修改,就会有质的变化。翻译练习前期,可以练一天英汉翻译,一天汉英翻译,限时定量训练。但是,对参考译文进行修改和对比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另外,要有意识的及时复习自己的习题。我们可以缩短翻译空间或采用视觉翻译的方法来保持感觉。

3、英语翻译基础:

这门课一直是重点。每天翻译,保持手感很重要。我准备了一个很大很厚的笔记本,我会在每页的一边折叠一点空间,作为补充翻译知识或者单词的地方。译文是隔一行写一行,方便改错。一开始,我们应该更注重质量而不是练习量,我们宁愿花更多的时间来修改翻译,找出我们的翻译错在哪里。记得自己总结翻译方法和技巧。我第一次读《武峰十二天》系列,作为一本入门的翻译准备书,值得推荐。庄一川老师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包含了很多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经典的翻译文本,每一篇都值得花时间去翻译和思考。

我们还应该每天花时间阅读政府工作报告,积累各种相应的表达方式,因为政经类文本中有很多具体的搭配和表达方式,多读多记对这类文本的翻译会更加得心应手。至于文学翻译,我在暨南大学之前一直专注于文学翻译,所以我一直在读张培基的散文。因为我感觉如果要完全背下来张老师的翻译,工作量巨大,有点死板,所以我一般会把自己的翻译做的简单一点+记住老师翻译的重难点,比较灵活高效。但是方法因人而异,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平时自己翻译实践的文字基本来自各个学校的真题,两本翻译教材和暨南大学的真题。我觉得审读翻译的时候应该涉及到各种文本翻译,因为翻译是一门涉及方方面面的学科。

其次是条目。词条可以在翻译中慢慢积累,还有一本记黄皮书的词条小册子和两本配套的词条小册子。况且很多博主和微信官方账号每天都会更新词条,可以慢慢积累。

今年这个考试的参赛作品有点偏,热门作品不多。会有一些警语和俚语的翻译,平时要多积累词条类型。英汉文学偏外国文学,有很多外貌和动作的描写需要翻译。汉译英是中国梦,不同于以往的文学翻译,属于政治经济类文本,这也是我之前提到各类文本都要翻译的原因。因为老师的想法会变。

第四,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

这次考试由25道选择题和5道名词解释、一篇应用文和一篇大作文组成。其中选择题一分,名词解释五分,所以还要注意名词解释。但是名词解释的考试比较常规,背一下名词解释的相关资料还是可以的。但百科是我最晚开始的学科,也是最缺乏的学科。无记忆玩家忘记背是很正常的。虽然我的复习过程也不是没有波澜,个人状态整体比较平静,但是面对百科我的心情会有很大波动,尤其是考前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因为季节突然降温感冒了,昏昏沉沉了近十天,又是刚背完百科,心情就像故都的秋天一样难过。有些题目可以靠自己过去的积累算出来,但这部分积累毕竟有限,需要不断拓展。所以百科是在两种状态中来回切换:“越复习越觉得有趣”和“我背不完”。感觉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不断的打捞,所以我并不是追求所谓的背诵,而是多学一点会给我更多的机会。在复习中,既要抓住学校自命题中的文学、哲学主线,又要“打捞”其他领域的知识。中国文化读者,2000 XX(文学,地理,艺术等。)常识,52mti百科知识等资料在手,可以当几遍课外书。

解释名词的话,每天背几页词条,主要是记住关键词,能够用自己的话流畅地连接起来。黄书百科词条词典不够完整系统,最好自己搭建一个知识框架。遇到不熟悉的概念时,要利用好网络,自己搜索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累了,就翻出李国正百科来复习一节,梳理一下知识,饭后的一些片段用来刷题,放松一下。

考试前一个月左右开始练习写作。我必须练习应用文的每一种题型。至少我得知道格式是什么。之前学过一些应用文的课程,大概也看过夏晓明的应用文,所以自己总结了模板和练习。大作文更多的是看自己的写作能力。毕竟大家都写了这么多年了,要有意识的积累写作素材,每周定时写一两篇,这样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想法,展现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复习时间紧的时候,可以构思一个框架,但是一定要动笔,字迹要端正,布局要整洁。

三、复试准备经验

今年是网上复试,笔试取消了。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口语上。复习重点是自我介绍题,翻译理论和书籍,英汉翻译,口译,视译和一些速记符号。

去年,我为第二次面试做准备,阅读了芒迪的《翻译研究导论——理论与实践》。

不过当时复习时间有限。看的时候觉得翻译理论太多了,看完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它们的含义和区别,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所以今年我先复习了叶一楠的《英汉高级翻译教程》中的译者及其翻译理论,并看了一些关于翻译理论的视频,总结了一些常见的翻译理论,大致了解了它们的含义和区别。在阅读了许多与翻译理论相关的论文后,我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些翻译理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把这些单词翻译成译文,记忆下来。我觉得这种方法很适合逐个击破翻译理论。

我之前很少涉及口译,我认为这次只有面试,口译的比重一定很重。因此,我在哔哩哔哩观看了韩刚的基础口译课程。通过反复学习,积累了一些常用的速记符号,也锻炼了自己的听力。以后我也会每天听一些数字解读练习,加强对数字的敏感度。

复试当天要落落大方,不要太紧张,否则会影响后面的表现。当时有五个老师,每个人的面试时间是20分钟。时间过得很快,老师们都很亲切。当时因为他们听不出老师的声音,老师很耐心的重复了一遍问题,大家不要紧张。我能记住的题目都是关于自我介绍的;关于COVID19的一些问题:问我看过哪些翻译理论书籍,说一个我知道的翻译理论;英汉互译并不难。有些专业术语老师会提前告诉你,有数字的翻译。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关系;研究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参考资源:叶一楠的《英汉高级翻译教程》,各种翻译理论论文,视频网站上关于翻译理论的视频。

第四,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期间既考验耐力,也考验抗压能力。但无论发生什么,坚持才是最重要的。每天都要在每个阶段为自己制定并完成一个详细可行的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天天进步。去年备考的时候,我的一些同学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考研之旅;一些学生踏上了社会,找到了工作。好像只有我一个人站着不动。我时不时会感到焦虑和自我怀疑。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更多的是一贯的坚持和自信。回想这段时间,我依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而且会有不良后果。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