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第200条

/观点/世界/细节_ 2010 _ 07/16/1780643 _ 0 . shtml

《联合早报》:欧洲经济危机下的“法德联姻”2010 7月16 08:20中新网打印* * *有评论1。

中新网7月15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5日刊登《欧洲经济危机下的法德联姻》。文章称,欧洲和平统一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领头羊“法德联姻”越来越不和谐。但欧盟毕竟还没到“最后期限”,法德联姻也积累了不少共同利益,“患难夫妻”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各自飞”。然而,法德同床异梦无疑是欧洲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挫折。

文章摘编如下:

希腊政府的主权债务危机直接威胁到欧元作为欧洲统一货币的可持续性,成为欧盟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从各种迹象来看,这场噩梦还远未结束。例如,葡萄牙国债的信用评级刚刚被华尔街的穆迪下调,进一步加深了欧元面临的严峻挑战。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这场危机中,战后欧洲和平统一和经济政治一体化的领头羊法德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和谐声音,甚至“分手”的传言,颇有点应验旧中国那句“夫妻本是同林之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意思。

法国《世界报》最近的一篇社论,第一句就是“法德关系日益紧张”,《费加罗报》采访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直奔问题“法国是否为挽救法德联姻的必要性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德国《世界报》也指出,德法在债务危机和欧盟政策上的分歧“达到了多年未见的水平”。

这种情况也表现在领导之间的私人关系上。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之间没有多少友谊。近几年的欧债危机加大了他们的分歧,导致个人关系越来越冷淡。尤其是上月初,在专程采访的法国记者抵达柏林机场后,萨科齐和默克尔的一次峰会突然被取消,这凸显了峰会关系的恶化。

德国媒体称,默克尔在最后一刻取消峰会,旨在报复萨科齐早前与南欧国家的“勾结”,以牺牲法德轴心为代价,通过突袭和政治讹诈迫使柏林同意用德国支持的欧盟公共资金救助“四猪”的主权债务,从而救助持有大量这些国债的法国银行。

法德文化差异的经济效应

法德关系紧张有着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深层次原因。两国分歧的最大“结构性动因”是,长期以来,法国的经济发展类似于西南欧“猪四国”,主要靠消费增长拉动,导致政府支出和债务失控;德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出口,朝野都以勤俭节约著称。这里的事实是,在法德经济一体化推进了半个多世纪之后,两国人口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社会文化差异。

文化和利益差异导致两国对欧盟未来走向存在重大分歧。萨科齐主张深化欧盟15核心国家的一体化,作为预防和救助欧元危机的长期策略。说到底,他有进一步把捐助大国德国拖下水“贫富均等化”的意图。默克尔不以为然,而是强调建立和加强欧洲国家必须遵守的“财政纪律”,避免德国纳税人继续成为为欧盟买单的大头。

法德分歧的澄清也有精英阶层的历史“代沟”因素。最早建立“法德煤钢联营”、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两国政治领导人,都亲身经历了法德百年宿怨的沉重伤害。自那以后,继续推动欧洲统一的两国领导人对这场争斗的后果记忆犹新。而且,在两德统一之前,西德朝野对二战负有沉重的历史责任负担,在法德联姻中始终重视欧洲的共同利益。

德国的统一和老一辈领导人退出政治舞台,显著改变了上述局面。德国不仅成为无可争议的欧洲经济领袖,也是一个政治大国。特别是原属普鲁士的东德大部分地区的回归,显著改变了西德天主教占多数的宗教文化。默克尔本人是信奉新教的东德人,这加深了法德两国在“工作伦理”上的文化差异。

有德国逐渐走出二战阴影、发挥大国影响力的例子,也有柏林今年春天公开抱怨欧盟英国外交主席阿什顿任命了太多国民,而没有代表“利益相同的欧洲的利益”。

回顾中间偏左的密特朗总统和中间偏右的科尔总理,以及中间偏右的希拉克总统和中间偏左的施罗德总理的任期,法德两国在领导人层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府合作和个人友谊,而同属中间偏右的萨科齐总统和默克尔总理之间的冷淡关系更是令人瞩目。

