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小学生的阅读与口语交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曾经非常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但仅仅停留在“听话、说话”的层面,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口语表达、信息交流和相互沟通的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从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
一,借助汉语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用教材训练初中生口语交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因素非常丰富,为我们提供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包括说完整句子的训练和看图说话的训练。同时,每本教材还有在阅读课文中安排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以及基础训练题的训练内容。为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创造一个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1.看,想,说。初三年级安排口语交际练习。有了图片,“图片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强大兴奋剂。”图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反映这次口语交流的主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图片中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也可以鼓励他们借助图片进行想象和创新。如果教《我该怎么办》(第四册),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注意图片的内容。再想想:图在哪里?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那个小男孩怎么了?他该怎么办?这启发了学生去关注图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自己讲,同桌之间的对话,小组之间的对话,课堂上的介绍,最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想想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想象,勇于创新,把自己想出来的东西告诉学生。
2.记住,听和说。口语交际课的听、说、听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思维判断能力。比如《保护有益动物》(第四册)这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把思想引向生活,启发他们回忆哪些小动物对人类有益,它们是如何有益的,以及它们是如何保护有益小动物的,然后分组讨论交流。当一个同学讲述他的故事时,他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提问。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学生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听说态度。
第二,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布鲁纳说: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他们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情绪,进而引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口语自由交流”。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不可能承担实际的交际任务,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尤其是大三学生,年纪小,容易分心,形象思维是主要优势。他们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际。
(1)创设实物情境。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处于较低的阶段,他们经常粗略地观察事物,正如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的那样:“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根本无法观察,因此可以认为他们的眼睛不需要看,耳朵不需要听。教师的任务是教他们学会看、听和感觉。”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应该教他们观察。直观的实物展示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观察。比如语文教材第二册,就有“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的要求。老师给学生们呈现了一只真的很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所有学生眼前一亮。有了老师的镜头,他们纷纷举手发言,气氛十分热烈。
(2)语言描述情况。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造情感画面,让学生主动融入角色,找到情感的声音,在有实质、有秩序的基础上,让自己的话语充满深情。
1,音乐的描述。如讲授《寻找春天》(第一册)一课,在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老师会用流水、绿草、五彩缤纷的花鸟歌唱把学生引入春天的场景,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热爱,引起他们口头交流的欲望。
2.讲故事。如果教《球掉进池塘》(第二册)这一课,教师可以抓住孩子喜欢的故事的特点,生动地讲述“捞月亮”的故事,打动学生的心弦。然后镜头引入新课,比较谁能用最好最奇妙的方法;画“捞球”的图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
(3)电化教育创设情境。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学生要从小学会理解、分析和判断这些媒介传播的信息,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信息源,逐步培养学生的陈述、解释和辩论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交往态度。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生动、形象、逼真,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既有利于学生捕捉言语的内容,又有利于他们的现场发挥,使他们的表达更加真实生动。比如在《我上了飞船》的教学中,将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课件出现在电脑上,然后放在屏幕上,让课文中的飞船、地球、山脉、平原、岛屿、海洋、长江、黄河、长城等景色一目了然,让学生准确读出课文中每一句所写的景色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登上宇宙飞船,你会在太空中看到什么。学生边听音乐边闭眼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效果极佳。
(四)学生表演创造情境。"孩子们用图像、颜色和声音来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寓言、童话等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大三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让学生在故事中充当主角,创设故事情境,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第三本书,看图讲“小鸭子得救了”。在教学中,让学生戴上头饰,用一只提着水桶的熊、一只提着竹竿的猴子和一只长鼻子的大象表演拯救小鸭子。这样创设情境,一步步引人入胜,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观察、思考、想象、表达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确实依赖于各种实践。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与各种实践活动相结合。
(一)校园交往实践,即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注重师生间的正确交往。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发挥积极性的前提。如果教《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第四册)这一课,可以先安排学生关注普通的生活故事、影视故事或新闻报道。在交流课上,先引导学生讨论熟悉的人是如何帮助残疾人的,然后结合两幅图,谈谈如果在路上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该说些什么。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装扮成“小女孩”或“小男孩”,有的装扮成“盲姐”或“轮椅大叔”,让帮助者和被帮助者都能畅所欲言,在同桌交谈和小组练习的基础上,开展“助残”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动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家庭沟通实践,即学生与家庭成员正确沟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应遵循“家校教育”的原则。在生活中,学生也可以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老师或同学,与他们深入交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从中得到真诚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在当天的日记中详细写下两次对话的经过、对话的内容以及对自己的触动。然后把这个日记带回家,征求父母的意见,与父亲或母亲讨论自己的发展方向或理想和追求,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从而达到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3)社会交往实践,即让学生真正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陶行知先生说:“全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社会是实施“口语训练”的无尽课堂。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包括:①调查活动。如组织旅游、参观、考察等活动;②服务活动。比如组织慰问,做好事;③联欢活动。比如和国内外的小朋友聚会。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他们在每一次社会交往实践中都会有新的启迪,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第四,注重鼓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口语交际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感兴趣,才有交流的动力;如果你感兴趣,你的思维就会活跃。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动机”。人的深层需求都有被别人欣赏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需要老师用肯定和表扬来保护他们的自尊,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老师要耐心听学生讲,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并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批评学生“不规范”二字和“有毛病”二字。哪怕一个字错了,也要允许或者提醒他再改一遍。小学生第一次练习英语口语,往往语无伦次,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