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国宝,但也是有缺陷的国宝。《清明上河图》有哪些缺陷?马未都和老梁能为我们揭示哪些有价值的内容?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传承在此不赘述。事实上,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从诞生之日起,九百多年来可谓是研究著作的海洋。举个简单的例子,无论《清明上河图》是关于清明还是别的,估计写论文都是一万字起步。
然后通过研究汴河和虹桥的具体定位,《清明上河图》的发源地开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论证。某种程度上,《清明上河图》的演绎成为文化软实力输出的体现。
毫不夸张地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简直就是百科全书式的杰作。随着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也发现它存在一些缺陷。老梁指出,《清明上河图》揭幕时是修改过的。
老梁说,清明上河图在传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破坏。出于保护国宝的初心,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在1973重新装裱。结果清明上河图装裱完成后丢了一头驴。
如果你留心的话,会发现清明上河图里有一只抬主人的公驴,还有一只母驴。故宫的专家在挂载的时候觉得很突兀。他们觉得这头母驴看起来不舒服的时候,总是少了点什么。她的耳朵不是耳朵,而是一只特别肥的驴,真的很不好看。
几经讨论,故宫的专家把驴耳朵画成木桩。其实张择端几笔就把驴的神韵画出来了。但故宫的专家没有遵循古刷修复的原则,在清明上河图中受伤,导致国宝出现缺陷。
与老梁的技术观相比,马未都强调了《清明上河图》的局限性所造成的缺陷。马未都指出,《清明上河图》就像一部电视剧,是基于事实的。马未都强调,古代没有发达的影像记录技术和手段,他的创作全靠画家的零碎记忆。
《清明上河图》虽然看似渐次推进,没有突然翻页的感觉,但毕竟还是张择端的二次创作,并不能真实再现当时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清明上河图》不是写实记录的古画,也不能算是真实的再现。此外,《清明上河图》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这使艺术皇帝宋徽宗感到高兴。怎么可能是真的?
以韩熙载的《夜宴图》为例,马未都将其与《清明上河图》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结论。马未都强调,《韩熙载夜宴图》是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是新闻记录式创作,细节细致,这是《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最大的区别。
所以《清明上河图》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介于真实性和艺术性之间。当然,艺术家的创作允许有自我发挥的成分。也许,正是张择端的时代局限性,书写了《清明上河图》的神话,使其达到了顶峰。
《清明上河图》虽然是国宝,但并不完美。马未都和老梁也不同程度地指出了它的缺点。而艺术的残缺,造就了不一样的美,这也是《清明上河图》的魅力所在。
对于《清明上河图》的瑕疵之美,我们可以用宽容的心,用欣赏维纳斯断臂的艺术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国宝。
参考资料:
[1]专家:《清明上河图》是盛世危情官兵的偷懒税负。
【2】清明上河图中汴河和虹桥的具体走向是什么?大河。com
[3]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