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中越文化交流?
汉语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是最具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的载体。自公元前三世纪汉语传入越南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汉字被用作越南的主要交流工具。越南在传播汉语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汉字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同时,汉语书面语言传递了两国的文化信息,为中越两国的物质、制度和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关键词:中越文化交流汉语言文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中国文化输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中国的邻国,两国的语言都属于单音节语系。据语言学家称,越南语词汇中有一半以上是来自中国或中国的词汇。其中,政治术语基本来源于汉语。汉字大量传入越南,对越南的文化、文字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以来,越南文化吸收和储存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国在出口的同时,也领略了许多越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中越文化交流的桥梁,汉语的影响由来已久。1汉语言传入越南在越南建国之前,越南和中国就已经开始交流了。汉语传入越南。据文献记载,古西蜀的语言是最早的,影响也很大。其次,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秦汉时期人们迁居越南,把汉语带到了越南,至今越南还储存着古代遗留下来的语言。大约在同一时期,汉字也传入越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的文字也统一了。中国北方人赵佗依靠秦人和九镇的力量打败了安阳王,并派出两个使者治理当时叫娇娇的越国。而“似有文教之县,有诗书之国俗。”随着人口迁移和政治需要,越南语逐渐习得汉字。2中国语言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传播2.1公元前207年,秦去世。南海魏赵佗“攻桂林、项峻,立南越王,建南越国,定都番禺”。从这个时候到93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越南的历史被称为“北方附属国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语言文字传入的初期。赵佗在位期间积极鼓励汉语言文字研究。在越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胶州外域》说:“秦羽徙于民,染与外族;月南旧风改变一切,就是最好的解释。公元1年,汉朝在南越设立交趾部,辖九郡。公元29年,汉中人广被任命为交趾太守,南阳人严玖被任命为太守。他们积极传播汉语,兴办学校,用礼仪教育人民。南越史书《大岳史记,属西汉》也说:“岭南文风始而终。”“二喊”承袭赵佗,开导苍梧广信人屠燮。三国时期担任交趾太守。当时,许多名人,如程冰,刘茜和薛宗,都来交趾避难。他们和屠呦呦为中国语言文字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土协,被越南史学界称为“土王”、“南传始祖”。随着战争、名士交流、居民迁徙,汉语和汉字不断传入越南,从而形成了一个* * *,另一个* * *就是隋唐。这时候越南被称为“安南”。隋唐在安南推行文教制度。比如公元845年,明确规定安南每年可以向中央派遣进士和明静,在安南设置学校,发展文化教育。这些都为汉语和汉字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越南语系统全面地吸收了汉语词汇。时至今日,越南语中还有不少进入唐朝的汉语借词。2.2唐末,自由时期,唐门分裂,唐门衰落。公元968年,丁率领十二部使节统一安南。越南封建国家正式建立,称为“自治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带音译或音译汉字的汉字开始出现,越南人将汉语言文字本土化,淡化了其异国情调,促进了汉语言文字的普及。同时,为了巩固封建政权,越南统治者主动学习汉语和汉字,从而学习了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越南儒生以学习四书五经为修身养性,汉字至今被越南人称为“儒字”。明朝驻总司令张甫曾三次派遣一万六千多名优秀人才到南京,明朝也派官员教他们阅读和研究中国历史。公元1070年,文庙的建立标志着汉语在越南传播的高峰。文庙以儒家思想为主,推崇孔子和国学。公元13世纪,一种用汉字创造的越南语发音的“南字”产生了。由于统治者对汉语推崇备至,《南字》没有推广开来。当时的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都以习得汉语和汉字为荣。在几个朝代,汉语都是官方语言,用于编纂史书和创作文学作品。道光十九年1839 * * *,越南阮富尧国王请求清朝的道光给他《康熙字典》,以便越南人民学习汉语。越南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学习一直持续到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2.3从殖民时期到公元17世纪,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西方传教士根据越南语方言和拉丁字母的发音制定设计的“国语汉字”。越南人开始普及这种语言。法国殖民者为了巩固其统治,禁止越南人学习汉语。此后,中国语言文字在越南的地位逐渐下降,但千年以来的影响无法消除。越南语中有很多汉语词,并没有被替换,而是用新的方式书写。即汉语借词用普通话书写,以延续汉语言文字的传播。同时,随着越南社会的发展,在引入新词时,汉语仍然是主要语言。与此同时,许多中国作品被介绍到越南,尤其是在越南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爆发之后。不仅是改革思想的著作,中国的古典诗词、散文、戏剧作品、武侠小说都被翻译成了汉字。在上述中国著作的帮助下,汉语继续传播到越南。在20世纪,越南人开始意识到汉语是研究越南历史的关键,它在越南人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越南开始恢复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汉语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细胞,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时至今日,越南语中还保留了大量的汉语词汇,这是中越两国人民合作的产物。