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战争

两伊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也被称为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两伊战争——物资部署。

波斯湾战争是伊朗和伊拉克之间长达八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上都属于西亚。历史上,这两个国家在边界对阿拉伯河的主权有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以抵抗“伊斯兰革命”为借口对伊朗发动军事进攻,导致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之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整个战争过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失去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守。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八年来,两国军费和经济损失合计6000亿美元,伤亡654.38+0.48万,被俘8万。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军阵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与此同时,非交战国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90艘船只被击沉击毁,546艘船只受伤,另有90艘船只被困在阿拉伯河,大部分船只受损。[1]

编辑这一段的原因

这场战争是由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企图完全控制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引起的,阿拉伯河是两国重要的石油出口通道。美国向萨达姆提供军火,支持他对这一争议地区发动进攻,企图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进攻当时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也担心伊朗1979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会扩散到周边地区。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个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和他一起领导两伊战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蔓延到整个中东。然而,由于最近伊朗革命的成功,这方面的尝试仍然非常有限。对于萨达姆来说,他执政时间不长,正在试图让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美制装备和零部件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事实力。此外,伊朗在阿拉伯河地区的防御也非常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抓住机会,以伊朗支持的针对时任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暗杀企图为借口,发动了袭击。伊拉克和伊朗的领土争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此外,两国长期存在民族矛盾和宗教分歧,都想主导海湾地区。所以双方关系一直紧张,边境小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驱逐了居住在伊拉克的霍梅尼。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煽动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朗(伊朗)与美国断交之机,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出口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对伊朗战争。

编辑这次爆发

伊拉克得到了苏联巨大的外交和军事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提供了经济援助。此外,美国还偏袒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从1985开始,美国向伊拉克和伊朗出售武器。这引发了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这场战争非常激烈。在战争中,伊朗经常使用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量战术..伊拉克使用了化学武器,包括塔崩毒剂。虽然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使用化学武器,但国际社会并没有对其施加太大压力。1982年6月,伊朗发动了一系列反攻,夺回战争初期被伊拉克占领的土地。鉴于可能被彻底击败,伊拉克向伊朗提出休战。这个时候伊朗试图打败伊拉克政权,所以拒绝了这个提议。这导致了又一场长达六年的战争。在此期间,西方海军部队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的畅通。结果,伊朗导弹袭击了美国护卫舰斯塔克号。美国军舰文森号击落一架伊朗客机,造成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

编辑此会话

第一阶段,战争在伊朗进行。1980年9月22日上午,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城市和空军基地实施空袭。23日凌晨2点,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2个旅,1,200多辆坦克,分北、中、南三个方向进攻伊朗。到10结束时,伊朗已经挡住了伊军的全面进攻。3月1982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从占领的伊朗领土上撤军,两国边界恢复到战前状态。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急起直追。其空军攻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了部署,向边境移动。七个师两个旅集结在前线,此外还有大批革命卫队。伊朗的设防重点在北线,以守卫主要通道,延缓伊军进攻。伊朗阻击伊拉克进攻势头后,两伊战争逐渐打响。

夺取并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 9月,伊朗开始大规模反击。9月底,伊朗集中65438+万余兵力,对阿巴丹展开大规模反攻,从而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围困。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发动“胜利行动”攻势,歼灭伊拉克两个旅,重创两个师,击毙伊拉克士兵25000人,俘虏15000人,摧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多架,缴获坦克装甲车数百辆。4月20日,伊朗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约65438+万人的大量革命卫队,发动了旨在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城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经过25天的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尔。10年6月,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两国于1975年6月签署的阿尔及尔协定仍然有效,并准备在承认伊拉克基本权利的基础上与伊朗谈判。6月20日,宣布将在10天内从伊朗撤出所有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基本撤出伊朗。第二个时期,战争在伊拉克进行。1982年7月3日,伊朗集中65438+万兵力,对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发起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到9月底,伊朗军队已经控制了伊拉克境内一个占地200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自6月5438+10月以来,伊朗又调兵5万进攻伊拉克北部的曼达利地区,深入伊拉克,对巴格达构成威胁。伊军前后组织了7次反击,把伊朗军队堵在了边境沿线。继2月1983之后,伊朗再次在中、北线发起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上守住了防线。到3月底1984,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停战议和,自1984年4月以来,伊拉克采取“以战促和”的政策,从地面和海上对伊朗发动持续的主动进攻。在一些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了一系列小规模袭击,战斗中多次使用了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袭舰战”。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伊朗反对过去打消耗战的政策,争取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多兵力,发起代号为“黎明-8”的大规模攻势,攻占了伊拉克南部重要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的是,1986年,伊朗与伊拉克的“攻舰战”一次次升级,106艘船只遭到攻击,其中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就有28艘。由于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袭船事件”影响了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6月5438+0986+065438+2月65438向美、苏、中、法、英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提出了租船护航请求。苏联和美国先后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出军舰,给本已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事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伊朗和伊拉克双方立即对战场上佩戴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停火。

