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途径

摘要:文化教学的引入可以将语言知识和语用规则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摘要:本文阐述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度一体化和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教师作为语言学习的领导者和引导者,应该肩负起这一重任,在日常的语言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和实践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并在跨文化交际中自如应对。有些人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英国文化学家泰勒提出:?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因此,学习语言离不开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所谓跨文化交际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分享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一系列活动。

专家估计,世界上大约有5000到7000种语言,其中英语已经成为最常用的语言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大学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最关键的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然而,目前各种等级证书考试大多是为了测试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试能力。这样,英语教学的过程就不可避免地过分强调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略了其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应该以文化教学为基础。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技能,而且要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到语言教学中。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达感情的交际工具。文化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和基础,它们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人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文化。要真正理解一门语言,必须要懂?背后?文化。另一方面,理解文化也必须通过语言。学习一门语言,既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也要了解所学语言所在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社会规范和语言行为,即该国的社会文化。如果脱离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知识教学,即把语言和文化割裂开来,不仅会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还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完整、不准确、不生动,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因此,对文化差异的研究以及将这一研究成果融入英语教学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新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即书面或口头交流的能力。交际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知识,还需要了解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窥见其丰富的文化形式和该民族的文化心理。换句话说,只有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才能有效沟通。相反,如果在外语学习中只注重语言的表层意义而忽视其深层文化内涵,就很难真正掌握语言,真正理解语言所传达的信息。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只要掌握了词汇和语法规则,就可以用所应用的语言进行理解和交流。这显然背离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激活学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生扎实的母语知识和相应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进行比较鉴别,找出异同,进而加强理解和认识,真正理解不同语言中不同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加速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和跨文化融合。那么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这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为了使学生详细、全面、深入地了解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双边语言知识,还要有双边文化知识。这种双重文化素养是保证英语教学的重要前提。同时,要不断增强对所学语言的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度,把握和了解最新的文化动态,从而在第一时间科学正确地引导学生拓宽文化视野,进而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特征,从而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

第二,有针对性地介绍社会文化知识

目前,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体系中,大部分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然而,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简单地讲解词汇、语法和重点,而忽略了有针对性地传播影响交际的社会文化因素。在认识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特点、上下级关系、社会活动等。,从日常的问候,再见,感谢,约会,电话,饮食习惯,禁忌等等。

第三,充分利用教具

充分利用教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在质和量上控制文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角度、多方向向学生展示西方文化。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学生不仅要从课本中学习和掌握外语和文化内涵,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相关报刊杂志和观看相关影视节目,直观地了解目的国的文化和社会。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从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时事评论甚至电影台词中插入有意义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强化文化素养,拓展文化视野。除了在课堂上渗透,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听各种英语广播,学习唱英文歌,看电视节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搜索浏览网络资料,观看原创电影,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领略英美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课余时间组织英语角、举办校园文化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英美文化选修课、举办文化讲座、组织英语晚会、排练英语话剧、课本剧等方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

第四,注重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我们与西方的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俗习惯确实存在许多文化差异。甚至冲突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对比目的语和母语的差异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文化的教学和习得也必须进行对比,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对文化差异的关注也应该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文化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状态,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心理。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难免与外语学习者的固有思维和文化沉淀产生差异和碰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差异的责任落在了语文教师身上。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有效的交际是文化信息、思想感情的交流和沟通,这无疑需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学习的积累和运用。

参考资料:

[1]贾雨欣。跨文化交流。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

[2]胡文忠。跨文化非语言交流。外研社出版社。

[3]陈深。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4]林大进。跨文化传播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5]邓延昌。语言和文化。外研社出版社。

与access相关的论文:毕业论文模型、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