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客观性。教学案例是现实的,是具体案例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实再现,有比较完整的教学情节。应客观描述和如实介绍事件的背景和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不应该笼统地描述教学活动,更不应该歪曲事实。评价要实事求是,讲道理,从事实出发,不能脱离事实。

典型性。教学案例中包含的一个或几个难点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它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体现了教学现象与本质、个性与* * *的统一,是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从中可以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创新。基础教育正处于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学案例要反映课程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理念、新方法、新变化、新成果,揭示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从而启发人们探索新思路、新策略,促进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发展。

实用性。教学案例要用情节清晰描述,语言简洁生动,内容平实耐人寻味,可读性强。它们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参考价值和讨论价值,能够引起教师的效仿和学习如何处理类似的事情,启发教师思考,从中汲取有益的教学思想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好的教学案例具有故事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在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

与其他风格的区别

与论文不同的是,论文以说理为目的,侧重于文体和表达方面的讨论;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叙述为主,辅以讨论和解释。也就是说,案例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所以两者在写作思路和思维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论文写作一般是演绎思维,思维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归纳思维,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总的来说,教学记录和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很好理解。教案和设计既是预先构思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对要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这个案例反映了已经发生的教育过程。一个是教前写的,一个是教后写的。一个是期望,一个是结果。

案例和教学记录的风格是相似的,它们的差异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也是对教育情况的描述,听到什么就记录教学记录。

这个案子是有选择性的。至于如何选择,要看案例写作的目的和作用。

四,教学案例的作用

(一)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的理念能否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化的关键。“转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新的思路找出我们不正确的教学行为,探索解决的方法;二是用新的理念评价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行为的创新。

教学案例的撰写是教师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具有“转化”的效果,是促进理论与实践沟通与融合的最佳途径。“转化”的过程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新的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学,选择困惑的问题,用新的思路写出闪耀案例的教学案例,用案例分析重新审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写进教学案例。

(二)促进教师职业的快速成长。

学会应用理论。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指导实践。但是很多老师总认为理论是救不了近火的,不如学习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影响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这种现象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但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单纯为了理论而学习理论的方式的不足,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经过书本上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很多理论观点,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已经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形式学习和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加深我们的理解。

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有经验的老师讲自己的教学经验,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和经验,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却不知道为什么。案例写作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合适的例子来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为什么有些做法是成功的,为什么有些效果不理想。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提炼和澄清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基础。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未来的实践。案例也是老师整理和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上,有很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想法不适合写论文,不想被记流水账,那么写案例就是一种选择。案例不仅描述了教学行为,还记录了伴随该行为的思想、情感和灵感。这是一个个人教学档案和教育历史,与

教师职业的成长,如过分强调教育原则,必然模糊不清;如果过分依赖经验,就会导致盲目。只有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学习,在研究中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那么,具体的操作策略有哪些呢?教学案例的研究和写作,正好可以弥补上述“两个”不足。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正如课改专家指出的,“走向叙事研究——改变教师的写作风格”。《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叙事和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可见,教学案例的写作是“叙事研究”的一种类型。它需要有目的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分析。完整描述了教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现象到理解本质的研究思路。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可以形象地阐述一个教学理念,解读一种解题策略,有利于教师深刻、生动地掌握教学理论。因此,教师研究和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改进的过程。频繁的“叙事研究”,实现教研、教学一体化,必将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快速成长。

(3)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会对故事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非常适合交流和讨论,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和对策。对于教师来说,就这些问题和思路进行交流和探讨,对于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专业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相比写论文,案例更适合普通教师的需求。案例内容贴近实际,素材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交流,更受教师欢迎。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确定某一阶段的讨论话题,围绕一个主题或话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讨论,结合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中进行叙事研究,对教学中的亮点或困惑进行理性反思,使之成为教学案例。它以书面形式反映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叙事形式展现思想,既是教师成就和成长的记录,也是教师叙事行动研究的产物——科研成果。因其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形式生动、逻辑推理,焕发出耐人寻味的魅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易学易学。因此受到老师们的青睐。很多学校组织教师与* * * *交流教学案例、讨论分享,成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新形式。它着眼于一个教学案例,相互学习,相互配合,不仅有利于启发教师用批判的眼光重新评价自己的日常教学,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也有利于将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资源和资源。而且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形成相互研讨学习的教研风格,使新思想不断涌现,新观点不断形成。总之,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必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案例写作

