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高于一切争论。
人生的境界是物质和精神分不开的。古人云:粮仓知礼仪。“粮仓”是物质的,“礼仪”是精神的。追求吃喝、财富、物质享受,人生贫瘠;在物质状况下,追求精神、思想和哲学的境界才是生活的丰富和高层次。
如材料所说,“充饥尝味”的生活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即物质与精神高度和谐统一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一个富家子弟和一个留学生物质上很丰富。一个金陵大学的毕业生,一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资质出众。但是他,陶行知,在小庄这个村子里办了一所学校,想着老百姓的前途,未来,希望。抱着一颗赤诚的心,他贡献了物质和财富、身心和思想,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人们看到了陶行知的伟大——“人生大事”。
他为什么不屈服于物质的束缚?他为什么不享受物质享受呢?因为境界,因为他明白生命的意义,因为精神可以超越生命的所在。
“会有面包,什么都有。”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于是人的生命就有了希望和寄托。
当我们看到世界著名演员李连杰拿着几千万,租着自己的飞机,走在汶川地震的路上;当我们看到他不仅带来了壹基金的支持,还带来了很多帐篷,食物,被子。当我们看到他脱下名牌衣服,一起在救灾现场跑来跑去的时候,他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和灾民一起去搭帐篷、卸救灾物资、吃泡面。现在想来,他说的是对的:“并不是所有的有钱人都是因为有钱而残忍。”
在这里,物质和精神是有机统一的。人们记住了李连杰,记住了他为灾区忙碌的身影,渐渐长高。
有那么多追求精神的实业家。几乎每所著名大学都有曾宪梓捐赠的图书馆,几乎每场重大灾难都有李嘉诚的捐赠。全国各地几乎每个蔬菜大棚都有寿光王乐义创造的技术。北京的集美大学、希望小学、水立方,处处洋溢着物质和精神的栖居。“每个人的生活都好,是我的梦想”,这是一个物质的梦想,也是一个精神的梦想。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完小说后,心里总在说:明天的面包已经有了,精神也有了。是的,仅仅为了物质的生活是低级的,物质的境界是高级的仅仅是为了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