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科学导论
项目设计演示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瓶颈。
高等职业教育2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粗放到精细、从重视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经历了规模扩张阶段后,内涵发展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2006年初,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先生在《关于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之所以长期停滞不前,是因为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和安排远远没有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所以在这种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永远不能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毫无疑问,课程内容的排序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突破口。
《2007年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推荐院校预审标准(试行)》要求:开发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007年7月,“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研讨会主要总结和介绍了各国职业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研究和探索实践。与会人员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高职教育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先进课程设计方法,在借鉴的同时要结合中国国情。
(2)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是在社会对网络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市场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新的增长点。“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设立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只有4 ~ 5年,因此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无规律可循,基本处于探索研究、实验改革、探索规律和总结完善阶段。
我校网络管理专业成立于2005年,2006年正式招生。这个专业建设的思考和探索可以说是走在了前列。2005年开始调研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启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场所和基地建设。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形成了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培养了师资队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专业课程的开发力度不够,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知识面不符合企业的要求。近两年,我们借鉴案例驱动、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思路,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比如收集案例,建立案例库。而这种基于教师自愿意识的无系统的课程设计改进,收效甚微。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的提出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热点。认真研究和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网络系统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3)研究内容和大纲(研究内容的分解和具体化,操作措施的提出)
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从网络系统管理岗位(组)调研入手,根据典型任务的能力要求,对不同的行动领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再通过科学分析,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形成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课程模式,对各个环节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
2.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程。
一、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专业课程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围绕工作任务需要选择理论知识,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学习活动,以任务为中心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二是教学过程的开发:通过校企合作、校园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构建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三、教学效果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施方法:
1,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调查:通过网络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结构和需求情况,以及高职院校该专业的教学现状,以寻找二者之间的差距,从而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原则性建议。
2.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是对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组)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是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课程体系分析:根据任务或项目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学科课程)来设置课程类别。
4.课程内容分析:根据完成任务所需的专业能力,分析获取某一具体课程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组织关系。
5.教学过程分析: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场所设计分析。
6.教学实施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检测,教学效果的反馈到相关环节,从而使整个发展过程构成一个有序的循环过程。
(4)、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指导下,对网络系统管理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进行调查研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核心课程,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验证、评估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查阅、整理有关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资料,特别关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活动,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访谈、书面形式,调查收集网管岗位(组)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工作任务。
3.综合归纳:根据网络管理专业典型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通过科学分析,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形成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4.案例学习法:根据实际工作过程,选取核心课程进行解剖梳理,以实践经验、策略等过程知识为主,以典型案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
5.行动研究法: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学实施相结合,边研究、边实施、边评价、边改进。
(五)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价值。
研究重点和难点:
1.课程体系分析:根据任务或项目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学科课程)来设置课程类别。
2.课程内容分析:根据完成任务所需的专业能力,分析获取某一具体课程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组织关系。
3.教学过程分析: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场所设计分析。
4.教学实施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检测,教学效果要反馈到相关环节,从而使整个发展过程构成一个有序的循环过程。
主要创新:
本研究起点更高,针对性更强,广度和深度更好。涉及的主要内容有: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开发、更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理论,结合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现状,拓展研究深度。具体来说:
1.形成适合网络管理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改革方案;
2.构建一些重要的、关键的模块化实施机制和平台,如“双师型”工作团队、校本课程讲义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开发等。
3.关注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需求,并据此构建学生关键能力模块,使之更符合现代职业人的要求。
4.核心课程整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具备相关职业资格,为就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