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政治论题
诚信的含义和本质
诚信的范畴由“诚”和“信”两个概念构成。真诚,就是真诚和诚实;信是指信任、信用、守信。“诚”和“信”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都凸显了诚信的价值,要求诚信的践行。我们可以把诚信定义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现代经济契约关系和民主政治密切相关,传承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诚信的本质:
首先,诚信是人在立身于世、为人处世、生活实践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真诚求实的态度,守信用的行为品质。它的基本要求是说真话,做老实事,诚实做人。诚实是真诚和忠诚;诚信就是说话算数,信守承诺,这是现代人必须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为,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一切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还包括基于社会公正的社会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组织诚信等。也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应该按照诚信原则来组织和构建,也应该按照诚信原则来行使职权。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负担。
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与行为的辩证统一。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信仰伦理与责任伦理的统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统一。如果说“诚”强调的是自己内心信仰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诚”就是这种内心品德的外化,是一种责任和规范。中国历史上有句话叫“诚于中国,信于外国”。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一种人们应该拥有的信仰,也是一种道德手段,一种人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种谋取利益和实现利益的方式。诚实可以是价值论的和功利的,也可以是义务论的和道义论的。价值论和功利主义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和实现目标的手段,认为人没有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难以获得长远的、真正的利益。义务论和道义论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义务和内在要求,认为人们重视诚信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即使不能带来物质利益,但依然弥足珍贵。我们主张在诚信问题上把道义论和功利论结合起来,既把诚信作为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作为神圣的使命和固有的义务,使诚信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极亮中庸”的价值特征。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起源。它既是一种个人美德和品质,也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也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德的体现,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诚信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诚实有不同的类型和表现形式。从纵向的历史坐标上,我们可以把诚信分为原始血缘社会的自然诚信、中世纪农业社会的家庭或人际诚信和现代契约社会的公共诚信。原始血缘社会的自然整体性表现为与血缘关系的联系,这种联系产生于原始群体内部的生产生活需要,血缘群体是同类群体的行为边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个人完全依赖于血缘群体,自然对血缘群体有忠诚和信用,于是“守信、修谊”成为原始人的基本行为规范。而且,这种天然的诚实与天然的团结勇敢、原始的集体主义等紧密相连。这一阶段的诚信自然因素多于社会因素,整体上是朦胧的、混乱的、缺乏思想性的。中古农业社会的诚信是与地位和等级的依赖相联系的家庭或人际诚信。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封闭的内向型经济,它受到狭窄的时空和交流的限制。它依靠家庭纽带和“熟人社会”进行生产、交换和消费。人们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中,并由此形成了维系这个熟人社会的诚信等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的地位层次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所以诚信的内容、性质和方式也不同。在现代市场社会,诚信是以契约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个本质区别是从身份到契约,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人身依附到人身独立。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外向型经济,通过交换将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它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熟人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世界”。在这样的社会里,商品交换的诚信只能依靠契约和合同,在法律和制度的保护下才能进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规范从潜意识发展到显性的意识形态,并日益明确和具体,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准则。
从横向的现实坐标来看,我们可以把一个社会的诚信分为经济诚信、政治诚信和文化诚信。经济诚信是指经济生活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诚信,直接关系到盈利和讲信用,主要表现在企业诚信上。市场经济应该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作为借款人,能否获得市场信任取决于其偿债能力;作为经营者,能否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取决于其运营能力;作为代理人,能否取得对控制他人资产的信任,取决于你依法对他人承担资产责任的能力;作为劳动者,能否获得劳动力市场的信任,取决于他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随着电子商务、网络交易、期货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的兴起,信用伦理精神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内外经验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越需要加强信用伦理,这是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前提条件。因此,富兰克林说,“信用就是金钱。”信用、信任和声誉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通行证,也是保证其成功的动力源泉和优势资本。现代信用是经济活动主体对自身行为的郑重承诺,是社会各界对其履行的积极评价。信用包括借贷资本意义上的专业信用(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消费信用)和一般经济活动中的社会信用。信任是基于信用的交易双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只有值得信赖的企业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才有良好的经营活动环境。名誉是一般信用关系的升华。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能够受到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声誉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甚至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一个信誉好的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好,知名度高,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经济诚信包括生产诚信、交换诚信、分配诚信和消费诚信,体现在经济决策、经济活动和经济评价中。
