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写作中提炼主题。

如何提炼和表达文章的主题

黄高才

主旨,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中心思想。《现代汉语词典》将“要旨”一词定义为主要意思、意图或目的。这个解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文章所写材料本身所包含的主要思想意义;二是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材料本身隐含的思想意义是客观的,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是主观的,主旨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没有客观材料的思想载体,就无法表达作者的意图;没有作者明确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就无法被发现和表达。材料是作者写作目的和意图表达的基础,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是材料中自然存在的思想意义升华和表达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主题由材料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两个要素构成,最终体现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观点和看法。

现在人们习惯把主题叫做主题。这两者有区别吗?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述的生活所体现的一个主要思想。这种思想既包含了主题本身的意义,也包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所以也叫主题思想。原来,人们把一般笔记和抒情文章的中心思想称为主题,而把说明文的中心思想称为主题。现在各类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叫主题。主题是作者从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题材的加工提炼中产生的,是生活暗示给他的一个想法。因为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作者总是试图通过文章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所以任何文章都有明确的主题。

主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客观,即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作者通过观察社会、体验生活而得出的客观结论;二是主观性,即带有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三是观念,即主题属于思想形态,是作者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结果;第四,时代性,即任何作品的主题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从主题的特点来看,既包含作者的想法和观点,又包含情感上的褒贬,大于主旨,所以作为文章中心思想的代名词更为恰当。

主题的另一层含义相当于广义的主题概念,是指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爱情主题”、“战争主题”。

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决定文章的价值。在一篇文章中,主题的对错决定了文章的成败。第二,决定了材料的选择,文章的布局,写作手法的运用。在动笔之前,首先要确定主题,在选材、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都有规律可循,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那么,如何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呢?

要说主题的提炼,首先要看主题的获取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也可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思考,使人有所认识和感受,形成确定的主题,写出优美的文章。在与人的交流中,对方的微小动作可能会让你觉得似曾相识,可能会让你觉得亲密,可能会引起你的联想和思考,进而让你有一种想要表达的冲动。在与人的交谈中,对方一句不经意的话,也可能给你一种启迪或启发,触动你的心灵,形成一个简短的篇章。闲暇时散步,接触到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件事物,都可能引起你的想象和联想,在你的脑海中变出一个美丽的意境,成为你笔下的一篇美文。在看书或浏览报刊时,里面写的东西引起你的联想,让你对某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或感受,在你的大脑中凝结成一个新的想法,一个明确的主题就产生了。可见,主题的获得,其实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是基于作者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可以记录、讨论、评价的现象和事实,我们会一直去感受、去感受、去感动,所以提炼主题是非常容易的。

从主题生成和获取的过程来看,提炼主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发掘客观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二是用心去感知和体验生活,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去发现和发现问题,去寻求感受和感悟,从中提炼出好的主题。

联想是发现客观事实所包含的思想意义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联想总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某件事为出发点。联想的翅膀一旦展开,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把这件事、那件事、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促使作者的想象力发生质的飞跃,让作者去感受、去发现,最终发现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另一方面,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通过联想,生活中存在的客观事实与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使他的思想感情在他的内心产生火花,进而使他的思想感情得到“燃烧”和“升华”,最终凝聚成一个好的主题。

这里要提醒同学们的是,由于我们的人生阅历有限,思想还处于一个“成长期”,在提炼主题时不要盲目求“大”,因为主题太大,以我们大部分同学现有的知识和思想很难做透,难免主题不突出,不鲜明。其实一篇文章是否感人,并不取决于主题的大小。例如:

回报母爱

吃面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一个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刚孵出的小鸡来到她身边。那些小东西一看到地上的面条,就争先恐后的去拉,可惜力气太小,互相拖了一会,面条还是完好无损。一旁的母鸡见了,上前用嘴把面条啄成碎片,让小鸡们吃得津津有味,而她却一点也不吃。

看着这一幕,我想到了人类的母爱。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做出无私的贡献:帮助她学会走路,教她说话,送她上学...每个母亲都为孩子做了这一切,没有想过从孩子身上得到什么回报——世界上的母爱就是这么无私。

据说鸟儿有报恩母爱的美德——当妈妈老得不能自己养活自己的时候,它们会带着食物回来养活妈妈。比起鸟,人更应该懂得回报——那种无私的母爱,我们会用什么来回报呢?(湖南曲)据