(1)步骤:

设定主题。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个思想,了解一个道理,理解一个概念,学习一些策略。所以教学案例也要有主题。所谓主题,就是教学案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直接关系到教学案例的成败和价值。总的来说,主题就是教学案例本身的丰富信息。主题的确立,是作者提炼教学案例中蕴含的新思想、新策略的结果。可见,教学案例的价值决定了教学案例的生命,案例的选择极其重要。为此,我们应该从众多的反思日记中选择和采纳那些热点和焦点问题,这些日记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具有新思想和策略的案例,并提取正确、集中、有特色和深刻的主题。

选择类型。主题确立后,就要进行八股思维。定型,即在写作之前,根据案例的数量和性质,确定选择哪种类型的教学案例。于教授说:“对某堂课或某个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具体的教学案例(可称为教学叙事)。”从目前出版物上发表的教学案例来看,大致有四种类型:

①单碎片型。

一般是具体生动的教学片段和分析,体现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案例简单、简短而深刻。

②对比碎片型。一般由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片段和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点评组成,在比较中倡导新的思路和策略。这种案例形成鲜明对比,发人深省。

(3)综合课时。一般由一节课中几个各具特色的教学亮点和点评组成,反映一节课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此类案例内容丰富,内容全面。

④主题解读。一般来说是围绕一个话题,由三四个案例和对不同教学策略的点评组成,全面诠释一个新概念。此类案件主题突出,策略多样。随着教学案例写作的兴起和发展,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案例类型。

注意:

1.广义的教学案例包括这里所说的教学案例,也包括教学叙事和教学课(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狭义的教学案例仅指本文中提到的教学案例。

2.教学叙事与狭义教学案例的区别:教学叙事侧重于故事或事件的描述;教学案例重在理性的升华。

设置表单。教学案例内容多样。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其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然而,形式的多样性也有其* * *相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形式不规则,大体常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实例、反思和评价。从公布的教学案例来看,一般都有醒目的标题。有的直接分段写,只用粗体标注反思和评论;有的用粗体标注案例(或片段),反思评论,叙述前说明背景。首先,看看以下结构元素:

标题。标题是教学案例的眼睛,它揭示了教学案例的内容或主题。好的标题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对教学案例的内容或主题有基本的了解。有两种类型的标题:单一标题和复合标题。只有一句话或一句话,表达一种思想,作出一种判断,体现一种策略,说明一个道理,而且。提一个问题,指出一个内容,比如“读书中的感悟”。除了主标题之外,还有小标题——对主标题内容的解释、补充或限制,如“尊重个性、自主探究——教学片段和评论”。

背景。教学案例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案例的主题,应简明准确地向读者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册数、选题,并说明教学案例发生的背景。

凯斯。这是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主要描述案例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核心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重点是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对话互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与主题相关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应、教师的内心感受,都要详细描述。它是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需要注意的是,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围绕主题,选择恰当,不要什么都记。同时要求叙事语言要简洁、凝练、短小。

评价或反思。评价的主要任务是理性解读案件所反映的主题,评论其利弊,分析其价值和意义,从而揭示案件的内在规律,给人以启示。评价要实事求是,从事实本身出发,实事求是,讲清道理,不脱离实际发表意见。评价要中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理有据,有理有据。来做这个。评价的操作要坚持以事说理,以理析事,以理交融,总结规律的原则。其思路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审视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发展脉络,捕捉师生典型的创造行为,评价其成功和闪光之处,反思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目标观、资源观是什么,为什么成功和闪光,将教师的教学行为付诸实践。提升到“阐明其理论基础”的层面,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思想、新策略。评论一般是在案件叙述之后进行的。有些评论是边叙述边做的,语言简单,文字简练,用括号或其他字体显示。有些评论是边叙述边做的,还有一个总评。

