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写一篇论文: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参考:

最近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坦白说,没有人能准确给出一个度,但我或许可以给出一些视角,比如全球格局,抽象计算,历史时空猜想等等。

如果把最近10年的全球经济高度抽象化,你会发现中美经济是一个“圈”。消费(储蓄)和投资这两个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分别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经济体。

中国和美国呈现完全相反的经济形态。在美国,消费率高达72%,高度复杂的金融体系不断从下往上抽干流动性,转化为消费信贷和消费扩张,而在中国,51.2%的高储蓄率转化为43%的高投资率,导致产出远高于消费。

从单个经济体来看,都是严重失衡的。当中国和美国联合起来时,全球经济变得更加平衡。但经济毕竟是有国界的。

美国人不储蓄,只消费。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家庭储蓄率实际下降到-1.7%。美国人渴望食物,并且负债累累。2007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5.28%,美国净债务超过30%。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储蓄,储蓄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最基本、最必要的条件。于是,美国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储蓄动员机制——资产型储蓄,中国人换种说法,叫“财产性收入”,一个意思。

美国超强的金融市场不断为持有的金融资产提供再融资的便利。通过“融资”-“购买新的金融资产”-“再融资”-“继续购买新的金融资产”-“再融资”的循环,投资者可以获得递增的收益。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许多普通人的收入和吃喝玩乐的钱不是来自正常的工资,而是来自房子和股票的升值和再融资。因为房子和股票增值可以再贷,再增值可以再贷,所以钱是反复借的。这种感觉在中国也存在。在去年股市泡沫期间,“再抵押贷款”是银行非常受欢迎的业务,投资者认为钱每天都可以从电脑中增长出来。泡沫时代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一切都是畸形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个国家的股市和楼市与消费高度相关。我们做了一个实证研究。美国房价上涨将使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提高1.4个百分点。股票收益率与滞后一年的实际消费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44。

另外,美国有一个最重要的机制,就是美元霸权,没有积蓄。通过美元霸权,我可以占有其他国家的储蓄。美钞的发行不需要黄金的背书,美债的发行也不需要美国的储蓄作为担保。从65438年到0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宣告破产。尤其是最近十年,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融入全球化浪潮,中国不仅成为了美国人的生产基地,实际上也成为了美国人的银行。美国人用彩色纸张交换他们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

中国人没有超强的金融体系,人民币也没有作为国际货币的造币霸权。所以经济要想增长,只能老老实实的储蓄和投资。

储蓄不能转化投资的盈余,资本只能以盈余的形式输出到美国。但不是通过私人投资,而是略微强制的央行准备金,以美国国债和购买美元资产的形式回收回美国。就是借钱给美国人。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不足以将中国的巨额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美国金融体系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的中心,而不仅仅是流向中国的储蓄。

美国复杂的金融体系之后,中国剩余的储蓄转化为美国的消费,也是中国制造的订单。而另一部分,转化为各种形式的FDI甚至热钱,重新进入中国体制下最赚钱的部门和项目。因此,美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存在所谓“暗物质”之谜。一个净外债2.5万亿美元的国家负债累累,每年不支付任何利息,却能获得近800亿美元的净投资收益。高额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对应的是储备的巨大积累。自2006年6月中国以8600亿美元超过日本以来,其外汇储备在两年内达到近2万亿美元。

近十年来,在太平洋的东西两侧,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中美经济的资本物流圈,被很多经济学家称为“中美经济联合体”。这一周期在过去十年中充当了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水泵”,美国的消费转化为中国的储蓄,然后通过购买美国债券流回美国。在美国,资金沿着其复杂的金融处理系统的温暖流动,使得美国的房地产和股票上涨,大大提高了美国家庭和社会的财富,这些财富被回收到消费市场。但是一切都要结束。当美国最后一个服务员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时,美国的房价就会涨到顶,美国的消费蛋糕不会进一步扩大。房地产次级贷款满了就溢出来了,暖流变成了寒流,瞬间传遍全球。

现在争论还不清楚。中国的人说,美国人的吃货和求食的消费文化推动了中国的储蓄,导致了中国严重的结构失衡。美国人说,中国的储蓄不断变成美元和短期美国国债,美国利率长期保持在低水平,以至于美国人一直有钱买中国制造的鞋子、衣服、平板电视和画,当然还有美国的房子。美国人然后用这些房子作为抵押,通过借钱来增加支出——他们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享受了更多的财富。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2001中国入世绝对是世界经济版图重构的标志性事件。一个价格扭曲的庞大经济体被抛进了全球化的浪潮中。全球要素流动和中国的补贴客观上降低了全球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所以供给被强力推高,产品价格自然无法上涨。没有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国人可以自由降息,放松银根,通过资产价格驱动来拯救逐渐失灵的“新经济”引擎。这个动力源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生在美国。以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重大创新活动集群”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新经济”出现,以互联网泡沫为标志,美国经济在2006年3月5438+0下滑。标志着本轮长达30年的周期实质上进入了下降阶段。当失去了经济增长最本质的动力,一旦以房地产投资和信贷消费的泡沫推动资产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世界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严重衰退。

很明显,如果要让中美之间的经济循环重新流动起来,美国的金融消费必须恢复,但是美国人敢借钱吗?就算美国人还有借钱消费的习惯,银行还敢借吗?

