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知识与经济论证

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的首要问题,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预期的最终目标。一般可以概括为四项:货币稳定(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1984,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的1995,实际上中国一直在追求双重货币政策的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人民银行法》颁布后,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择的中间或传导的金融变量,分为操作性指标和中介性指标。操作性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中介指标介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操作和传导货币政策后,能够达到一定准确度的政策变量,主要包括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性指标主要监测基础货币、银行超额准备金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中介性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以及商业银行贷款总额和货币市场交易量所代表的信贷总量。

货币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三大法宝”。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1消费信贷控制;2.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3.房地产信贷控制;4优惠利率;5.预付进口保证金;6其他政策工具。作为一般的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各有特点,需要相互配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暴力工具,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再贴现政策主要是通知效应,表明政策意图,但对信贷扩张和收缩的调节力较弱;公开市场业务更灵活,更容易操纵,效果更直接,但前提是央行有足够的实力和发达的证券市场。

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的滑坡风险,国家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对重点项目、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三农、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第二,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平台。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第三,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了防止经济倒退,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央行将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第四,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一视同仁,而是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结构朝着政策预期的方向变化。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引导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通过政策引导或直接干预,使资金在比市场金融更优惠的条件下投向战略领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通过“两高一资”等政策严格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

综上所述,只有采取我国的货币政策,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从而促进其生产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