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抗震神器」,即建筑隔震支座?
虽然差不多是汶川地震之后才开始在国内普及,但是隔震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很早就出现了。隔震支座不是人工制品,它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对于媒体的夸张报道没有太多的批评,就简单说一下隔离技术吧。?说白了,隔震支座其实和汽车的弹簧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汽车的弹簧主要是靠垂直的颠簸隔开,建筑物的隔震主要是水平的地面运动。其原理可以理解为这是我国结构设计使用的标准反应谱,可以理解为地震对不同周期体系影响的统计结果,反映在给定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和结构阻尼下,地震力随体系自振周期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一定的周期区间内(0~0.1s),周期越长,地震力越大;在一定区间内(0.1s至场地特征周期Tg),地震力最大,不随周期变化;一定周期后(场地特征周期Tg后),周期越长,地震力越小。?可见地震并不是对所有建筑一视同仁。地震对周期更短、结构更刚性的建筑更“残酷”。?增加一个弹簧,建筑和弹簧形成的体系的周期比单体建筑更灵活,周期延长。如果延长的周期落在反应谱中比原来周期更低的位置,那么作用在结构上的地震力将减小,这被认为是软的和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