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茶纸

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茶经》问世1228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将在《茶经》发源地举办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陆羽茶文化节,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1200多年里,关于茶和茶文化的书籍层出不穷。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经过深入分析,茶与文化的结合已经从诗歌、书法、绘画、印刷扩展到小说、诗歌、音乐、舞蹈,几乎涉及所有的文化领域。茶闲已经从宫殿、豪门走向民间,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在这种新形势下,笔者认为,研究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茶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表达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第一,传承科学精神,打造现代茶产业竞争优势

通过研究《茶经》和历代茶书可以看出,无论是《茶经》还是各个朝代的茶书,都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研究种茶、采摘、制茶、饮茶的规律性问题,阐述如何提高茶叶的品质,以满足当时饮茶者的需求。

陆羽通过自己的考察和实践,总结出好茶生长在最适合茶树生长的“杨亚银岭”生态环境中,并指出“烂石”是最好的立地条件;采茶时间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不同茶树的生长规律而定。关键是看茶芽的生长情况,卷上有紫芽、笋、叶,要“有雨时不摘,云淡风清时不摘。”经过采摘、蒸、捣、拍、烘、穿、封七个步骤,制成了当时流行的饼茶。

宋代贡茶的主要产地转向建安,蔡襄的《茶录》侧重于建安茶的鉴别和饮用方法。宋子安的《东溪茶试录》进一步明确了北苑茶的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的关系;特别是赵霁的“大观茶论”,以生态学的方式描述了白茶的独特属性,对茶树良种培育具有重要启示。到了明代,饼茶改为散茶,于是有了许次纾的《茶疏》,详细介绍了骆驼茶的优点、采摘制作方法、烹饮要领;周·《东山沱茶系》对沱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并作了较为准确的论述。到了清代,随着龙井茶的兴起,程甘的《龙井茶访谈录》对龙井茶的特性、立地条件、栽培、烹饪、采集等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我们应该从《茶经》和历代茶经中继承什么?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继承这些作品中所创造的科学精神。我们应该适应新的需求,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开发新的茶叶品种和质量更好的成品,提高茶产业的竞争力。

一千二百多年前,湖州长兴的古竹紫笋是唐代最好的贡茶。由于历史原因,到上世纪中叶,紫笋茶还没有那么出名。湖州长兴的茶研究者,从研究茶经入手,在唐代原始茶山中,采摘最有营养的茶芽,虽老且扭,芽如笋,按现代制茶方法制茶。一举获得全国名茶称号,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成功范例。

通过对安吉县茶树良种普查,在大溪县横坑坞发现了一种“异于常规茶”的白茶,即季《大观茶论》中所描述的“异于常规茶”。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研制出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绿茶高两到三倍的现代白茶,市场价格比绿茶高出数倍。几年间,白茶种植面积扩大到4万多亩,成为安吉茶农种茶的“摇钱树”。其实,从未发酵绿茶到半发酵乌龙茶,再到全发酵红茶和后发酵普洱茶,也是茶叶加工方式的创新。如果能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开发出符合消费者新需求的茶叶产品,就能进一步提高湖州茶叶产业的竞争力。笔者认为,这是继承历代茶人坚守的科学精神,在现代条件下努力创新的正确方向。

第二,丰富文化内涵,拓展茶和茶文化的产业链

研究茶和茶文化的历史,还可以观察到,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民间,都非常重视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文明,重视茶与文化的结合。

学儒家的人,从茶的平和、高洁的本性中,引出茶通和谐、和为贵的哲学命题,把饮茶与修身养性结合起来;佛教提出,茶禅是盲目的,饮茶是集禅定、悟道于一体的。道教非常重视茶的滋补作用,认为喝茶可以改变身体和骨骼,进而追求精神上的永恒。民间以茶为礼,以茶为友,以茶待客,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习俗。

从以上思路来看,茶与文化的结合有多种形式和载体。

在茶的专著《茶经》中,有著名诗人写的关于茶的诗。如西晋左思《女娇诗》诗中“心为茶戏,夸鼎历”一句。张梦阳《登临成都塔》中有诗:“香茶六清冠,溢味九区”。据茶史学家朱子真先生调查,中国自晋、清以来,广义的茶诗约有一万七千首和八千首。几乎所有的著名诗人都有关于茶的诗。其中有唐的《茶山诗》、皎然的《饮茶歌》、陆通的《谢梦谏送新茶》(即《陆通茶歌》)、唐丕日修的《茶中杂诗》、陆桂梦的《奉攻美茶十首》等。

著名的茶书(法)和茶画,充满了幻想和威胁,写得有声有色。尹明堂的《夜坐》,文鹏的《鹿桐茶歌》是长卷;景《论茶诗六首》等34种。描写茶事的名画有颜的《制兰亭图》、宋年的《斗茶图》和《明远赌图》、袁昭元的《煮茶图》、志明的《惠山茶会图》、唐寅的《品茶图》、清的《玉川先生炒茶图》等。

