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精神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大学精神建设途径摘要: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生存的支柱和精神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厘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生存的支柱和精神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厘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精神的含义
中国人?大学?“universitas”一词来源于拉丁语“universitas”,意思与古希腊学术界相同。学生集会?还是?教师会议?。在早期,大学很大程度上是民间和自发的现象:众多?爱智慧?(Philosophia (1))人们聚集在城邦中,雇佣智者向他们传授知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为了获得各自的需要,把自己组织成一种社会,即universitas。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德国洪堡和英国纽曼的深入参与下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有形的文化和社会建制是无形的观念和精神的外在表现,文化和制度没有其内在精神只不过是行尸走肉,所以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只有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通过践行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价值理念,理性追求这样一种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大学精神,才是大学的魅力所在,也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学术界关于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有多种表述,我们更倾向于这样的定义:大学精神是大学特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是为大学提供行动以使其采取一种行动而不是另一种行动的基本信念、态度和准则。从大学最初的发展来看,它是一个热爱智慧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研究与宇宙自然人性相关的事物的地方。他们对宇宙的神秘深感惊讶,对人类的命运和人性深感忧虑。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精神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是现代大学兴起的时期。人性的解放和对人的深切关怀是当时的一个主旋律,大学是人文精神的代表。人文精神是人类普遍的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从古至今,这种大学?以人为本,人格健全?然后呢。自由?人文精神从未改变。如果一所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它培养的学生一定是只有肉体没有灵魂的畸形人。就像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一样?实施完整的人格教育?命题:?没有完整人格的人想要国家富强,不仅高不可攀,还担心衰落。?梅贻琦先生坚持“大学”的基调:大学之道是明德、求新、止于至善。?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方式。就这些吗?不太实用?人文学科能给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最终使那些?实用?向庸俗肤浅学习;然后呢。思想自由,包容?然后呢。包容,学术自由?学术独立精神是21世纪大学必须坚持的人文精神。大学和社会之间应该永远保持一个距离,大学不应该简单地是?象牙塔?还是?社会服务站?大学不能置身于人群之外,但也不能随着外在的社会时尚盲目随意地转来转去。大学要做风的针,要有防守,要有坚持,要用蜡烛照亮社会的方向。
2.科学精神。大学应该坚持自己的行为,履行引领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使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高举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探索科学真理、认识本质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取向,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教育的精髓。它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和奉献精神等。一所大学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书生气,不为名利所惑,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知识,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肩负起引领社会方向,推动现代文明发展的重任。
二,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但它是无形的,所以它需要一些外在的组织系统,尤其是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而精神文化的建设主要通过大学使命、校训、校风、名师文化等文化要素的形成和成熟来发挥作用。当前,大学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时代和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都对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大学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价值观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趋于世俗化、实用化,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1.对其地位的错误理解。在校园的不断扩建和建设中,陷入了对规模和现代气息的追求,使得新校区与整个学校的文化积淀脱节。大学文化缺乏独特魅力,往往导致一些高校失去固有的特色和竞争力。很多学校在评价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时,谈的都是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需要一种独特的精神指引,这种精神指引是校园个性风格和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没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然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普遍偏离了这一宗旨,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彰显,使得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2.低估互联网时代的负面影响。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领域,享受?第四媒体?网络的声誉已经远远超过了报纸、广播和其他传统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强调思想教育原则,网络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稳定的格局。互联网这种新的文化媒介所表现出来的自由、开放、互动,让更多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文化的制造中来。这种自由带来了平等和民主,但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带来了无序。由于网络信息基本难以控制和过滤,一些不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趁机占据意识形态阵地,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目前对网络带来的强烈冲击的研究还不够,对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做好精神文化建设还缺乏充分的思想和技术准备。
3.主力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建设力度和效果不明显。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作用于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大学文化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就参与建设的主体而言,是全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但是,由于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目前高校中存在着不健康的风气,师生中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占据了一定的位置。教师应该是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和主力军,但市场经济的影响使部分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职业;岗位考核的压力,让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边缘人和旁观者。
4.辐射效应不够突出。大多数高校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其精神建设的社会辐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局限于校园内,没有起到引领社会潮流的作用。高校不仅是传承文化的场所,也是接触不同文化的触角和渠道。大学应该是倡导正确规范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场所。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具有自身精神风貌和魅力的独特品格,要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让大学精神的光芒穿透墙壁?。
三,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
1.明确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有针对性地抓好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要围绕精神文化的主轴进行。精神文化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学生的文化活动,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或者规章制度的建设。因此,基于高校的校训和发展定位,可以将办学理念和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中,如学校的教材、校园规划等,其风格要体现学校的文化精神;有些规章制度也可以成为我们学校理念和校训的精神支柱;将学生文化活动系统化,形成品牌特色;校风、教风、学风都以自己的大学精神为指导,从而将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化为每一位师生的行为准则,创造出独特的学校精神文化。
2.占领网络重要思想阵地,发挥网络优势。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抢占校园网络文化阵地,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以形成良好校风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上网行为,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要完善网络的制度建设和技术设备的投入,加强校园网和论坛的监管,加入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及时分析、识别和筛选不良网络信息,开展网络思想工作。
3.探索激励和评价机制,发挥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生活在大学里的人们,包括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群体、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和以优秀大学生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其中,教师群体处于践行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的位置,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大学的灵魂。可见场?因此,应探索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如将教师对学生文化活动和科研项目的指导纳入相应的奖励或考核体系,鼓励教师发挥自己敏锐的思想触角、广博的知识视野和人格魅力,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广大学生共同践行自己的大学精神。
4.注重精神文化的社会辐射功能。被称为?社会亚文化?我们的校园文化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发展轨迹,这给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将大学精神文化推向社会,与整体同呼吸;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精神的先进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向高水平和高文明发展。既要让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大胆走向社会,与整个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又要注意保留一些大学需要持有的东西?象牙塔?特色,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朝着健康、文明的新方向发展。
科学精神、功利主义或者实用主义可能已经逐渐成为今天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很多大学也受到了这种社会价值的冲击,教育开始过度实用化、工具化。然而,回顾大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牛津、剑桥、耶鲁、哈佛等名校在历经多个世纪后,依然是世界创新思想的源头。帝国理工、东京大学等大学能在世界这么多大学中脱颖而出,关键是坚持非功利文化,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因此,无论在什么时代,社会如何变化,现代大学都应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平衡,既要保持大学作为追求理想、真理和知识的象牙塔圣地,又要与现代社会的现实紧密结合,保持大学的现代性。就像保罗一样?舒尔认为,大学的神话是对现实和欲望的反映,是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混合体。大学不能没有象牙塔精神的坚守者,不能缺少实践技能。如果象牙塔精神、大学的求真求知精神、俯视众生的情怀完全丧失,失去了人间的名利和权势,大学也不过是从精神上扯下来的一个空壳;当然,如果没有务实的策略在WTO中生存,大学也会迷失自我。这是现代大学面临的吗?两难?困境,一个两头都没有出路的困境?。
注意事项:
①英国哲学(由古希腊菲洛(动词,意?爱情,追求?现在时是第一人称单数)和sophia(女性名词,意思?智慧?)动宾短语,意义?爱智慧?。
参考资料:
[1]金。大学的理念(修订版)[M]。北京:三联书店,2008。
[2]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三海出版社,2000年。
[3]杨·。现代大学理念的建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刘新生。大学文化建设[M]。济南:台州出版社,2010。
相关论文:大学生论文,工商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热门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