这种局面还受到两国领导人内部危机的刺激:总统萨科齐面临政治献金丑闻的冲击,而德国执政联盟在地方选举中不断失利,总理默克尔被许多人视为“五日北京预兆”。

回到“夫妻同林鸟”的比喻,虽然欧元面临着若隐若现的“生存危机”,但欧盟毕竟还没到“大限”(或称“大灾难”),法德联姻半个世纪以来积累的巨大利益趋同,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造成“患难夫妻”的“各自飞”。然而,法德之间的同床异梦无疑是欧洲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挫折。(于)据

/opinion/phjd/QQ SRX/detail _ 2010 _ 07/16/1782156 _ 1 . shtml

朱文晖:不要太担心中国经济增速放缓2010 7月16 6月11:32凤凰卫视平面* * *有评论1。

姜声扬:让我们继续新闻热线。让我们关注一下中国的经济走势。中国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公报称,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1%,CPI增长2.6。我们先来看这个新闻。

解说:据统计局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二季度同比增长10.3%,低于一季度表现,表明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统计局发言人表示,这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有利于防止经济从快速转向过热。与去年8%的增长目标相比,上半年的强劲表现让外界预期下半年中央政府可能会收紧宏观政策。然而,统计局官员表示,他们将继续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抵御外部增长和内部不确定性的疲软。

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预见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记者: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6%,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2.9%,但环比有所回落。至于很多人感受到的物价上涨,比如食品价格上涨,房价上涨,显然是意料之外的。

解说:盛表示,CPI涨幅一半以上是受去年物价翘尾因素影响,今年新涨价因素仅为1.2%,显示物价平稳温和,回应了外部通胀担忧。曾经疯狂的房地产行业,上半年的投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达到了38%。盛的房地产调控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未显现。

姜声扬:关于相关的话题,我们请朱先生继续为我们分析。朱总,刚才我们在新闻剪辑中看到,上半年GDP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0.3%,说明经济增速回落,CPI增长2.6%,缓解了通货膨胀。请问这是宏观调控发挥的作用,还是外部因素和欧美市场疲软的影响?

我们不应该过分担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

朱文晖:我认为很明显,宏观调控在这次放缓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在整个第二季度,我们可以看到5月和6月的数字非常强劲,中国的出口非常强劲。还有一种可能是市场心理的影响。比如市场心理对后市不看好,就会调整库存,还有其他减少投资或者减缓生产的举措。

其实我今天想说的中心点就是,不要太担心中国经济放缓。为什么要说呢?因为在过去的两周,包括这两天,我一直在和一些著名的大投行的中国经济学家进行分析和交谈。我感觉市场上有一种中国经济下行的感觉,甚至极端的说到了9、6月份,10,随着4万亿刺激计划接近尾声,中国将面临巨大的失业压力。上半年包括过去一年,我们发现各地用工荒的情况比较大,当然也有大量数据支持他们的悲观看法。

比如今天公布的数据就很厉害。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13.7%,比5月份下降2.8%。上半年为17.6%,相当于13.7%减去3.9%。另外,还有电。去年还说中国经济可以企稳。金融海啸最严重的时候,大家都说中国政府的数据有问题。因为你用电量的数据没有反映出来,这一次,我们看到了用电量的增速,它的加速度就下去了。我认为包括工业增加值在内都是一样的。

所以从这两个人来说,我们更担心。我们更担心的是,随着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许多投资,特别是私营企业的投资,是否会停止。我认为,市场上弥漫的情绪是,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不行了。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像上周,包括周末,有人问宏观调控要不要放松,特别是针对某些行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还有一些行业,比如用电量大的行业。但我的总体判断是,不必过于担心。首先,回到中国,什么样的增速才符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应该是9%。

如果从一季度的11.9%到现在的10.3%,上半年的11.1%,还是明显偏高。当然,你可以问一个问题。你说同比很好,但是环比下降更好,第二第一。但我觉得总体来说,不管怎么跌,还是在这个范围之上。我觉得9%比较合适,另外一个要看决策者,因为他有工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特别是看今天公布的财政收支情况,你发现有1万亿左右的盈余,花的少,拿的多。他有工具。他觉得哪个好,哪个指数就是脑子里控制得比较好的区间。