。598号决议通过后,联合国598号决议长期得不到执行,因为伊朗和伊拉克在停火问题上立场不同,分歧很大,谁也不愿意主动让步。第三个时期,1988,是两伊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从2月到4月,双方动用了数百枚导弹攻击对方城镇,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攻城战”。此后,在僵持中,伊拉克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军在法奥地区对伊朗守军发起代号为“斋月”的进攻。经过两天激战,6月18日下午,被伊朗占领两年的Fao地区全部收复。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说,这是两伊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和平开辟了道路”。打不起来,伊朗被迫在7月1988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实现停火,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帷幕。从65438年4月到0984年4月的四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攻互守,战争演变为长期的消耗战。到7月1988日,几乎所有被伊拉克占领的伊朗领土都已丧失。

编辑这份休战协议

为了尽快结束两伊战争,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伊朗和伊拉克立即停火。第二天,伊拉克对联合国的决议表示欢迎,并决定暂停对伊朗海上目标的攻击,以示诚意。但是两伊战争

伊朗没有表明立场,直到7月198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自8月25日,即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五天,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主持下,伊朗和伊拉克两国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没有取得任何成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迫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军。八年的两伊战争导致了双方的损失。伊拉克伤亡和俘虏48万,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作战飞机150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战舰16艘。两国军费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大大削弱了双方的综合国力。

战后编辑这段话

两伊战争历时七年零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赢家的战争。这场战争之前,伊拉克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那是残酷的八年,两伊战争。

战争结束时,其外债为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伊拉克死亡人数为654.38+0.8万人,受伤25万人,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损、经济损失)3500亿美元。伊朗还欠着450亿美元的外债,70万人死亡,165438+万人受伤。仅在德黑兰,就有20万名妇女失去了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这场战争使两国的经济发展计划推迟了至少20到30年。战争使两国损失惨重,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锐减,数百万人死伤。因此,伊拉克也承担了大量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就达6543.8+04亿美元。这也是萨达姆后来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又回到了战前的状态。这场战争是二战后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人数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死亡人数在百万左右。伊拉克军队从战前的24万发展到战后的654.38+0.2万。

编辑这一段来启发影响

(1)巨资可以买到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但买不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引进国外先进武器装备必须结合本国实际。伊朗和伊拉克是中东富裕的石油出口国。从1973开始,两国都花了伊朗士兵参加首都德黑兰的阅兵。

数千亿美元,竞相从国外引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而伊朗和伊拉克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先进武器的零配件国内无法修复,弹药主要靠国外供应;两国士兵文化水平都很低,要掌握苏制萨姆和英制光剑、鹰式地空导弹等先进武器,还要驾驶T-72坦克和米格-23战斗机,难度相当大。(2)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要重视速决,但同时也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了突然袭击的闪电式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由于它完全赌在了这一点上,所以在思想上、物质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所以一旦速战速决的企图被对方粉碎,就无能为力,逐渐由主动变为被动。伊朗凭借自身优势和优势,采取了“持久战”的策略。(3)现代局部战争,主要目标仍应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要过多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在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斗都是以城市(城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都满足于攻城掠地这种表面上的“胜利”,忽略了敌人有生力量的大规模歼灭。(四)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物资极大损耗,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新课题。两伊战争虽然不是高水平的现代战争,但战争消耗在二战以来的局部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比如战争初期,伊拉克向一个1,000户的小镇发射了数万发炮弹。伊拉克两军以装甲机械化部队为主,耗油量很大。据估计,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2000至3000吨石油。伊朗在抵抗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为补给困难而推迟了反击。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对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间隔时间相对较长,有时长达5个多月。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所以持续作战能力不强。

编辑这一段,供以后评估。

被世界军界批评为“先进武器打低级战争”最典型的牺牲品的两伊战争

例如,当时自夸的世界军事强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使用了化学武器)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如F14、F4、幻影喷气式飞机和飞毛腿导弹。他们打了八年,打死打伤了几百万人。最后,他们筋疲力尽,人民陷入贫困。没有人能对此做任何事情。他们几乎经济崩溃,灭亡,最后停战。[2]

编辑这一段的战争影响

两伊战争历时七年零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都得不偿失、没有赢家的战争。双方经济损失惨重,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锐减,战争造成的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这场战争使两国的经济发展计划推迟了至少20到30年。战前,伊拉克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其外债为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欠西方国家和苏联,300多亿欠其他阿拉伯国家。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就达6543.8+04亿美元。这也是萨达姆后来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这场战争是二战后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伊朗和伊拉克伤亡约270万人,其中死亡约654.38+0万人,受伤约654.38+0.7万人。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60万人受伤。直接损失(包括军费开支、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为3500亿美元。伊朗还欠着450亿美元的外债,70万人死亡,165438+万人受伤。仅在德黑兰,就有20万名妇女失去了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双方伤亡654.38+0.48万,俘虏8万。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军阵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与此同时,非交战国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90艘船只被击沉击毁,546艘船只受伤,另有90艘船只被困在阿拉伯河,大部分船只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