同时也承载了中越两国的文化信息。它就像一座连接两国文化的桥梁,对中越两国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3.1中国语言和物质文化交流中国和越南自古以来就是邻邦,两国的物质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中国古代文学观》中记载“趾南有异装。周公举摄六年,礼乐制度,天下太平,雉献三象九。“可以看出,越南产品很早以前就进入中国,此后两国的物质文化交流更加丰富多彩,汉语言文字资料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汉语在越南有着崇高的地位。为了学习它,统治者几次向中国索要书籍。比如北宋李仁宗皇帝派使臣讨城书。宋朝统治者决定购买除占卜、禁书、兵书、历算、诏令等书籍以外的“额外书籍”。同时,越南用自己的特产换取书籍。如1457,越王李俊的随从老曾泰说:“诗和书如此受欢迎...自古以来,中国的每一本书都是借来的...要带土特产,风味之类的东西,容易流失,回归状态。“此外,中国还向越南赠送了书籍。赠书始于景德镇二年,经考证,宋朝赠书越南的络绎不绝。明清时期,品种开始增多。在明代,儒家书籍是主要的书籍,而在清代,他们都是丁于小学的书籍。在索要或赠送书籍之前,越南人民已经学会了汉语和汉字,然后他们深入研究了汉语和汉字。在这个过程中,它也为中国和越南留下了许多物质和文化遗产。3.2汉语言与中越制度文化的交流越南作为中国文化圈的一部分,在制度文化上必然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汉语的传播及其在越南的独特地位,越南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汉语。越南效仿中国建立了一套法律法规体系,并使用了八股、诗歌、赋和财务策略以及中国的。同时设立学校,教学内容为儒家经典和中国朝代史。此外,483年定制的《浑德法典》,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参考《大明法》制定的法律条文,从而确定了家庭、山寨与整个社会的等级关系。越南接受了中国的许多传统制度文化,同时又反哺中国,是深受中国法规制度影响的本土汉南经典。他们代表了越南文化回流到中国。这些汉文典籍使我们能够了解越南的制度和文化特征。如《越史》第三卷记载李中兴下西山,涉及历代统制、兵制、赋税等,并对李太祖至莫王朝的功臣、名儒、史家、名医作了简要介绍。3.3汉语和中越精神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最高层次是精神文化交流。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到,在漫长的汉语语言交流过程中,两国的精神文化交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直到现在,越南婚礼上还有大大的双“嗨”;春节期间,门上要倒贴“福”字;过生日的时候,也要用“寿”字。越南也有一些年纪很大的老人,有中国书法的基本功。逢年过节,都忙着写春联,享丧事,盖房子,求爵位等。他们被称为“儒家老人”。同时,因为历代越南皇帝在向越南派遣使节进贡时,也是索要佛经的。掌握了中国语言和文字的越南人对佛经的理解与中国人相似。佛教经典的传入深深影响了越南的宗教信仰。至今,许多越南家庭的书桌上或寺庙里都有写有汉字的佛经。在中国语言文字的传播过程中,很多人都熟练地掌握了它们。所以从李朝到陈朝末年,都有人用汉字写书写诗。如陈末年,文人陈写《献冰壶》给云:“城池几度战寒,岁月悠悠。散质可世用,心妒羞补。冷松叶晚菊园明径,孤村美堂。圣贤若怜男,必愿让群雄为白头。这首诗描写了陈末年的官场及其政治的腐朽,以及作者的苦闷。再比如颜渊禅宗九祖杨孔禄的《延怀》:选一个龙蛇可居之地,野情终日欢愉。有时直上孤峰之巅,冷得叫不出来。在禅诗中可以看到六朝隋唐时期中国禅宗对越南佛教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李朝禅宗独特的开朗性。这些作品是用中文写的,所以难免不受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如李氏王朝的伟大始祖李写的《迁都于沼》,就“像中国古典文学一样,展现了越南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工整美”和“内敛美”。因为这些中国诗歌是越南人写的,所以传入中国时,其内容和风格也带有越南人的思想和特色。总之,汉语是中国精神文化信息的载体。在交流过程中,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可能被使用或启用,为中越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结语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21世纪初的近两千年间,汉语和汉字不断传入越南,同时也承担了中越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学习汉语。它不仅是中越文化合作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越南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汉语不仅成为了越南语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文化也成为了越南文化的一部分,也为中国打开了一扇了解越南文化的大门。参考文献【1】沈立新。中外文化交流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张秀敏。中越关系论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2。[3]陈·。中越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中国1957。[4]陈余龙等:《中国文化论纲——兼论中、朝、日、越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5]陈·。越南通史。戴克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6]黄国安。1986.[7]刘禹赞。越南汉南古籍文献学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8]陶维英。越南古代史。科学出版社,1959。[9]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越南历史。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