所以我觉得,如果决策层也把9%当成一个区间,他应该会感到比较欣慰,会说调控在朝着他的预期目标前进。因为现在的情况和一年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一年前还是在危机复苏的过程中,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复苏停止或者放缓,而是保持这个势头,让市场力量继续刺激政府。就像病人一样,你给他做手术,给他治疗,但是他有一个漫长的恢复过程,慢慢调理。目前经济基本恢复,没有大问题,包括美国的问题。后面会讲到欧洲,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也就是说短时间内可以影响到全世界。

所以如果你做出这样的判断,很多人觉得和去年这个时候比是不对的,因为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经济发展的势头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这些人这么担心?我觉得可能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中国股市,总是起不来,包括农行这样的重仓股。至少是平了一点,还得平一段时间。另外,房地产越来越知识化,可能会降价。所以从这两个行业来说,我们有很多非常接近这两个行业的分析师,他们要分析这两个行业的走势,所以得出一个悲观的结果。所以我综合的判断是,如果我们认为9%是好的,政策制定者也认为9%是好的,那么现在就不要担心放松或收紧,进一步收紧或放松,而是等待,因为现在看通胀,压力很大。现在夏粮虽然农产品产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总体来说问题是可以控制的,因为国际粮价和中国正好有一个互补的作用,互相抵消。

所以综合来看,应该是这几个月。由于变化很快,我们预计7月、8月和9月仍将如此。当然,你可能在第三季度,到10。如果经济真的在放缓,你应该宏观放松一点,比如汇率政策会宽松一点,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因为如果当时粮食有压力,利率倒挂严重的话,这个时候会比较全面,但至少10以后可能是大的动作。至少在我看来,这个数据是好数据,不是很差的数据,这也是我和投资界朋友不一样的地方。

姜声扬:所以你觉得中国的经济暂时不要担心,我们要观望,但是欧洲的经济是不是需要我们担心,稍后请朱总为我们分析一下。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休息一下,回到新闻专线。

/观点/社会/细节_ 2010 _ 07/16/1780634 _ 0 . shtml

香港文汇报:如果竞争力不能提升,香港必须有危机感。7月2010,6月16,08:19,Zhongxin.com,大中小印刷* * *有0条评论。

中新网7月15日电香港《文汇报》6月15日发表社评《竞争力不进则退,香港必有危机感》。社评称,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香港虽然比上次报告排名上升1位,但竞争优势正在缩小,发展速度落后于许多城市,给香港的竞争力敲响了警钟。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昨天发布了一份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香港的排名虽然上升了1,至10,但竞争优势在缩小。这次香港排名10,主要靠的是桂冠,但发展速度落后于很多城市,敲响了香港竞争力的警钟。竞争力犹如逆水行舟。另一方面,新加坡经济增长竞争力大幅提升,上海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香港要保持高度的危机感,利用好自己在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两岸四地经济融合中的优势,全力谋划发展,改变“龟兔赛跑”的局面,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在这项调查中,上海和北京的排名都比上一年上升了9位,而内地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十大城市中占据了9个席位。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香港增长竞争力最低,全国排名第288位。问题的严重性在于,香港的综合竞争力不断被其他城市追赶或超越。长期以来,香港未能解决经济单一化和产业空心化问题,经济转型成效不彰。随着内地城市的快速发展,上海已计划在2020年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和物流中心,届时香港的竞争优势将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香港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虽然金融海啸后经济有所反弹,但主要是股市和楼市飙升造成的。而且香港偏向金融的产业结构缺乏韧性,以至于香港经济经常出现大幅波动。

新加坡、台湾省、韩国等周边地区的竞争力在金融海啸后迅速恢复和提升,主要得益于多元化产业的发展。新加坡大规模发展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今年GDP将扩大13%至15%。韩国和台湾省也有优势的高附加值制造业,提供了强劲的经济增长。相比较而言,这些地区的政府都有长远的经济发展计划。

面对竞争力减弱这一关乎香港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香港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对策。香港长期以来受制于积极不干预政策,未能担当起政府主导经济转型的角色。导致新兴产业长期无法落地生根,经济转型成效不彰,科研开发停滞不前,削弱了香港的长期竞争力。

事实上,香港有背靠内地、金融和法律体系健全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他地区无法企及的。,关键是香港一定要好好利用它们。当局应抓住当前政争淡出的有利时机,集中精力研究经济发展,落实支持六大优势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快粤港融合,拓展香港经济腹地。同时也要巩固金融等支柱产业的优势,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做强做优,保持香港的领先地位。

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