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与京剧比较论文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时代初期,与能率、狂言一起保存了近400年。
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Ako。她是岛根县出云社的女巫(即专门在神社演奏音乐和祈祷的未婚女青年)。为了修复神社,赤子外出募捐。她在京都市区搭起剧场棚,表演“佛教舞蹈”。这是一种宗教舞蹈,但阿公改变了旧套路,创造了《茶馆老板》。阿贡男扮女装,一身黑衣,裹着黑头巾,腰间系着红领巾,挂着一件古乐器,一只青铜雉,插着一把日本刀。长得又帅又帅,老板一见钟情。阿公在表演时还即兴创作了现实生活中的幽默情节,引起轰动。阿元创新的“念佛之舞”不断丰富完善,逐渐成为从民间到宫廷的独特表演艺术。
歌舞伎这个词是从汉字中借用的。在名字被纠正之前,它原本的意思是“倾斜”,因为在表演过程中有一个奇怪的动作。后来又别称“歌舞伎”:宋,代表音乐;舞蹈就是跳舞;词意味着技巧。
日本各地的女演员纷纷效仿阿富汗,竞相表演歌舞伎。有些武士为了女演员打架,甚至互相残杀。1629年,德川幕府以败坏风俗的罪名禁止歌舞伎表演。直到1653才允许男性表演《野郎歌舞伎》,女性角色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即丹娇。1670之后,这种表现增多,随着剧本的出现,内容、剧情、表现手法更加成熟。1751-1801年是歌舞伎的全盛时期。在接下来的30年里,歌舞伎完成了角色表演的典型化、个性化和艺术化,表演程序也固定下来。歌舞伎演员是世袭的。演员和儿子,一代又一代。当时以江户(今东京)、大阪、京都为中心,歌舞伎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到了19世纪的明治时代,这种日本传统艺术已经越来越成为古典戏剧。
歌舞伎题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一种是表现人民的生活。该剧分四种:“易医生”大放厥词,通过舞蹈表演搞笑故事剧;《时代之物》的疯狂,是一部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世间事》狂言,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和爱情故事;一部名为《你做什么》的舞剧,是一部狂言剧,涉及忠、孝、仁、义等道德,对二等公民进行勤政、行善、惩恶的道德教育。
目前,歌舞伎在日本比任何一种古典戏剧都受欢迎,近年来产生了许多新的剧本和作品。歌舞伎和中国京剧被誉为“东方艺术传统的姐妹”。晚清诗人黄遵宪在《日杂诗》中称赞:“舞起头,玉簌簌,铁板止敲,多少痴情儿哭,一起戏,一起看枝菊。”他把歌舞伎视为“异乡遇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