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语言指导训练

说到作文语言,很多高考考生都将其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常常感叹“无奈”,感慨“艰难”。作文指导等很多文章和书籍也用“语言不是可以轻易学会的”来吓唬考生。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提高作文语言水平形成了心理上的“难”结,很多人把心理上的“难”变成了行动上的“不作为”因此,近年来,在高考阅卷场上看到的作文大多是干巴巴的,毫无味道的。

为了帮助你在短时间内取得语言上的突破,笔者从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角度谈谈你在语言表达上的作文加分策略,供你在日常实践中参考。

首先,描写诗歌,触动阅卷老师的心灵。

1.让语言有画面感。

语言有画面感,这是优秀叙事的第一个特点。“诗中有画”,让他的诗在唐诗的花园里摇曳生姿。当我们写记叙文时,如果能够用文字“刻画”出一幅画面,再现一个场景,做到“文内有图”,让读者身临其境,那么我们的作文就能在几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请看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好奇心》中的一段话。

相隔只有几米,奶奶每隔几分钟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老头!”“奶奶这么叫它的。

爷爷不应该,奶奶急了,碎步走到前面。爷爷很好。他在藤椅上睡得很熟。于是她笑得像个孩子,说:“这死老头,人家喊都不理。”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这是一段描写祖父母之间日常生活场景的文字。这段话表现了爷爷奶奶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在晚年生活中的相互关心、温暖和关爱:人要时刻知道自己很好,才能安心。这种永远牵挂在内心深处的爱情,在几分钟内就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展现了世间最美的爱情风景。读来令人叹为观止。

这段话给我们什么启示?语言简单,很活泼。它的主要优点是作者每天都在观察和体验最能体现祖父母生活中浓浓爱意的场景,并“再现”其典型的语言和形式,具有非常生动的画面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仔细想想,我们这样做很难吗?

2.让语言有流动感。

语言的流畅性就是用词要稳,句式要活。换句话说,用词准确生动,句式流畅自由。读一句有流畅感的话,往往会让人觉得像咬了一口贡梨一样清爽甜美。请看下面的文章

对一个城市充满好奇,会是你一生中最不平凡的经历。

清晨,当你穿梭在丝滑的雾气中,这种好奇就开始了。露水滋润着青石路,布鞋踩上去有轻微的声响。什么是萌芽?泡桐花的紫芯无声无息地落下,软得一捏就好像要断了,软得一吹就飞走了。里面藏着怎样的羞涩?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摇橹声“吱-吱-吱”穿透迷雾,无声地消失在耳边。谁在哼歌?当迷雾散去,这一切仿佛都被拉离了梦境。他们去哪里了?

只能带着好奇走下去。

这是2008年江苏高考一名考生写的一篇题为《好奇心》的作文的开头。它描绘了一幅优雅、美丽、悠闲的城市景观。在这段文字中,考生对细节的刻画相当娴熟。无论是动词“梭”、“跑”、“踏”、“躲”、“萌”,还是修饰语“丝”、“轻微”、“紫”、“软”等等,都用得准确生动,也就是说,用词很“稳”,你看,“露”、“跑”。这段话的句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反问句、比喻句、拟人、排比、对称、陈述句,排列有序,变化多端,如行云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3.使语言含蓄。

表达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是叙事语言上品的标志。隐性语言的标志往往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置于发人深省的画面中,蕴含在“醉意”的描述中,往往以有限的文字承载着深刻的寓意。大多通过概括、暗示、文笔悠扬,用文字表达出无穷的含义,表达出广泛而深刻的内涵。请看2007年湖南高考一名考生作文《诗意地生活》中的一段话。

奶奶还在用最原始的柴炉。她说烧煤做饭太浪费,煤气太贵,不如烧柴。于是,在那个荒郊野外的季节,我和姐姐在山野跟着爷爷的斧子,把它砍倒,捆好,扛回家,排好,晒干,一捆捆的柴火进了柴房。于是,无数次,我和妹妹都能在奶奶的厨房大厅里看到奶奶红红的笑脸。尤其是冬天,爷爷生火,奶奶做饭,我和妹妹争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笑声随着烟雾升上天空,诉说着冬天的温暖。

读完这段话,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幸福感在我们心中荡漾。在这一段中,作者表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淳朴人情和幸福温暖,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劈啪作响的柴火,奶奶带着火红炉火的笑脸,奶奶带着爷爷炉火温暖和谐的做饭,“我”和妹妹争先恐后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的天真可爱画面,都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诗意的生活图景。而那句“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天的温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含义。

仔细理解了这段话,我们很多考生的文章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其基本思路是选取生活中能反映文章思想的典型画面,将画面切割成若干部分,抓住每一部分最关键的“动作”,用一个恰当的动词连贯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从描述中理解思想和情感,而不是由作者直接讲述。

第二,注重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议论文分数

多年高考作文数据显示,写议论文的考生占绝对多数,但论述语言大多单调呆板。有的文章全是陈述句,有的甚至是逗号,段落结尾有句号,连个问号、感叹号都没有。真的是静如止水,轻如蒸馏水。有些议论文语言概念不清,缺乏必要的修饰限制,导致表达不严谨,影响说服力。在这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把长句和短句结合起来。

一般来说,议论文中有长句,可以使文章表达更紧密。但句子长,修饰语多,容易顾此失彼,因修饰不当而出现结构病或逻辑错误。考生在紧张的考场气氛中特别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建议可以用几个句子来表达复杂的句子意思。当然,如果我们训练有素,使用长句可以为讨论增添色彩和力量。所以在考试作文中,要注意长句和短句的结合,这样也可以使句式丰富多样,形成跌宕起伏之美。下面几段的长短句结合,很有启发。

高尚的思想创造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放眼中外,屈原,楚人,在“天下多云我独,众人皆醉我独”中加入了汨罗江。他虽死于血肉之躯,却升华了永恒的幸福。在敌人的围剿下,毛泽东最终决定长征,一个高尚而清晰的思维创造了新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一条乡间小路上,但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海里飞舞——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民富裕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说,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诠释。(2008年海南高考优秀作文《思考诠释幸福》)

2.概括与具体的结合。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的语言应该是思辨的。它文采横溢,但不能华而不实;它因材料而丰富,但不是情节的完整记录。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学会把一般的语言和具体的表达结合起来,可以使议论文的语言更具有思辨性。诸如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是好奇心驱使人们匆匆忙忙地看“砍头节目”;是好奇心驱使邻居去听祥林嫂的哭声;也是好奇心驱动着阿q的“革命”。然而,也许这些只能称之为“好奇”,只是“心”丢了而已。这种“好奇”是建立在窥探他人痛苦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一个“铁房子”的黑暗无知上的。如果这也是真正的“好奇”,那就没有这回事了。

提问:什么是真正的好奇心?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正如帕斯卡所说:“思考使人伟大,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哪怕你只是强大自然下的一根芦苇。”如果没有“灵魂在场”下的这种思考,那么再多的苹果落下,恐怕也找不到“万有引力”的发现;人类再怎么努力观察和学习,也很难有丝毫的创造力和进步。(2008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

在上面的第一段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人民中的一些“坏”的好奇心——鲁迅所批评的“旁观者”的好奇心,与下面将要详细讨论的“真实”、“灵魂在场”和“思想”的好奇心形成对照。正是这种概括与具体的结合,凸显了作者所强调的“真正的好奇心”。因为文章的重点是论证,所以把“好奇”的负面和一般化的例子进行比较。这样文章显得轻松,显示出考生相当的理论天赋。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是一种技能和习惯。这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关键是方法和技巧。只要多读多练,语言就会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