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摘要:大学生的幸福感既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内部主观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客观因素,以及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认知模式、应对方式等主观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合力,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追求幸福、实现幸福、享受幸福,过上真正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以学生为本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42文献识别码:A篇号:1672-9749(2012)03-0118-04。

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状态和存在方式,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追求和渴望。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增长和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大学生幸福感的失落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有些大学生对生活感到厌倦、苦恼、厌烦,觉得不幸福。在心理学研究中,幸福是指人类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理想得以实现时的一种情绪状态。是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界激励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幸福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它被认为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它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和消极情绪体验,具有主体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极其复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外部客观因素和内部主观因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客观因素,以及个体人格特质、情绪因素、认知模式、应对方式等主观因素,都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一、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1.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1)家庭环境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思想启蒙和情感支撑的地方。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孩子幸福感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幸福感正相关,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幸福感负相关。父母的偏好对孩子的情感满足有很大影响,母亲的个人教育水平和家庭结构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幸福感。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幸福感影响显著。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条件、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不仅是影响孩子幸福感的直接因素,还会通过自尊等人格因素间接影响孩子的幸福感。[2]也有研究表明,在民主主义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整体生活满意度远高于在放任主义家庭教养方式和放纵主义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3】显然,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体验快乐和幸福,而父母的粗暴、父母之间的不和谐、父母对孩子的不尊重,都会大大降低大学生的幸福感。

(2)经济地位与幸福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研究表明,收入与幸福感正相关。据此,他们认为收入越高的人主观幸福感越高,因为收入越高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力和地位,并伴随着更高的自尊和自信。一些研究也认为收入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只有当人们非常贫穷时,收入才会产生影响。人的基本需求一旦得到满足,经济影响就变得很小了。[4]我们认为,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影响很大,尤其是对贫困大学生。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把金钱和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幸福和成功的主要标准,认为赚钱越多越幸福,权力越大。这种功利的认知导致经济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在当今的高校中,学生之间互相对待,互相攀比的现象很普遍,这对正在成长的大学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这种影响尤为明显。一些贫困学生生活艰难。他们不仅在校园里过着节俭的生活,还为自己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用发愁,甚至连最基本的需求都难以满足。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自然就低了。[5]

(3)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压力刺激。生活事件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目前仍有争议。闫标斌等人认为,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6]我们认为,生活事件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因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心理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主观幸福感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情绪体验。一些重要的生活事件,如被歧视或错怪、考试不及格或不如意等,都会引起其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许多研究结果也发现,重要的生活事件影响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如甘雄等人认为,学习压力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其幸福体验有显著影响。[7]顾凡等研究认为,学习压力已经成为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原因。此外,人际关系也是贫困大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

(4)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获得认同的重要表现。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有获得群体中其他人认可和支持的欲望。因此,社会支持对人的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来自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的支持。,通过提供物质等实质性支持或信息帮助等情感支持,可以增加大学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感等积极感受,使他们更容易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尤其是在面对压力性生活事件时,还可以预防或减轻压力反应,从而抑制消极情绪;相反,缺乏家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认可,会使他们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从而降低他们的幸福感。

2.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观因素。

(1)人格特质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客观外界因素往往通过主观加工发挥作用。人格特质是预测幸福感最稳定、最有效的因素,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核心因素。性格开朗、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对现实生活有客观的评价,容易适应,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容易形成快乐的体验。而性格不稳定的大学生往往焦虑、敏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对刺激反应强烈。与性格稳定的学生相比,他们不容易有快乐的体验。郑雪等人发现,外向性格维度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稳定的外向性格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的内向性格和不稳定的外向性格,不稳定的内向性格幸福感水平最低。他们认为外向、神经质等性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