如果借贷和消费的模式不可持续,那么美国未来恢复平衡的唯一途径就是存钱,即美国家庭储蓄率除了上升别无选择。

我们知道,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剩余。因此,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多少,就意味着美国家庭消费下降多少。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或者说是同一件事情的两面。美国人消费不了那么多中国产品,所以中国人得自己消费。意味着不平衡的中国需要多少相应的消费增量。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简单而抽象的计算:在1990之前的50年里,美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利率一般占GDP的6%到10%,但在1997之后下降到只有2%。据估计,美国的家庭储蓄率至少需要上升到GDP的5%,这意味着美国家庭消费对应的项目将下降这个幅度。考虑到美国的经济规模约为中国的3.3倍,而消费仅占中国收入的不到50%,恐怕中国的消费增长至少要增长40%才能平衡美国5%的储蓄增长,这对中国来说短期内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中国没有真正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真正的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如果没有社会安全网,即使政府像西方国家一样发放消费券,也很难看到中国人会不再抑制自己的大部分购买欲望。

比二次分配更关键的是一次分配,因为这取决于这个经济体现有的增长路径和模式。五年来,我国重化工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方向,不可避免地使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来越偏向政府和资本,劳动者报酬和居民储蓄所占份额不断缩小。政府和企业拿的钱越来越多,只能投资,形成产能。如果他们国内消费不了,就只能卖到国外,形成盈余。所以你可以看到,高储蓄必然导致高投资,高投资反过来导致高储蓄,周而复始,直到有一天外需真的穿越了,这个循环就彻底结束了。

未来中国恢复平衡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大量的企业倒闭、大量的产能清理、失业率上升、政府债务,消除高储蓄,恢复平衡,整个国家的财富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这个中美经济一定会有一个再平衡的过程,美国72%的消费率会在1970到2000年的30年内回到65% ~ 67%的均衡区间。中国工业增长也将从20%以上的高位回到10% ~ 12%。

如果做一个历史时空的猜测,其实美国在1929中扮演的角色,正是中国在今天的再平衡运动中扮演的角色。在产能过剩危机中,经常账户盈余的国家往往更容易受到冲击。因为再平衡的拉锯战对贸易顺差国意味着产能收缩,对贸易逆差国意味着产能扩张。从1930的例子来看,美国这个当时贸易顺差的国家比英国这个贸易逆差的国家受到的打击更大。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崩盘,达到最低点1932,股市下跌约90%,约9000家金融机构倒闭,1933的GDP仅为1929的约1/3,失业率升至25。

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坏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好的。至少让我们理清了过去几年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以及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增长道路。

越来越多的研究得出结论,支撑中国过去30年辉煌成就的首要因素是中国在全球劳动力套利方面的优势。2002年,中国制造业的平均时薪仅达到0.57美元,即使近年来翻了一番,实际上也只是美国265438美元+0.40美元时薪的6%。和其他国家的差别也很大。中国制造业工人的时薪是墨西哥和巴西的50%,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即台湾省、韩国、香港和新加坡)的20%,只有日本和欧洲的6%。中国需要的是劳动密集型增长,而不是劳动节约型增长。就业是一切问题的起点。

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将资源向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倾斜,支持其向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转型,而不是以化学工业为重点。两者其实是互补的。通过延伸现代制造业的价值链,通过采购原材料,做R&D设计,做物流,卖网络,做品牌和商誉,做零售,创造一个吸纳大量就业岗位的现代服务业。中国拥有最大的市场和最强的制造能力,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标准以及物流服务。这些领域完全有条件让我们进入价值链的高端竞争。

我们坚信,80年前那段灰暗的历史不能在中国重演。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企业、居民、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还是健康的。2007年中国政府赤字率仅为0.6%,负债率近18%,远未达到国际红线(赤字率3%,负债率60%)。中国主要银行的杠杆率为65438。中国政治稳定,财政稳健,金融稳健,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很强。从需求来看,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43%,中国的人口集聚远未完成,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空间非常广阔。

如果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告别旧时代旧模式,加快深层次体制改革步伐,减少垄断,放松行政管制,释放经济活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我们一定能把再平衡的痛苦降到最低,实现软着陆,化危机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再创中国经济奇迹。

来源:

/public forum/content/develop/1/218976 . shhtml

这也是很好的信息:

ceo.com/salon/bbs_show.jsp? id = 5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