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
《阿q正传》通过生动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艺术形象,尤其是阿q,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成为不朽的艺术典范。
20世纪80年代,学者林兴斋总结了阿q人格的十个方面:单纯、无知、圆滑无赖;诚实,任性,正统;自尊和自卑;争强好胜,忍气吞声;心胸狭窄,保守,盲目赶时髦;拒绝异端,向往革命;厌恶权力,依恋情境;霸道懦弱;敏感禁忌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安于现状(参见《相关资料》中的《论阿q的人格体系》)。这就全面概括了阿q矛盾而复杂的人格特征。
阿q是韦庄一个流浪的农场劳动者。他地上无瓦,地上无田,只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割麦就割麦,捣米就撑船。”他被残酷地剥削、压迫、羞辱,处于社会底层。这本书已经很悲伤了,但特别令人痛心的是,他受到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麻木健忘,自我贬低,自我欺骗,甚至欺凌弱者,以此来发泄自己被别人压迫的不公。小说正是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刻画了阿q的性格。
阿q的主要人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我解释的方法,在想象中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胜略》和《续胜略》两章重点刻画了阿q这个人物,他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很模糊,但在和别人争论的时候,他会说:“我们以前比你有钱多了!”你是什么!" ;他生活窘迫,地位低下,连老婆都娶不上,却要虚伪地吹嘘“我儿子会有钱很多”,表现出盲目的傲慢;他嫉妒自己头上的伤疤,他很苦恼,但当别人执意取笑他的伤疤时,他会说“你不配”,于是他觉得自己头上的伤疤不同寻常,是“一种高贵而光荣的疮”;当他被一根黄辫子抓住,把头撞在墙上的时候,他站了一会儿,心想:“我终于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体面……”表现出他的自欺欺人;后来人家打他,要他承认打老子的不是他儿子,是打畜生的人。阿q被迫说:“打昆虫好不好?“我是虫子,不要放过它?”现在他应该认输了吧?不,他想:他是第一个可以“贬低自己”的人。除了“贬低自己”,“剩下的都是第一条”。冠军不也是第一名吗?“他在精神上又赢了;当他赌博赢来的洋钱被抢走,无法摆脱“突如其来的不快”时,他通过假装自己在玩“另一个”,把精神上的挫败转化为胜利,表现出自我毁灭;被王虎打了头是“此生第一辱”,吃了假洋鬼子的“丧棒”是“此生第二辱”,还和小D假扮“龙虎斗”,调戏小尼姑,表现出其畏强凌弱;阿q追求吴妈,被赵秀才骂了一顿大敲竹杠。过了一会儿,他听见外面有声音,看见吴妈在那里哭。”他想问个究竟,便走近赵身边。这时,他突然看见赵大爷向他跑来,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敲竹杠。当他看到这个大敲竹杠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被打了,这似乎和这种兴奋有关...“它表现了阿q不可思议的健忘和麻木。阿q在现实中处处失败却用这个法宝赢了。这种“精神胜利法”就像一种麻醉剂,麻醉了他的每一根神经,让他无法理解自己悲惨的命运,过着不如奴隶的生活,至死都不会醒来。在生命的最后,阿q用“孙子画了一个很圆的圆”来安慰自己,并喊道:“二十年后,又是一个...“,他的性格直到去世都没变。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民族劣根性的缩影。
小说通过对阿q这一典型的刻画,深刻揭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及其严重危害,“揭露苦难,引起医疗注意”,启迪人们振作精神,抛弃阻碍前进的精神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