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生如何发表SCI?
临床研究生要从临床工作中提炼科研课题,发表SCI!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复杂!
一个复杂的东西往往包含着简单的规律,无论是学习还是做科研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散见于大量文献中,等待人们去挖掘。但是需要时间和理解去挖掘,临床医生害怕自己愿意却做不到。
有志于在疾病对象上做创新的朋友,如果没有足够的样本、可观察的客观指标和可重复的体内体外模型,刚开始的难度足以让你望而却步。
既然病已经定了,就要考虑下一步做什么表现型。至于如何把疾病和表型联系起来,需要从近五年的综述和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中挖掘信息,对要研究的领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通常医学科研的研究对象仅限于疾病,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分析疾病背后的表型(某种生理/病理过程),解释发病机制,寻找诊疗手段。所以医生的科研往往会从疾病到表现型出现分歧。
一旦定义了表现型,模型也就属于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关联。由于模型可以将抽象的表现型可视化,就变成了一个细胞、动物模型和组织标本选择的问题,并转化为实验数据和图表。所以模型的常数是要在科研初期快速掌握的。
为了快速学习模型常识,可以在选择表型后搜索经典高分研究著作进行精读,提炼文章中使用的表型评价标准,包括模型、诱导条件、检测指标、实验方法等,从而得出实验设计套路。
然后借助硕士论文,了解实验细节,以提升提取关键信息的效率。那就照着做就行了。至于文献中更多的操作技巧,只能在实践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