积累素材。掌握教案例写作的技巧,但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案例。正如叶澜所说,“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能丰富到什么程度,就会造出什么文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聪明的女人也需要“好米”才能做出好吃的饭。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案例写作的方法,还要注意案例的创造和积累。

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案例的写作很难选择典型案例,原因有几个:第一,有的老师用新的思路来教学,确实创造了很多教学亮点,但是没有养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他们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后来忘记了;写的时候记不住;二是有的老师在公开课或有人听课时注重教学新理念的应用,但平时的教学还是“老一套”,无法创作典型教学案例,写作时没有素材,写作困难;第三,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对话和互动,但重要的是要考虑教案的完成,或者不善于下达指令。学生只要答对了,就满意了,马上就肯定了。如果继续按照教案教学,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精彩部分也不会动态生成。那么,如何积累教学案例的素材呢?

创造一个生成环境。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要坚持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过程和行为,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对话的平台:如果学生犯了错,没关系,允许他们犯错,欢迎重复重做;提出异议,主张论据,允许保留;有困难的时候,你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得到热烈的祝贺;当你标新立异的时候,你会得到所有人的掌声。同时,要求教师扮演“主人”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善于引导学生思维。当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困惑良久,思维停滞不前时,应灵活启发引导,调整思维方向,或延迟评价,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深入发展。

经常写反思日记。反思被普遍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老师才能改变自己。经常写反思日记,积累实验的第一手资料,便于保存、浏览和研究。写作追求“短、平、快”。短小:短小精悍;平:平原见奇;快:快速及时。把你有的写下来,有话就长,没话就短。培养反思的习惯,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练习一点,每天进步,引导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久而久之,一篇反思日记可以为写作案例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把那些典型的、生动的、有启发性的。

善于寻找例子。首先,从反思日记中搜索。平日养成反思的习惯,有意积累。翻翻反思日记,看看哪个班的同学闪现了智慧。

火花,独到的见解,哪个班有什么亮点,尤其是光滑舒适的地方值得回忆和思考。第二,从同行评价中搜索。翻翻评价记录,看看别人对自己公开课的评价,深入了解主要优点和亮点,努力回忆具体细节,想想能写出什么好的生动的例子。第三,从引用迁移搜索。看了很多相关刊物上的案例或者经验文章。边读书边思考,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尽可能地进行联想,即看到A就能想到b,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再实验、再创造、联想、迁移、重组、改造。

(二)案例写作的规范

案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规范要求。在西方案例写作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公认的规范:形式规范:

在某种程度上,用过去式案例用过去式来写,是为了保护提供信息的相关学校或老师,防止以后同样的事实造成任何影响。同时,用过去式写的案例也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更长的时间。

尽量用表格表达相关材料。把所有可以用表格形式表达的材料都列出来,为了行文生动,也为了方便读者清楚地掌握相关事实。

应当包括所有应当从事实反映中充分获得的相关事实。应当指出,提交人自己的观点不应被纳入本案。如果要写别人的观点和看法,要在案例中注明是某人的观点,不要作为事实报道。

必要时,列举实际决策案例反映问题情况。在案例中加入当事人所做的实际决定,往往可以增加案例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清相关思路。

注明引用材料的来源。

检查所有列出的数据,在相关数据的情况下,应仔细检查,并保持准确。为便于核对,可在案件底稿和初稿上频繁注明资料来源,应比正式出版或发表的文字所注明的更详细。

附表和附录

表格、图表、其他格式的表格或地图可以作为案例的附录。这些附录应该按照它们在案例中出现的顺序编号。材料的来源应在每个附录的底部注明。不属于案例组成部分的材料,或者太长而不能包含在正文中的材料,可以包含在附录中。附录通常用字母或数字标记,如附录1或附录a .

