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根据世界农业趋势和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专家认为,未来中国农业生产将呈现五大趋势:从“扁平化”向“立体化”发展。利用各种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时差”和“空间差”,集合各种综合技术,充分利用土地、光照、作物和动物资源,形成多功能、多层次、多渠道的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模式。从纯农业到综合企业。以集约化、工厂化生产为基础,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为长远目标,集农业种植、养殖、环境绿化、商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引发了“都市农业”的兴起。从单纯的生产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变单纯的生产企业为集繁殖、养殖、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企业。甚至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项目,出现了一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从机械化到计算机自动化和数字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减少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的应用使农业机械设备及其监控系统迅速走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计算机智能管理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将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和准确。农业机械配合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GI)、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各种检测测量仪器的使用,会根据各种变化值实时指导人们采取相应的农业操作,赋予了农业数字化的意义。从陆地到工厂、海洋、沙漠和太空。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使农业与土地分离成为现实,实现工业化,未来将出现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甚至太空农业。

“十五”计划的意义在于,它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党的十五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五"计划建议和人大通过的纲要中,农业和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被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解决不好,要真正实现“十五”计划的目标是很困难的。

“十五”计划在肯定“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同时,指出“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面临很大困难。从全国情况来看,改革以来从未出现过严峻的形势。九五期间有三年农业收入绝对减少,人均减少34元1997,56元1998,46元1999。农民卖农产品的收入三年减少了1.34元,大大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今年中央2号文件突出了农民收入问题,指出如果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提高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来之不易的供求平衡就会发生逆转;如果农民的购买力得不到提高,扩大内需的政策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农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就会增加;如果农民的投入和积累能力不强,中国农业将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良好局面就难以保持。

第十个五年计划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具体指标:

到第十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下降到65,438+03%以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增加值下降是必然趋势,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会随之下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会越来越大。今年一段时间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突出的问题是,在农业占GDP比重下降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到“十五”末,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提高到35%以上。发展畜牧业对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扩大农业市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食物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五”期间,将再转移4000万农业剩余劳动力。在以前的五年计划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依靠乡镇企业的发展,而现在主要靠农民流入城市来解决就业问题。

“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

这四个指标既讨论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农业的结构调整,也讨论了人口分布、劳动力分布、就业格局的变化和人民收入的增长。这四个指标涵盖的量非常大,既让人兴奋,也很难。

关于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农业现代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学习外国现代化不能照搬其外在形式,而应把握其内在本质,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农业现代化研究必须紧密结合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的阶段。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利用工业化的直接成果,而且要大规模采用信息技术来加速农业现代化。研究新形势下的农业现代化,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和阶段性特征,瞄准国际市场和国际水平,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的不同历史背景和自然条件,制定规划、纲要和指标。

当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必须注意我国农业技术结构的现状和农村经济的条件,技术路线的实施要促进技术结构的优化。在技术结构方面,要建立多元复合的农业技术结构;在技术路线上,应选择以生物技术和有机技术为主导,以工程技术为补充的综合性农业技术路线。着眼于综合开发,抓住高新技术方向的农业技术创新突破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化。

(2)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采用精细生产方式的原因是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日益稀缺。为了经济地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我们只能采取四种集约手段: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生态密集型。其次,利用精细的生产方式,我们可以在过去农业生产不可能或困难的土地或空间进行生产。比如干旱缺水、陡峭的山坡、盐碱地甚至沼泽荒漠地区,都可以通过水培改造成生产基地。水培不使用土地,而是在控制环境的条件下,利用营养液进行生产。这样不仅延长了生产季节,而且扩大了生产空间。在中东一些炎热、干旱、缺水的地区,过去无法生产新鲜蔬菜,但现在已经通过水培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如果采用精细的农业生产方式,创造高科技、高收入的农业,一定会吸引年轻人扎根农村,让农村成为真正有前途的广阔天地。第四,精细农业在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地区,只需要一点设备和管理,就可以成为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中心。这样,既能增加收入,促进农产品销售,又能让城市居民欣赏田园风光;田园情调。

(3)信息农业方兴未艾。当代世界正从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通信卫星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同样,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渗透到农业领域,形成信息农业。信息农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自动化、农业管理信息网络化。信息农业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农业信息化,二是农业信息产业化。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首先,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特定过程的概念性描述。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在农业中广泛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信息农业的过程,表现为农业工具从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向知识技术和信息控制设备的转变。

农业信息化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农业信息技术在其他技术序列中优先;(2)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农民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3)信息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优化了农业内部结构。根据一些预测标准,当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增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认为农业实现了信息化。

所谓农业信息产业化,就是把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反馈、服务形成一个综合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以信息咨询为主。它是农村社会服务中新兴的独立的第三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优质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农业现代化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必须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农业生产条件建设。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浙江省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条件建设。近年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环境和绿色食品。这就真正把握了市场变化的方向,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农业生产工具的进展。就是把信息技术和传统工具的进步有机结合起来。

农业劳动对象的现代化。种子是农业科技的结晶,是大量科技成果的载体。为农民提供优良的种子是农民最大的利益。农业劳动对象现代化的关键是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使种子本身现代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

科学的修养和技术。就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生产操作规范,提供标准化的技术服务。

培养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民科技文化。要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培养现代农民。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网络体系,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代加工、贮藏、运输和保鲜技术。农产品加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要通过转化加工提取初级农产品的精华,生产出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更高、受消费者欢迎的食品,不断扩大销售。

农民经营组织的现代化。“公司+农户”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是有一些脱节的地方,资产规模大的公司和规模小的农户不可能建立平等的谈判地位。因此,应该在公司和农民之间建立农产品专业协会,由农民组成的专业协会与公司进行谈判,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监督自己的行为。同时,龙头企业要逐步成立专业的行业协会,成为自我监管和行为自律的主体。

农产品市场体系现代化。近年来,为现代农产品市场建设建立了许多硬件设施、制度和法规。重视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当前的关键是为农民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

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以前人们主要关注农产品的营养成分,现在更加关注安全性。因为是现代农业,会有很多非传统的投入,有些对食品安全有害,需要注意。

现代农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手段应根据WTO规则进行调整。过去我们支农政策最大的两个问题是农业补贴在价格上和流通上的过度补贴,这两个都被归入WTO的“黄箱补贴”,受到WTO的限制。加入WTO后,中国只允许两种补贴政策。一种是政府补贴旨在提高农业和农民的潜在质量,不直接扭曲价格,称为绿箱政策;另一种是可能扭曲价格的补贴,称为黄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