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管理论文题目

机对国内建筑工程有着直接而持久的影响。摘要: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管理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金融危机下的建安工程安全管理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加快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采取适度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建筑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从全球经济形势分析,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投资减少是必然的。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和转移,未来金融危机对建筑行业更深层次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一,金融危机对建筑工程的直接影响

1.建设项目投资规模有所缩减。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不佳,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国内经济。比如产品出口减少,外汇收入减少,股票暴跌,失业增加,消费减少,经济增长放缓。经济不景气会直接导致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减少,很多项目会因为经济障碍而缓建甚至停工。由于建筑工程业务的特殊性,金融危机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持久和深远的。

2.建筑工程市场竞争加剧。

市场经济下滑,建设自有资金流动不足,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对建设投资信贷采取审慎政策,贷款条件更加严格,门槛提高,导致建设方信贷资金困难,建设投资减少,在建项目萎缩,建筑行业出现“有余”现象,建设方承接任务困难。为了获得任务,一些人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参与竞争,加剧了建筑市场的混乱和无序。

3.建筑业利润减少,建设项目风险增加。

受金融危机影响,建筑行业中标机会减少,企业直接收入减少,成本增加,项目管理难度加大。受资金短缺影响,承包商履约能力降低,项目周期延长,工程款延期支付的可能性增大,对承包商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比如业主资金链断裂,建设项目“烂尾”,施工方缺乏偿还工程最终结算的能力,导致施工承包方利益受损,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是金融危机影响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出现的新问题。金融危机导致建设规模缩小,市场竞争加剧,建设任务不足,企业利润下降,建设项目风险加大,必然给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

1.建设项目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开工,很难保证安全投入。

由于金融危机,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如建设主体行为不当,将资金缺口问题转嫁给建设方,要求建设单位出资建设,导致建设单位资金成本压力增大,缺乏资金投入保障生产安全,不利于安全管理。

2.建设项目数量减少,行业竞争加剧。不正当竞争为项目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

建设规模压缩,工程承包竞争激烈,不当竞争时有发生,更容易导致恶性竞争,为项目建设埋下了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建设资金短缺,招标模式多以低价中标为主,利润空间很小,或者只有盈亏平衡的亏损。施工方为了获得利润或盈亏平衡,不得不减少开支,在人员配备、机械设备、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方面减少安全费用,或分包工程,而建筑安装工程往往是降价分包工程,导致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管理失控。

3.建筑市场的无序和责任主体的不规范行为直接影响了建筑安全管理。

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建筑市场混乱和行为不规范的结果。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建设项目会存在经济风险。业主为降低建设投资风险,不按建设程序办事,逃避政府部门监管,违规组织工程招投标,肢解分包工程或暗箱操作选择施工单位,随意压低工程造价,违法压缩工期,故意拖欠工程款;负责施工的主体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或者相应资质擅自承担施工任务,或者违法分包工程谋取不正当利益,使工程施工无安全保障的;在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不执行强制性标准,对安全工作指导、管理、监督不力。以上种种行为都是导致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

4.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工作,是金融危机下容易出现的问题。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施工利润减少,收入减少。施工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这一硬性指标,一味追求利润,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甚至把节约安全投入作为创收的途径,忽视了施工的本质安全,没有挖掘安全管理的潜在效益,使安全工作流于形式。这些行为势必扭曲施工人员的思想,淡化安全管理意识,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成为一句空话,造成安全工作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5.经济不景气,人心不稳,管理跟不上,工地风险因素蠢蠢欲动。

恶劣的经济环境必然会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施工现场危险源的上升。建筑安装工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有:一是一线工人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安全操作技能差,无证作业、违章施工、冒险作业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安全防护设施质量差,施工现场大量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触电保护器等假冒伪劣防护用品;三是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四口五境”防护看似真实,实则无用;四是脚手架、操作平台不规范,构件存在严重缺陷仍在使用。框架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差,脚手架未满铺,未设置防护栏杆;五是临时用电设计不符合技术要求,乱拉乱接电线现象严重,保护接地(接零)线松动,漏电保护开关失灵;六是吊装作业随意发包给无资质队伍,安全措施不到位,施工作业存在危险。

三。解决安全管理新问题的对策建筑安装工程是建设项目的配套和附属工程,属于专业总承包或分包的范围。由项目或土建总承包管理,在项目或土建总承包的统一组织下进行施工。既要土建提供建筑安装的条件,也要为土建、装饰施工等专业提供配合和协作。针对金融危机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建设主体行为,夯实安全有效管理基础。

一是做好项目前期的规划论证工作,坚决禁止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建设;二是严格执行项目许可制度,确保建设资金到位,对建设资金不足或资金不足的项目暂停或停止建设;三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肢解工程特别是易肢解建筑安装工程、随意压低工程造价、设定不合理工期等不利于施工安全的行为;四是严厉查处垫资垫资的建设项目经营行为,运用有效的法治手段和行政干预手段解决工程拖欠问题。