这个练习以一只母鸡对小鸡的爱和照顾为主线,为鸟类回报母爱的美德铺路,为人类提炼出“回报母爱”的主题。

联想不仅是提炼主题的方法,也是升华主题的重要途径。比如杜甫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如果这首诗只写“床头屋漏,脚下雨未绝”的真实场景,不借助联想的翅膀,以自身的不幸联想到天下受难的人们,真诚地发出“太平千楼,天下穷人皆大欢喜”的激情呐喊,它的诗意和情感味道就会淡而又淡。

文章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人和事是生活的主体,所以写文章其实就是写人和事。每个人每件事都有文章可写。是怎么写的,怎么做的?就是大脑的加工提炼。主题的提炼,其实就是在平凡的人和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寻求感受和感悟。例如:

元宵

今天是元宵节。早上醒来,睡眼惺忪的来到饭桌前。我的眼睛立刻瞪得像元宵一样——桌子上有炸元宵、蒸元宵、煮元宵,我只好硬着头皮吃元宵。妈妈看我吃的不多,就说:“早上吃不下东西。中午妈妈给你留着。”总之,我差点没把最后一口元宵噎死。

中午,我逃到了外婆家。奶奶看到我来了非常高兴,她摆好桌子准备吃饭。她一边把碗放在桌上,一边笑着对我说:“来吃吧,奶奶特意给你做了元宵。”一句话让我叫苦连天。既然是专门为我做的,我只好硬着头皮吃了。

晚上,为了不再痛苦,我拒绝去外婆家,跑回了我家。此时,我宁愿吃剩饭也不愿再见到“可爱”的宵远。我妈看到我回来,高兴地冲我喊:“你怎么回来了?”我仍然为你保留着它。”一句话差点让我喘不过气来。哦,我饿了。没办法。我不得不笑着吃下满满一肚子的宵远。

吃完饭,我已经没心思看元宵了,怕再看到元宵。然后,一个悲伤的头掉进了宵远式的床上。(董纪林·杨雪)

这个练习讲的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表现了“爱会痛”的主题,让人深思。类似文章里写的事情,我们大部分同学都经历过,比如妈妈拆女儿的信,不让孩子一个人出门等等。为什么我们不能写一篇关于它的文章?主要原因是缺乏分析和提炼。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这方面努力。

主题提炼,如何在文中表达和突出?有几种方法可以突出主题:

1.标题的目的在于文章标题本身就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人们习惯把标题比作做文章的眼睛,用集中概括文章主题的句子做文章标题,可以突出文章主题。

2.所谓开篇意思,就是在开头指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文章的中心意思。比如刘增山的《秋魂》开篇——“人们,你们知道秋天为什么会有丰富的收获吗?因为它有成熟的心智。”它在开头就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使文章主题清晰突出。

3.一段话的重要性在于,在写作的关键点设置“文眼”句,以突出文章主题。“燕文”句是指诗歌中最具表现力、能帮助读者理解整部作品主题或语境的关键词。往往是作者描写和描述的中心点,观察的起点,选材的重点,内容的核心点,结构的连接点,情感的升华点,思想的闪光点,主题的凝聚点。它就像一扇通向一个人灵魂的窗户,透过它你可以窥视文章的整体精神。比如《于一》中的“我能知道人的错误,却看不到我的”;我可以参考人家的小错误,却看不到我的大错误。“是能揭示和突出文章主题的一句话。

4.回应明显意义所谓前后呼应,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前面提到一些内容,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解释;虽然有些内容主要是后面说的,但是前面也有提到。呼应是强调和突出文章主旨的重要方式。比如《乡愁》这篇文章,开头是“我在国外读书的兄弟姐妹回家哭乡愁”,结尾是“下次回家我会哭乡愁的!”正是前后的照顾,才能很好地突出“乡愁”这个主题。

5.文末点题是指在文末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指出主题,或以议论、叙述或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揭示和突出文章主题。比如《夹缝中的生命》结尾有一段话——“夹缝中顽强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变得神奇而辉煌。”这一论点揭示并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6.紧紧围绕主题选择和组织素材,从素材中提取主题,也要依靠素材来支撑。紧紧围绕主题选择和组织材料是突出主题的根本方法。比如《乡愁》这篇文章所用的材料都是紧紧围绕“家”来选取的,所以主题非常明确、集中、突出。

7.要先扬后抑,突出主题。简单来说,就是指应该大力赞美的对象,落笔时先贬低,再改笔赞美。想先扬后抑是一种写作技巧。“扬”,是想先扬后抑,指的是赞美和抬高。“克制”是指压制和贬低。赞美一个人或一件事,但不要从赞美的地方落笔,而要先从反面贬损的地方按下去落笔。这样才能让剧情多变,兴风作浪,制造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

/s/blog _ 4d 4540d 60100 cxjg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