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教育论

对“三生教育”的学习和探讨,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存观和生命观的主观认知和行为过程。「三生教育」背景1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甚至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持轻视态度,丧失了“人”作为一种存在应有的对生命的敬畏。“三生教育”的背景2。转型期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迷茫,根本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价值,根本无法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进而随意安排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新形势下,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如何更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如何深入开展“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广大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生命生命的定义:指由高分子核酸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生物现象。能够利用外界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并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特征生长、发育和运动,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往往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在于,自然生命只是人类生命的前提和物质载体。人和动物的真正区别在于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生命教育最早是由美国学者Jadon Walters于1968年提出的。它是作为防止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提出来的,从此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生命教育”在我国的现状,无论是我国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人们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尊重个体的物质生命,遵循生命规律,以整体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陶冶个体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其生存能力、升华生命价值,最终使其充满活力、人格健全、个性鲜明、富有创造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理解生命,保护生命。了解生活就是让学生了解生活的一些知识,了解生活的特点。如果生命没有创造性和可再生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无法挽回,也就没有地狱和来生。告诉同学们,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还关系到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乃至社会、民族。让学生知道人类的生活不同于动物和植物。人有双重生命,所以不能做行尸走肉,要活得有价值。保护生命就是要求学校联系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他们如何解决。日本有一个叫“人工心肺复苏”的培训课程,但是我们国家的学生往往连自己都救不了,更别说知道如何去救别人了。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对火灾、烫伤、落水、人工呼吸等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多,都是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第二个层次:欣赏生命,尊重生命。通过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轻视任何一个个体,学会用爱来管理生活,用对亲人的态度来对待每个人的生活。通过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身体是皮的,父母是受它支配的”的深刻含义,用感恩的心情对待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用乐观的态度欣赏生命,用谨慎的态度尊重生命。第三层次:热爱生活,敬畏生活。通过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艰辛和伟大。从情感上引导,让每一个学生学会爱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爱护他人的生命,发自内心的敬畏生命,不要对生命残忍。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性格,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内容提要: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最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关注个体生命,在与自己、他人和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生存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增强生存意志,掌握生存规律,提高适应能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生存是人类的第一法则。适者生存,反之,不适者将被无情淘汰。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必须了解社会生存的规律。无论是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还是对于我们民族的教育未来,这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命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生产、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生存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紧迫而又痛苦的事情。生存教育的内涵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论述了生存教育的内涵,总结出以下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生存教育的内涵应以文本研究为基础,指出生存教育就是“学会学习”——学习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学会合作”——基于独立思考的选择、决策和社会协调能力。归结起来就是“学会生存”,这是“生存教育”的精髓。第二种观点认为,生存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独自生存,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学会在突发事件中生存,学会在群体中生存,学会在逆境中生存。第三种观点在比较生存教育与书本教育异同的基础上,认为生存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书本教育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形式上不强调灌输知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关注书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评价标准上,分数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独立思考、选择、决策、协调的能力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真正标准,考试分数是次要的。在时间上,把学习延伸到人类存在的整个过程是终身的。在空间上,我们不仅注重知识的灌输,更注重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强调学校和社会是为学生“学会生存”服务的。第四种观点通过对生存内涵的分析,直接推导出生存教育的内涵,认为生存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适应、利用和奋斗于自身生存环境和条件的能力,“生存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生存教育也叫“学会生存”。总结出通过生存教育,学生可以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增强生存意志,掌握生存规律,提高适应能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通过生存教育,让学生了解生存的意义,提高生存能力,树立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树立适合个人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工作能力,合法、高效、良好地解决落户问题。生命教育生命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与“另一个我”发生关系的媒介。人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生命,才能维持自己的存在,实现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科学理解:生命是什么?创造者——生活是不断创新的体力劳动者——生活在做平凡的事——老人说——生活在安享晚年...不管生活是什么,只要我们乐观地看待它,让它有意义,它就是完美的。生命教育的定义是帮助学生获取生命知识,掌握生命技能,确立生命目标,实践生命过程,获得生命经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追求幸福生活。具体来说,通过生命教育,学生可以理解生命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组成的综合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人生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人生比较和人生选择,理解人生的真谛,可以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实施“三生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的高素质的人,学校是学生常年集中学习的地方。因此,要很好地开展“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和生存能力,促使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生命的社会意义,掌握危机时刻生存的基本方法。这种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危言耸听。相反,它之所以科学实用,是因为它强调科学的生存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1.教师要自觉践行“三生教育”的理念。作为教师,我们要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的理解,对价值的追求,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学生涯,体会生命在课堂上流动的意义,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生存、生命的光彩。2.将“三生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各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中。人文学科的教学强调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他人的生命境界,欣赏他人的高尚情操,从而加深个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自然科学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探索生命和宇宙的无限奥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合理关系。“三生教育”体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比如在校园文化方面,营造用心育人的文化,无论是学校公告栏、校园广播,还是班级宣传橱窗,都可以围绕“三生教育”这一主题,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又启发了师生关于“生命、生存、人生”的思考;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实行民主管理;重视教师评价;开展师生之间、教职员工与校领导之间的心灵对话。“三生教育”与我们办学理念的内在联系1。“三生教育”的发展将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三生教育”如果能在我校全面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必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必然会产生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因此,“三生教育”的发展将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2.“三生教育”的发展将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三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是靠一个或几个老师就能做到的。第一,从学校领导集体到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教职工,都要自觉提高自己,在工作、管理、服务、教学中自觉渗透“三生教育”的相关内容,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学会尊重学生,服从。3.“三生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我校学生管理水平。如果在我校学生管理中开展得好,必然会从说教、“行为规范”等纪律要求的约束转变为学生的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使我校学生管理从要求转变为引导,所以“三生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我校学生管理水平。4.“三生教育”的发展与我校的“严格管理”并不冲突。对“三生教育”的理解要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内容相对宽泛;我们学校严格的管理要求教学、管理和师生的行为。它们是“基础”与“标准”的关系,广义的素质教育与狭义的管理要求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三生教育”的发展与我校严格管理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