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搞好小学口语交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首次将“口语交际”列入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认识,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对语文教育生活化理念的理解。现在低年级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比过去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多了。与人交流时,基本上有话可说,但缺乏良好的沟通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和发展。第一,不要把口语交际课变成口语课,讲交际。“说”往往是单向的,一个人说,所有人听。语言信息处于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和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是互动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老师会把口语交际课变成“看图说话”的课,指着书上的插图,逐句问学生图片上是谁,在做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与学习口语交际相去甚远,当然与教材的写作意图相违背。有些老师虽然一开始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情境,但是一不小心就会上一节演讲课。比如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当学生准备好了,一个学生就要上台说话,老师为了让叙述更流畅,就对他说“请转过身来看着大屏幕说”。他一转身,那个同学就背对着同学“交流”。这是非常典型的“独白”或“倾诉”。把口语交际课变成“说”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口语交际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第二,精心选择交际材料,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来源有两个:一是语文课本提供的言语支持;二是老师挑选的课外口语材料。高一高二新教材是美文,为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提供了素材和具体情境,要善用教材为例。对比两种材料来源,后者优势更大。因为教材中提供的演讲内容,虽然系统科学,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亲切懂事,让学生有话说。选择课外演讲内容要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考性和实践性。在口头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儿童会把对事物的热爱转移到对交际的热爱上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一些外部的新现象所吸引,产生直接的兴趣。所以老师要兢兢业业,盯紧学生。当学生因外界影响而兴奋或激动时,教师要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沟通训练。因为有了机会,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所以他们会毫无困难地把单词完整流利地说出来,从老师的“要我说听”到“要我说听”。第三,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流程,教学方法1,口语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感兴趣地说,他们往往能让故事的内容变得有意义,但还是需要老师具体的引导方法才能让它有条不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应该教他们从一个完整的句子开始,逐渐过渡到几个连贯的句子或一小段。到了中高年级,老师要根据叙事的六要素,引导他们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口语交流就不难了。值得强调的是,口语交际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要做到“口入心出”,“思维敏捷,说话得体”,这就要求学生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些同学在口语交际的“打个电话”课上,给过生日的同学送上“幸福似东海,长寿胜南山”的祝福语,这是不恰当的。作为老师,这样的问题要及时引导。口语交际中的姿势和态度自然、礼貌、大方,低年级的孩子多动,这有赖于教师的及时提醒和适当引导,变换形式,一次又一次地提供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2.传授倾听的方法。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流的人,不仅要认真听,还要适时的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大部分大三的孩子都敢说话,爱说话,但是如果让他们先静下心来听别人说话,他们的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如果他们没有完全听进去,就会断章取义,甚至听不懂意思。他们如何与他人交流?更有甚者,我根本没听进去。所以,老师非常有必要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够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顺着别人的意思往下说,正确及时地回答别人的问题。3.传授评价的方法。大三的孩子也有接受评价和评价别人的需求。教师应重视鼓励性教学评价。但是,无论学生怎么讲,老师总是说好,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和适当的评价。当然要肯定好的,指出不好的,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改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代替他人,而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自己的局面,引导学生评价语言和举止。老师可以带学生去评价他们所说的话的顺序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