2.加强建筑市场准入管理,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强化企业安全责任制。

一是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评价,将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设置、安全装备等安全生产必备条件纳入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标准范围,提高安全生产资质等级;二是严格执行总分包安全制度,落实总分包安全责任,杜绝以包代管、不管包的行为;三是强化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四是严格落实建安工程安全生产费用专项资金,加强对建安工程安全投入的监督管理,对不按规定投入安全生产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惩;五是加强建筑市场安全生产执法,维护工程建设安全。

3.加强政策调控和引导,规范建筑安全管理行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充分利用市场规则,建立激励机制,将安全生产评价及其考核结果与工程招标、企业评价、资质等级等环节挂钩。对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取得优异成绩或被评为“双优”安全文明工地的企业,在优质工程和先进单位招投标和评比中给予加分,提高安全工作含金量;对安全管理不善导致安全事故的单位,给予暂停、降低直至取消资质的处罚。根据建筑安装工程的特点,强化现场“五大安全体系”: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二是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和交底制度,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三是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即建筑安装现场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生产、同时投入使用;四是施工机械设备特别是特种设备的安全准入制度,坚持申报备案管理,把好准入关;第五,安全保险制度,即在建筑安装现场为建筑工人购买楼房。

第四,全球金融危机下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思考:

世界经济危机将加速中国房地产业与世界的融合。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世界建筑业普遍低迷,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相对较好。随着中国在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此前,外商(港商较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联手内地企业开发更多土地项目,引起了众多地产商的关注和兴趣。出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看好,港资也在内地大规模储备土地。实现住宅产业化是国际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住宅产业化就是将住宅建设融入社会化大生产的模式中进行开发,将开发、设计等环节进行组合集成,进行规模化生产。可以概括为“六个现代化”,即连续性、标准化、集团化、规模化、集成化、机械化。有专家认为,随着国外先进技术和优秀产品的进入,中国住宅产业化水平将在四个方面得到提升:一是加快中国住宅标准的国际化;二是促进我国生产技术的提高;第三,生产管理体制将会有很大的变化;第四,大量建筑师、设计师的涌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先进的社会化专业设计师,也对之前的项目策划、中介工作、保险银行投资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房地产行业的特征会更加明显。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住房理念将由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房地产生产方式将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强调品牌、舒适、环境、品质是住宅发展的关键;第二,随着住房建设动力机制的改变,个人成为最大的购房军团。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改善住房的愿望成为住房发展的三大动力;第三,房地产市场越来越规范,国家将通过加强市场宏观调控,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实现优胜劣汰。资质低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无法生存;第四,虽然外资企业一开始可能不会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但会大量涉足金融、评估、代理、咨询等与房地产相关的业务,这无疑会推动国内房地产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运作。第五,房地产业的科技含量将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将加快。未来的住宅必须具备节水、节能、环保、智能的基本特征。第六,开发商将从单纯追求利润和质量转变为追求技术和人才,这必将促进住房的升级,进一步提高开发质量。海外专业人士也看好中国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他们也看好中国大陆的房地产业。房地产业不仅要靠市场调节,还要靠政府宏观调控来解决房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转型经济国家,都采取了一种所谓的“混合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既包括市场调节,也包括政府调节。面对刚性的住房需求和不断增加的投资需求,政府很难同时增加土地供应,要实现房价合理上涨的目标,就要适当抑制需求,即采取信贷、税收等政策,提高购买门槛,增加长期持有房产的成本。政府不仅要帮助企业培育房地产市场,还要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引导和管理。

政府应该出台新的调控措施,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管理。

大幅提高购房首付比例。在政府大力解决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需求的前提下,不再对首套房实行优惠信贷政策。大幅提高首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非生存性住房需求,如轻率需求、恐慌需求、投机需求等。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利用杠杆原理融资购房的人。这些人要么是目前不应该买大房子和新房的人,要么是职业炒房团,把这两个群体挡在外面。利用好税费这一经济杠杆,在免除原有购买房产的额外税费的条件下,增加持有环节的税收,实行按房屋面积递增的一般房产持有税,目的是随着面积的增加而增加长期持有成本,这将大大增加房屋资产保值增值的不确定性,改变买房时赚的预期。参考国外经验,尽快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房产税,提高持有成本,让更多的房子不是用来投资而是用来居住,并随着面积的增加逐步提高税额。对于投机者和富人来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他们以投资获利为目标多买房子和豪宅的行为。使他们能够将剩余资金投资于工业,对社会和就业都有直接的好处。

长期持有成本的增加也可以使二手商品房数量激增,使租金处于稳定状态,租房比买房更划算。这样更多的人会倾向于租房,而不是超出自己实际购买力提前买房。这个时候,房市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会大大改善。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建筑业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调整思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危机的风暴过后,中国建筑业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