政治诚信是指政治生活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诚信,主要表现为政府诚信。治国要讲诚信。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向孔子请教如何治国。孔子将其概括为“粮草充足,兵多,民信。”子贡又问三个必须去掉哪一个,先去哪一个,孔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去从军。”子贡还要求,“吃饱饭”和“人民信仰的东西”必须去掉。我应该先去哪一个?子曰:“吃。”在孔子看来,“自古人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建立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比强大的军队和充足的食物对国家的“建立”更重要。荀子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法令取信于民则国强,法令不取信于民则国弱。所以,治国理政的目的和基础应该是树立信仰。在现代社会,政治民主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要求按照诚信原则规范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避免行政垄断和行政工作的暗箱操作,实行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建立诚信政府。此外,政治诚信还包括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诚信。
文化诚信是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诚信,主要表现为教育诚信和学术诚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精神塑造人,用优秀作品激励人。为此,要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把诚实守信的道德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各行各业,坚决铲除精神文化领域的不诚信行为。
诚信的功能和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还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个人认为,诚信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对企业而言,诚信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一,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道德品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实的品德和品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整自我,也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成功。程易指出:“士不可不诚,不可不诚而为善,不可不诚而为君子。不老老实实学习,就会学到杂七杂八的东西;不老老实实做事,就输了;自寻不是真诚,是欺骗自己的内心,抛弃自己的忠诚;不以诚待人,则失德,增人怨。”(河南程遗书第25卷)“诚”既是德性与善的基础和根基,也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诚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最起码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子曰:“信则有责。”“没有信仰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对内要真诚,对外要相信。一个人的心是真诚的,他的嘴必须有信仰;心要诚,口要信,身要诚。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体修身、达善的内在要求。缺乏诚信会让自我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个人很难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积极的判断和评价。同时,诚信的缺失不仅欺骗了自己,也欺骗了别人。这种自欺欺人,不仅摧毁了健全的自我,也摧毁了人际关系。所以,诚信是个人生活的根本,是人生的瑰宝。个人讲求道德修养和道德自我教育,培养理想人格,需要真诚忠实地进行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赤子之心”和“反赤子之心”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修德的关键是有赤子之心和赤子之心。真诚的程度决定了修德能达到的高度。可以说“诚能使石开”,“世上有不可化之人,惟恐诚未至;世上无计可施,只怕决心不坚。”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做人要真,说实话,做实事”。
二、诚信是企事业单位的立身之本。诚信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建立行业和单位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诚实守信是所有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必须且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员工与客户、职业与员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企事业单位的活动都是人的活动,所以要发展,必须讲究诚信。因为发展不仅包含组织自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和提升,还包含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和内部因素之间关系的优化和完善。无论是组织自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和提升,还是组织内外部关系的优化和改善,诚信都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诚信不仅产生利益和物质化的社会财富,而且产生和谐和精神化的社会财富。在市场经济社会,“顾客是上帝”,市场是公正的法官。如果一个企业背叛上帝,不诚信经营,盲目走歪路,结果必然是被市场淘汰。诚信是塑造企业形象、赢得企业声誉的基石,是在竞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砝码,是现代企业的命脉。
第三,诚信是一个国家政府的基础。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属于人民。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强调“民为国之本,本为国之本”,“民为重,国为次,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们认为,国家领导人应该以真诚的态度和方法取信于民,从而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唐代魏徵上书唐太宗:“求木之长者,必固本;欲流远者,必掘其源;思国家之安者,积其德义也。”(《贞观政治家,论第一执政之道》)治国之道在于尊仁义,仁义的主要内容是诚信。柳宗元说:“信仰是政治中常见的东西,你不可能一瞬间就不了了之。”宋代司马光在《子同治简》中指出:“一个相信自己丈夫的男人是一个男人的巨大财富。国家受人民保护,人民受信任保护。不可能让人民相信,也不可能让人民保卫国家。所以古王不欺四海,欺君不欺邻。善其国者不欺其人,善其家者不欺其亲。相反,坏人欺负他们的邻居和他们的人民,甚至欺负他们的兄弟和他们的父子。”不相信上面,就不相信下面,上下离心,这样就败了。“以上言论表明,廉洁是领导者治国的基本准则。诚信构成民族道德,主导民族运气。没有诚信,民族道德就不可能有长久向上的民族气运。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要求以诚信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政治权力的历史形态是私权或集权,民主政治下的权力是公权力。公共权力意味着权力属于人民,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信任。失去人民的信任,就会失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