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尊师的故事_陈景润的故事

四月的厦门,火红的木棉开得如此美丽鲜艳,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厦大校园里,师生之间传递着一个消息:厦大的宠儿陈景润要回学校参加60周年校庆了!

他确实回来了。这位24年前从厦门大学毕业的数学家,带着对母校的思念和对养育过他的老师的深情回来了。

5日下午5点35分,175次列车缓缓停靠厦门站时,我看到穿着半新不旧的蓝色中山装、戴着白边近视眼镜、留着平头的陈景润从11号硬卧走下来。他对欢迎的人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很高兴回到母校。”他像一个久别重逢的游子一样开心激动。他说在厦大读书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快乐的一段时间。每当我回忆起在厦大读书时的精彩场景,我都不会忘记那位教过我的老师。我非常尊敬这些热心教育事业,给予我谆谆教诲的老师。他们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自从我离开厦门大学,我一直想念我亲爱的母校和我的老师...

被誉为“懂得人的价值”的著名经济学家、厦大老校长王亚南,曾对陈景润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陈景润回到母校,特别怀念已故的老校长。庆祝活动安排得很满。一天早上,陈景润四点起床,匆匆吃了早饭,坐摩托艇去了鼓浪屿。黎明前,他来到了王亚南总统的家。一进门,他就握着年过七旬的王太太的手,无限深情地说:“我很想念王校长,很感谢王校长对我的培养和教育。”珍妮·王拉着他的手,深情地说:“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了你的照片,听到你的消息,感到非常亲切。如果他今天还活着,他会很高兴的。”来到王校长遗像前,陈景润与王夫人一起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往事:王校长作了生动活泼的报告,拄着拐杖、打着雨伞参观了学生宿舍,清晨与先生一起视察了礼堂建设工地。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陈景润今天还是那么熟悉,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他说话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泪水。1969 165438+10月13、王校长含辛茹苦死去的时候,他在“专政队伍”里。后来,他从一个校友那里得知了这个坏消息。这位冷静的数学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放声大哭。珍妮·王曾经寄给他一张王校长的照片,可惜他没有收到。陈景润说:“我急死了,去了几次信海,都找不到。”他恳求王珍妮给他另一个作为永久的纪念,王珍妮满足了他的要求。临别时,陈景润向王夫人赠送了一套国画画册。

庆功会当天上午,陈景润和大家一起去开会了。当人群匆匆走过数学教室时,突然,陈景润在另一大群人中发现了李文卿教授。“是他!”陈景润挤过人群,三步并作一步直奔李教授,紧紧握住李教授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大约半分钟才说:“先生,我一定来看你!””两天后,陈景润真的出现在李教授的家中。李教授是陈景润进军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位老师,陈景润非常尊重和欣赏他。陈景润说,“我到北京后就一直在思考教师的培养和教育问题。现在做研究总觉得老师的指导和培养很重要。基础是老师给我打好的。”他还把最近发表的数学论文送给李文卿教授审阅,并在论文的扉页上工整地写道:“非常感谢您长期以来的指导和培养——您的学生陈景润。"

方德志教授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3任教于厦门大学,1952任数学系系主任,亲自教授《高等微积分》等三门课程。他严谨的学术态度一直为陈景润所钦佩。陈景润这次回母校,沿途有很多单位邀请他做学术报告。由于时间紧迫,除了在浙大短暂停留外,他都婉拒了。有人莫名其妙地问起这个,陈景润回答说:“因为那是我老师学习的地方,也是培养我老师的学校,我怎么能不去看看呢?”谁能想到这位著名的数学家对老师的母校如此尊重!

陈景润回到厦大,拜访了方德志教授的家。他仔细端详着方先生的善良,慢慢回忆道:“那时候我看到方先生头上只有一点白发,没有现在这么多……”"我很高兴看到方先生身体这么好."师生们哈哈大笑,笑得那么开心。方教授看着这位成绩优异,对老师如此恭敬的学生,心里暖暖的。他不禁想起了学生时代的往事:那是1977,方德志教授去北京编教材的时候。陈景润听说后,马上给方教授打电话,但是联系不上。陈景润在时间上很吝啬,但在接待老师上却格外大方。从中关村到方教授的住处需要一两个小时。他去看过他五次。第一次旅行,他在早上八点钟到达。不巧,方教授出去了。他一直等到十二点,中午随便吃了点东西,一直等到下午两点,还是没见到他。因为下午有事,他只好带着遗憾回去了。虽然在北京如此热情地接待了老师,但陈景润还是觉得欠考虑。方教授回到厦大不久,就收到了陈景润的道歉信。信中写道:“在我老师来北京期间,由于各方面的大量工作,希望老师原谅我招待老师非常欠考虑。”为了让年迈的老师看得清楚,陈景润把稿纸上的两个方格合二为一,字一笔一划地写,把“生”字写得很小,以示对老师的尊敬。

勤奋的园丁的幸福,无非是看到自己培育的幼苗开花结果;终身教师的安慰是看到他的学生在事业上取得杰出的成就。这个有成就又谦虚的学生给老师带来的不仅仅是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