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我眼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给我带来了一切积极的影响,他总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正直和崇高。大家应该都知道他“五斗米不弯腰”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优秀品质。
但我觉得他的生活如此不如意,是因为“他家穷,种地不够养活自己”,所以才有了“用他眼中的小镇”。做官不是他自己的意愿,而是在这些外在因素的驱使下,他别无选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被允许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那种感觉该是多么悲哀。
陶渊明归隐故里后,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他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每一个字,都有一种简洁明了的语言。
陶渊明,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一生,或悲或喜,这只有他自己能体会,但我们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财富——文学。
让我们和他一起分享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和他一起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至于他人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去弥补吧!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我想:陶渊明就在其中!
第六单元作文:我眼中的陶渊明2在很多现代人眼里,隐士只属于古代。他们是山和水的朋友,赏一盏茶,喝一壶薄酒,读诗,舞墨,最后自得其乐!然而看破红尘之后,却是被动的隐士。他们不用自己的正直去扫除不公,也不用自己的才华去济贫,而是逃避社会现实,独自享乐。所以,在当今这个日益发达的世界,“隐士”没有立足之地。正反两面都有,这是很多人一直持有的态度。
陶渊明是隐士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少年时雄心勃勃,希望建功立业,但现实却让他一次次跌入谷底。最终因为不为权贵服务,他选择了退役复耕的道路。正是因为走了这条路,陶渊明的田园诗才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些老师还是很理性的评价他,重复着“陶渊明在文学上很有造诣,但他是个被动的隐士……”把学生从一个班送到另一个班。至于同学们,大部分都在这个想法已经铺好的路上。
我们班有个同学说想当陶渊明。消息随即不胫而走,成为大多数师生的笑柄。这些人都只看了陶渊明一眼,都不约而同地指向“消极隐居”。
我没有。陶渊明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心灵的栖息地——田园,然后用一生的时间来建造这个心灵的堡垒。他只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用安妮宝贝的话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境界。戒被挡,风不遮,短棕结,瓢虫空。陶渊明还能淡定从容;尚善读书,不求甚解;尽管如此,每当我知道一些事情时,我会高兴地忘记吃饭;还写诗取乐。“草满豆苗稀”无所谓,“朝露沾衣”也无所谓。荷锄带回的不是疲惫,而是乐趣。再来一壶酒,一醉方休!诗兴又起,于是挥毫泼墨,众所周知的诗情跃然纸上。他脑海中诗意的空白驱走了一切杂念,物质和精神,他选择了后者。专心无虑成为他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也许,隐居是他最好的归宿。
于是,这就成了一种精神——“隐士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缺乏的。比如80后青春文学掀起风暴。这也是作家,那也是作家。结果你看着看着就只能感叹:中国作家真多啊!如果和商业挂钩,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只能接触到大量的表面,闪耀的时间不会长久。这些书只能贴上所谓“畅销书”的标签,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所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交换没有错,但是一旦联系起来,就很难成就真正的人才。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擦亮眼睛,找到自己的“田园”,发扬隐士精神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