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申论范文:学习礼仪催生“大国模式”

子曰:“不学礼仪,不可立。”这短短的两句话,表达了一种醇厚的人生哲学。人不是生来就知道的,而是学着知道的。孔子“三十而立”,告诫世人要学会“礼”。以此类推,不仅人,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历史的变化,宏大事物的完善,也是建立在“学”的过程之上的,最重要的是学“礼”。所以,学会“礼”不仅是个人的使命,更是社会乃至国家的命运。

“礼”是礼貌、礼仪和规矩;是诚实和理解,是与人为善;讲的是个人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感。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美德,应该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状态。但近来,由于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以及多元思想的出现,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和问题开始频繁发生,于是“礼”再次被世人关注和推崇。

学习“礼”,使一个人能够自立,有德,善待世界。“礼”首先教人“学无止境”,在学习具体知识中体会人生经验,充实自己的灵魂和心灵,这就是自立。“礼”还教导人们努力工作,积极进取,这就是自强不息。“礼仪”教导人们要文明有教养,温和地对待周围的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这是好的美德。“礼”也教人认清民族、社会、国家、自我的关系,把时事和自己的个人命运、个人意义联系起来,争取这么大的国家,严于律己,对世界有好处。老朋友要学会“礼貌”。

学习“礼仪”可以让整个社会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优化运作。《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自2003年首播以来,已经产生了数百位感动中国的人物。它们背后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力量,正是我们所推崇的“礼”。全社会掀起了感动人心、学习其精神内涵的风。这种“礼尚往来”的风气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在认识和感动的过程中也影响了社会上的一大批人。十几年来,中国的社会风气也在不断修正和整顿,这与这个节目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无关系。所以社会要培养一种“学礼仪之风”。

学习“礼仪”可以弘扬中华精神,使之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礼”是中国精神的精髓和核心。这个中心思想在几千年前就表现出了各种气度和风度。今天,我们应该博采众长,博古应该用“礼”来再次阐述大国之恩。邓小平曾指出“礼”与“国”的重要联系。经济越快,越需要民族精神。从五月花事件到1787宪法的确立,三权分立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延续了200多年,不仅有经济实力支撑,大国也有这种“精神”支撑。因此,中国要登上“大国”之巅,必须走“精神”之路。

“不学礼仪,不立威”这句名言贯穿了过去的中华文明,至今仍在中国回响。学习《礼仪》使中华儿女自立自强,有素质有教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更有同情心,讲个人命运和集体命运的联系,在这样宏大的主题中找到意义;学习礼仪使社会文明进步,风气良好,自我循环,自我净化,大道无形,“礼仪”通向大道;学习“礼仪”可以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朝学礼,夕改之,让“礼”之花开遍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