内容说明

首先是时间结构。案件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案例作者必须对案例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清晰的认识,并能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虽然有时候出于某种考虑,需要打破时间顺序,比如为了提高读者的兴趣,有时候在情况下,

从一个后来实际发生的事件开始,但是你必须非常清楚事件的顺序和案件的时间结构。

二是叙事结构。发生的事情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事件从哪里开始,前因后果等。也就是说,案件的故事要讲。

三是解释结构。案例的写作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把相关场景讲清楚给学生听。叙事结构和解释结构有时不是一回事,符合叙事结构的要求,但不一定符合解释结构的要求。相对于在现场的学校管理人员或老师,给学生的解释要尽量具体,让他们掌握事实。

四是剧情结构。为了让案件生动,让学生忘记是人为的,就要加强戏剧性,设置悬念。有研究者对此谈过:“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说法,即案件必须有一个争论焦点。案件中必须有一些东西,比如某人应该做什么,某人已经做了什么,谁应该对目前的情况负责,就具体情况而言,什么是最好的决定。”案例不应该是没有矛盾的白开水。案件总是涉及某一类问题。越能强化这一点,越能激发人的兴趣或者增加思想冲突甚至人情冲突的戏剧性,越能让学生投入到案例中,做好课堂讨论。"

(三)案例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个案例的第一作者,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有: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陈述缺乏一定的顺序,提供过多的细节,混淆读者的视线和思维,背景信息过多或过少等。此外,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案例写作中,每个老师都要注意正视自己的偏见。因为成长经历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不可避免地形成对某些事物或人的固定认识,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写作中,关注这些态度和价值观,不仅有助于明确问题的根源,也有助于读者把握其中涉及多少问题。

第二,案件虽然要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感受,但也不应该陷在情绪宣泄中。案件围绕某些事件展开,作者往往是事件的当事人。这样,他一方面选择触动自己情绪的事件作为素材,另一方面有时又会不由自主地夸大这样的感情,这样案件的焦点就会转移到个人感情的层面。

为了维护案例的权威性,案例撰写者的客观态度非常重要。如果你想避开作者的偏见,尽可能地进入情绪宣泄,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直接引用自己做的相关作品、文件或访谈;

●注明信息来源:

●避免任何偏见和同情;

●使用的语言既不单调,也不会激起强烈的感情;

●尽可能使用事实材料;

●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报道,并保持一致;

●不仅包括发生的事件,还包括各方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可以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作者的评论,这样可以指出案例的基本论点或问题,让学生分析。

第三,在案例写作中,要明确案例问题的性质。案例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或者教育政策等等。这道题看似容易,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也许你自己的出发点是围绕教学方法写一个案例,但在写作中,源源不断的信息可能会让你意识到原来的出发点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问题的性质正在逐渐转变为“教育管理”

(四)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是有完整的故事结构不代表有好的案例。写教育案例要注意三个关键问题。

选择复杂情境所谓复杂情境,是指一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对这些问题情境进行判断、选择和决策。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从而给人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和困境,如何应对。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以前觉得很复杂,现在不复杂了。因此,教育情境的选择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关心和想知道的事情和问题;第二,考虑案例传播的范围,是公开发表、校园传播还是仅供个人参考。总之,写案例的时候,不仅要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讲给谁听。

揭示人物心理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心理是故事发展的内在基础。面对同样的情况,不同的老师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方式?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导师如何思考的案例,可以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道为什么。这也是案例与教案和教学记录不一样的地方。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能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因为案例一般都是老师写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老师这边。你是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你都可以解释清楚,自我感觉良好。而学生心里怎么想,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老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人们常说“备课要两头准备”:准备教材,准备学生。真实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感情,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对同一件事的独特思考会导致不同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件的好坏是由思维水平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的情境,揭示人物的心理,把握各种结构要素,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在一定的思想观点指导下进行的。要从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说不出来的人,需要一双“眼睛”。这样的技巧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锤炼才能了解和掌握。案例可以直接、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此可读性和操作性很强,也非常适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来撰写。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基础和经验积累,然后还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一个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一篇好文章归根结底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