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根据孔孟名言的议论文。
第二,目的不明确,行为结果“变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宽恕之心对待他人,这是好的,但也要有分寸,防止“过犹不及”。我们要考虑实施这个方法的人的目的和立场。立场不同是原谅,但结果会不一样。明代儒家吕坤曾说:“好色之人原谅人的淫欲,善财之人原谅人的贪婪,善饮之人原谅人的醉酒,善逸之人原谅人的懒惰。他们从来没有以自己的判断对待过别人,也从来没有忽视过别人,而道之贼也,所以原谅他们的人不能不判断。”(出自《呻吟声》)这并不是责怪别人,而是因为出发点和立场的错误,严重损害了这种方法的纯粹性和崇高性,所以要谨慎实施。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行的时候应该是有限度的。无限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而是宽容。在现代社会,待人接物重要的是宽容,这可以引导做错事的人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自觉改正错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盲目的宽容,尤其是对于一些小错误,认为是人之常情,一味的宽容,反而害了自己,害了别人,害了社会。
比如说。当今社会存在许多道德失范现象。不仅某知名经济学教授嫖娼,而且在社会对这种行为无原则的容忍中。我看了看网上的留言,发现有很多人对他表示同情。有人认为这位知识分子“只是虚伪道德标准的牺牲品”,也有人认为“因嫖娼辞职是教育的损失”,最离谱的是这条信息:“毕竟他没有利用职权强奸女学生,只是嫖娼……”。但我们应该深思的是: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鉴于一个人的特定身份,他必须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同时,公众的期望是什么,这种期望应该如何落实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
不知道为什么,有很多事情总是矫枉过正。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一个道德虚无主义的时代。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如果没有道德约束,就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即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从我们身边防不胜防的假冒伪劣商品和弥漫的腐败现象中,我们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不扭转这种趋势,下一步必然是全民陷入“囚徒困境”:谁遵守道德,谁就吃亏,所有人都是坏人。
对重建道德的呼声嗤之以鼻的人,总喜欢引用“斯密信条”——追求自利的理性经济人。在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后,他最终会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亚当?斯密提出这一信条的背景是欧洲处于基督教道德受到普遍尊重的社会氛围中。“斯密信条”的一个隐含前提是,理性经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以尊重而不是践踏道德为前提。如果道德得不到尊重,那么对私利的追求不会增加社会的整体福利,最终会损害个人的福利。
如何重建我们的道德观?我认为社会精英必须承担责任,表现出道德主动性,这一点非常重要。根据哈耶克的理论,作为一种“未明说的规则”,道德的变化总是从个体层面开始:一些人采用新的道德,他可能会成功,被其他人学习和模仿。于是,道德被部分更新,这种更新的逐渐积累会导致道德的自然进化,最终使新的道德占据主流。我之所以强调精英要“表现出道德能动性”,是因为他们通常是别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精英们的自律是不够的。精英也是人,人也有弱点。因此,社会必须对他们制定更高的标准,更严格地照顾他们。比如一个普通美国公民有婚外性行为,这是他的个人隐私,别人无权评论;克林顿的婚外性行为会受到舆论的强烈批评,甚至被国会弹劾,就是这个原因。
针对以上困难,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学会尊重他人,倾听和理解他人,与他人平等相处。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人,只有生活在社会中才有意义,个人价值才能最终实现。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所以,在与人交往时,要多与人交流、交谈,与周围的人平等相处,善于向他人敞开心扉,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理解他人就是理解他人的需求、欲望、价值追求等。并学会尊重他人,主动关心他人,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在现实生活中,要建立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沟通不仅包括言语上的沟通,还包括精神上和心灵上的沟通。这种交流是开放的,各方敞开心扉,基于理解他人,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平时在学校日常生活中,要多参加一些公共活动,培养与他人在努力达成同一目标中的合作,真正树立起对方的意识,走进彼此的内心,真正实现心灵的交汇与融合。
其次,宽以待人是有限度的。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摩擦,甚至冲突。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关系到我们能否“化敌为友”,能否维持双方原有的良好关系,使双方互赢,更长远地发展。问题处理得当,矛盾可以化解,敌人可以变成好朋友;如果处理不当,矛盾会激化,朋友可能会变成敌人,从此不再联系。中国人民历来注重友好相处,互利共赢。和谐是以* * *荣耀为前提,以共赢为目的。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义为第一,利为第二。
在日常生活中,我树立良好的心态,学会宽容,目的是最终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坦然对待一切很重要;同时,宽以待人,让对方有一个认识是非、改正的过程。当然,这种宽容也应该是有限度的,绝不能无限放纵。
总之,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中所体现的善良美德和忠恕之道,对于建设文明和谐的世界具有重要价值,应该大力提倡。不做别人做的事,不拿走别人的爱,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照顾别人,利己,利他,自觉感受他,成就成功,和谐相处。
孟子有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说,对于一场战争来说,气候条件很重要,但地理形势更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战争中的人民从上到下是团结的。作为一个有十几年从业经验的商人,我有一种感觉,做生意就像打仗一样,也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很多因素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即“天(外部大环境)”、“地(产业环境)”和“人”,其中“与人和谐”的条件最为珍贵。企业只有具备了“与人和谐”的条件,才能争取和利用“天时”,才能逐步完善和发挥“地利”。
所谓“人和”,就是:以人为本。21世纪管理的本质是人本管理。在我看来,一个企业从普通到优秀,再从优秀到优秀的演变过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企业每个人的能量积累。人不“和”,企业就无法成长。从一个十几年前南下的默默无闻的追梦人,如今已经成为庄典国际的董事长。企业从无到有,从草根到今天,在业界备受瞩目,遍布互联网。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与人和谐”的重要性。
有些老板总是抱怨身边没有称职的人才。其实我创业以来,就没遇到过那种能说了算的天才。我只是把企业里每个人的长处挖掘出来,他们就成了人才。在庄典国际,我们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肯定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关心和尊重每一个人。在受到鼓励和肯定后,一些原本看似不起眼的员工,其实发挥出了非常高的水平,让人刮目相看。俗话说“不积跬步,不达千里;不积小流,成不了江河大海。如果企业员工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总能量是惊人的!关键还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其次,要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和谐相处”。朋友们经常奇怪地问我:你为什么对你的供应商和经销商这么好,还经常主动帮他们解决问题?事实上,在一个产业链中,只有每个合伙人都赚钱,大家才能长久赚钱。俗话说“和为贵”,这句老话有它的道理。因此,多年来,庄典国际与广大代理商、经销商和客户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内部员工和谐团结,外部合作伙伴和谐。为什么不担心你的职业生涯?
庄典和庄典国际深信“人”、“和谐”、“* * *生活”是企业永恒的追求和不变的真理。做生意,天时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