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引发的刑事案件探讨

一想到写毕业论文就头疼。我给你整理了一份法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能帮你解除头痛!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企业的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人力资源相对过剩,导致劳资双方利益纠纷不断。在许多地区,劳资纠纷频繁。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劳动争议已经升级为刑事犯罪。通过分析劳动争议引发刑事案件的特点和原因,从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缓和劳动关系、解决劳动争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劳动冲突,劳动争议,刑事犯罪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我国处于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过剩、企业产业层次较低的现状。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冲击,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不断凸显。资本强劳动力弱?格局也日益凸显,企业面临的生存挑战越来越严峻。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劳动争议频繁出现,许多纠纷还升级为刑事犯罪,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笔者通过对浙江某市的调查,分析了该市近年来因劳动争议引发的刑事案件,剖析了此类案件的特点和成因,并从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更好地缓和劳动关系、解决劳动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劳动争议引发的刑事案件的特点

(一)故意伤害罪居多。

2009年至2011,共将98起因劳动争议引发的刑事案件移送某市审查起诉。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杀人、破坏生产经营、寻衅滋事、放火等,以故意伤害为主要形式。如2011因劳动争议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31起,涉及56人,引发的刑事案件占总数的82.1%。伤亡人员中约80%为轻伤,约20%为重伤甚至死亡。

(2)主要是一时冲动犯罪。

一时冲动犯罪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没有事先计划的冲动而当场实施犯罪;另一种是没有当场作案,但在短时间内实施报复的犯罪活动。通过调查发现,因劳动争议引发的刑事案件多为一时冲动犯罪,部分农民工认为自己受到了用人单位或工资纠纷的不合理处罚,一时采取过激行为,触犯了刑法。涉案人员通常无犯罪记录,大多在劳资纠纷激化时情绪失控,使用暴力。这些人犯罪后悔罪表现明显,大多积极配合调查,主动交代。很多情况下,涉案人员向用人单位索要工资,因用人单位拒不支付或对支付的工资不满而产生纠纷,主要采取持刀、持棒、踢打等方式,造成人员伤亡。

(3)犯罪行为多为老乡或工人所为。

劳动争议案件很容易引发群殴。在一些劳动争议案件中,受害者的几十个亲友、家属聚集在公司门口,有时甚至会发生肢体冲突。在某些情况下,数百名农民工聚集在一起索要工资,甚至封锁公司,这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由于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在处理劳资纠纷时会感到自身力量不足,所以会向老乡、亲戚朋友求助,特别是当一个用人单位发生大规模劳资纠纷时,农民工很容易被煽动,出现过激行为。如曹某寻衅滋事案,因雇主老板肖某未及时发放工资,曹遂纠集10多名老乡到工厂,用铁棍、木棍殴打肖某。

(四)犯罪的特点是明显的时间性和行业性。

案件多发生在年底,时间相对集中,尤其是因工资结算、讨要工资引发的案件,多发生在临近年底。劳动争议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发生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多为私企,多为小企业或手工作坊,以招短工为主,管理不规范。通过数据分析,最近三年,这类企业平均占92%,劳动争议主要发生在这类企业。

二、劳动争议引发刑事案件的原因

(一)劳资双方法律意识淡薄

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一些管理办法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他们制定了一些不公平的条款,为引发劳动争议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农民工文化素质低。根据对某市农民工文化水平的统计分析,初中以下的占60%,中专或高中的占29%,初中以上的占11%。而劳动争议刑事案件的涉案人员受教育程度更低,90%以上是初中以下。农村人口过剩,就涌向城市打工,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无法通过法律手段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他们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很容易采取过激行动,导致刑事案件。

(二)劳动监察机制不完善

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工权益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表现为:(1)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大,规范力度不强,相关劳动政策措施不完善,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劳资矛盾,造成矛盾积压甚至激化;(2)政府有关部门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案件的敏感性重视不够,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解释说理,未能及时化解当事人的怨气,使矛盾进一步激化;(3)现行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惩罚不力,没有威慑作用。

(三)内部劳动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在招聘和签约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劳动协议条款模糊简单,一些私营企业为了避免日后遗留的法律问题,直接在劳动力黑市招聘工人,不办理任何签约和入职手续,为劳动争议埋下隐患。比如2011因劳动争议引发的30起刑事案件中,大部分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以至于事后无法合法讨要工资。二是在生产管理方面,用人单位实行过于严厉的处罚制度,尤其是罚款制度,得不到员工的普遍认可,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激化矛盾,为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

司法程序维权成本高、周期长。

通常劳动争议发生后,双方需要在两个月内提交仲裁。经过仲裁和审理,一般案件的仲裁和诉讼时间大概在四五个月,即使是特别复杂的案件,也要一年。对于农民工来说,很难有精力和时间用这个渠道维权。而且很多劳动争议案件涉及金额很小,很多甚至工资不足千元。即使农民工意识到可以通过法律武器维权,按照司法程序处理劳动争议,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也会花费诉讼费和律师费以及大量的时间,得到的收益与维权成本并不协调。因此,当农民工认为自己受到不合理的对待时,他们通常会选择与雇主面对面解决,以至于出现了私下报复甚至暴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