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案例分析:中国邮政物流突围

除了“中国邮政”这个品牌和遍布全国的网络资源,中邮物流在现代物流领域并没有太多的先天优势,需要一点一点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竞争力。

今年9月,各地邮政管理局相继成立。中国邮政政企分开已成定局,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更加迫切。作为“战略性、支柱性”业务,物流和快递是中国邮政未来面对市场竞争的两大利器。如何提高物流业务的管理水平是邮政改革后不可回避的话题。

起步于2003年的中国邮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物流),除了“中国邮政”的品牌和遍布全国的网络资源外,在现代物流领域并没有太多先天优势。它需要一点一点地建立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向四面八方出击

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刘刚眼里,按照中邮物流目前的网络布局,在农村配送业务上应该更有优势。他认为,一方面,农村市场没有生产资料分配的主渠道,市场有需求;另一方面,中国邮政在农村有很强的网络优势,但大部分农村邮局自身业务并不饱和,有开拓新业务的动力。换句话说,农村市场有需求,农村邮政正好可以满足。刘刚曾经在国家邮政总局担任管理职务,物流管理是他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

北方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副院长王耀秋认为,中邮物流应该服务于特定的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在特定领域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现代企业运营组织模式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撑,企业对快速供应链的需求非常迫切。目前国内虽然有70多万家物流公司,但是能提供让企业满意的服务的公司很少。

刘刚和王耀秋的想法在中国邮政物流得到了实践。在河南、山东等农业大省,配送业务已经成为当地邮政物流的重要收入来源。

据山东中邮物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林介绍,中邮物流在农资和农村消费品配送方面发展迅速。在为特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方面,中邮物流还开发了50多个综合物流项目。目前已为戴尔、雅芳中国(有限)、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客户提供库存和配送服务。

优利系统运输行业亚太咨询总监Hans Nieuwland在接受本刊电子邮件采访时指出,物流企业的业务已经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需要对作业环节、法律法规遵守情况和财务相关信息进行控制,但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纸面上,以各种形式和文件存在。物流企业需要利用信息系统从订单环节收集信息,使信息流流动起来,成为各个环节的信息基础,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近日,山东中邮物流准备推出全省统一的“分拨配送系统”,确保产品从厂家到地面县局,再到乡镇县局,再到农村服务站的各个环节都能实现信息化管控。据中邮物流信息财务部张文龙介绍,中邮物流从2003年底开始建设信息系统。目前,中国邮政物流配送网络信息系统(CNPL)已连接中国所有城市。各省市的中国邮政物流通过互联网登录该系统,实现了统一信息录入和统一查询的功能。

不过,除了邮购配送和综合物流,中邮物流还经营中邮速递和货代两项业务。前两者加起来只占中国邮政全部物流业务的50%左右,其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综合物流,目前的营业收入只占中国邮政全部物流收入的不到30%。张文龙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

挑战系统

业务分散对中国邮政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不同的信息系统需要由不同的人来操作和维护。另一方面,有限的信息系统投资更加分散,各个系统难以细化。

在高度依赖信息系统的物流行业,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是对企业运营水平的考验。

福建省厦门市是中国邮政接收综合物流业务最多的地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赢得了戴尔这样的客户。厦门物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余说,戴尔对送货时间要求非常严格,要求送货率达到95%以上。中邮物流很好地满足了这些指标,今年第二季度的投递率为96.8%。所以这个项目从2004年开始延续,戴尔将18省市自治区的配送业务交给了中邮物流。

根据戴尔季度末的出货计划,7月24日到7月31是出货高峰期。戴尔要求各地反馈到CNPL系统的信息必须在当天完整传输到戴尔的服务器上,否则视为“未送达”。这意味着信息反馈和交付本身一样重要。为此,厦门戴尔集团的客户服务部,以及各地公司的信息负责人和信息记录员都延长了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确保信息反馈和传递的及时和正确。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一次,CNPL系统突然硬件故障,各地信息反馈缓慢,甚至没有反馈。为了保证达到戴尔的信息反馈指标,中邮物流厦门戴尔集团只能通过电话与当地公司确认订单状态,当地公司信息员通过邮件和传真反馈当天送达的信息。同时,总部信息部门紧急排查系统问题,迅速解决故障。虽然事故没有造成商业损失,但也造成了很多麻烦。信息系统越来越重要,多系统的运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且,单一的岗位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中国邮政物流信息财务部张文龙表示,中国邮政物流在各系统信息录入、跟踪、反馈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订单管理、报表统计等功能,并与中国邮政物流总公司经营分析系统对接,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同时,中邮物流根据系统数据对参与整合项目的各省中邮物流进行统一结算,并根据不同环节对参与本项目的所有邮政物流主体进行利润分配。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原北京ZJS快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ZJS)信息总监刘东平对此深有体会。ZJS业务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承接业务多,有的地区交付业务多,这就涉及到成本核算和利益分配的问题。ZJS在公司的MIS系统中集成了内部财务核算,系统自动统计每个工单的成本和收益,然后进行收益分配。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这个任务的工作量是不可想象的。据中邮物流内部人士回忆,2003年某省中邮物流公司还没上信息系统的时候,结算省内一个月的数据,三个人算三个月。这件事虽然没有得到验证,但也说明了计算工程的浩大。

事实上,中邮物流目前涉及四大业务,各有特色,有独立的信息系统。除了使用总公司全国统一的CNPL系统外,中国邮政物流在各省运行自己的配送网络信息系统。河南、山东等省也有自己的配送信息系统。很多系统的情况使得不同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分散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上,在成本和收益上可能是一笔糊涂账。目前,中国邮政物流各省的信息系统逐步统一到中国邮政物流总公司的统一系统。

改革问题

业务分散、系统繁多的根源在于中邮物流目前的体制。虽然中邮物流名义上是与地方中邮物流的母子公司,但母公司只拥有地方子公司565,438+0%的股权,没有绝对控制权。很大一部分管理权还在各省邮政局,这也导致各省各自为政,各自建系统。

刘刚指出,信息系统在这样的格局下无法实现信息的畅通,所以无法支撑运营。中间管理成本过高,运营成本不明,都是现实问题。王耀秋认为,不同的行业涉及不同的物流环节,提出物流要求和物流设备,有不同的运作和组织模式。中邮物流将网络资源优势转化为业务优势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体制改革和业务转型,深入了解客户的业务领域,制定有效的业务模式和流程。

系统问题背后还有一个服务问题。中国台湾省商报环球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让最近频频来大陆寻找物流合作伙伴。在蔡让眼里,中国的物流市场才刚刚开始,还远远谈不上有竞争力。据其介绍,在台湾省,物流公司的服务非常重要,配送时间甚至精确到几分钟。如果顾客对服务不满意,他们可以拒收货物。这个时候,物流公司总经理往往会亲自买花道歉。因此,如何让客户满意也是信息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了解客户的各种需求,规划送货路线等。都需要制度的支持。

蔡让认为,物流是一种服务,讲究服务质量。如果企业的业务方向太分散,就很难做好,也不可能做好信息系统。在台湾省省,物流公司要非常专业,比业内人士更懂物流业务才能拿到订单。所以本土物流企业都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不是全部业务。蔡让说,建立一个信息系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考虑服务细节,并通过系统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