在篆刻作品中,易、赵均刻有“茶熟香暖自觉”的闲章,童大年有“天地一壶”的闲章。

茶具中的艺术品更多。从唐代开始,全国各地的名窑都烧制过著名的陶瓷茶具。如唐代越窑烧制的“青瓷荷叶灯、茶碟”、“秘彩瓷茶壶”。紫砂茶具问世以来,明代的制壶大师龚淳、石大彬、惠,清代的、、邵大亨等都曾制作过代代相传的紫砂茶壶。特别是杨彭年与画家陈洪绶合作,雕刻了集诗词书画与紫砂艺术于一体的曼声壶,让茶文化有了新的载体。

历代茶人,尤其是精通文化艺术的茶人,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与茶相关的文化艺术作品中,使这些作品生动厚重,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甚至成为国宝。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是茶与文化结合的奇观。茶叶如果不与文化结合,就是普通的农产品。一旦和文化结合,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魂的东西。它的价值成指数增长。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茶与文化的结合必然会有新的延伸、新的形式、新的载体。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用于茶叶展示;可与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相结合,在茶馆、剧院、盛大茶会中演出;还可以做成光盘、电影、电视剧供人欣赏,成为新的文学作品,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新内容。

2004年在四川雅安举办了一届茶文化,以四川传统茶艺——龙兴十八式为主题。扩大为108人组成的气势磅礴的茶艺表演,伴随着数百人的大合唱,赢得了出席开幕式的海内外茶人的长时间掌声。这部以歌颂开创人工种植茶叶先河的吴丽珍为主题的歌舞剧,生动展示了茶人的崇高形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据中国合作时报《茶周刊》报道,以安溪茶乡为背景的电视剧《铁观音传奇》拍摄,开创了茶与文化结合的新形式,赋予了茶文化新的传播手段。

云南思茅市,是普洱茶的原始集大成者,普洱茶的集大成者有宋欣、宋娜、钟奇、嵇吉、谢乃、焦姣、蔡强。

湖州是茶人公认的茶文化的发源地,2008年将在湖州举办的会议和节日,应该在茶与文化的结合上有新的拓展。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正在组织茶文化工作者编辑湖州茶文化丛书,包括湖州茶史、湖州茶诗、湖州茶擦、湖州茶俗、湖州茶业。谢主编的《古竹山志》也将于2008年一次性出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也有演出《茶恋》的计划,将把茶圣陆羽的故事搬上舞台,奉献给海内外的茶友和越剧爱好者。

第三,坚持服务方向,造福茶农和茶客。

在本文的选题和写作过程中,作者也反复思考:为什么历代茶经和茶书的作者都是用一生的主要精力来选择和写作茶书?仔细看完《茶经》,有一些启发。

在《茶经》中,陆羽一开始就告诉人们茶是什么,怎么种,有什么功效,为什么不能粗制滥造。在列举了采茶、泡茶的工具后,他进一步讲解了如何采茶、泡茶,以及如何辨别茶叶的优劣。然后他用了很大的篇幅列出了茶艺师必备的25种器具,然后讲了怎么泡茶,怎么喝茶,要注意什么问题。我非常理解《茶经》是为茶农和艺术家而写的。但为什么《茶经》列出了历史上48个茶的故事,并且非常详细地讨论了中国产茶的地方?作者认为这是为了开阔读者的视野,知道饮茶历史悠久,产茶面积广阔,饮茶有益健康,同时倡导勤俭节约的精神。这也适用于茶农、艺术家和饮茶者。所以宋代以后的七部茶经的序,都称赞陆羽是“一个有益于茶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羽之功劳不在夏姬”。这就是《茶经》之所以“千古传诵”的内在原因。

《茶经》之后的茶书作者以《茶经》的宗旨为指导,不断丰富内容,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植茶、采茶、制茶、饮茶、采茶的经验吸收到茶书中,向茶农和饮茶者介绍不同地域所产茶叶的优劣。

没有茶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怎么会知道中国广大的产茶区有那么多茶树品种,那么多制茶方法,那么多适合各种需求的茶叶和茶饮料呢?世界各地茶农生产的茶叶,不可能出口到这么广的地区,获得这么多的收入。同样,没有茶文化工作者的介绍,我们不可能知道全国有这么多的名茶产区,也不可能知道这些名茶产区有这么好的生态环境,这么迷人的山水,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地方不可能成为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是: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当代茶文化工作者应该如何坚持正确的服务方向,为茶农和饮茶者服务?

笔者认为,有几件事应该努力去做。

(1)倡导茶为国饮,发挥“茶导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功能。茶是现代社会三大饮品之一,更适合中国人的饮酒习惯,有利于营造祥和的社会氛围。茶文化工作者要努力在各行各业普及茶文化。他们可以在学校教授茶艺,在市民中举办茶文化讲座,在媒体上介绍茶文化知识,特别是喝茶有益健康的知识,成立茶叶职业学校,培养专职茶艺师。

(2)在城市中,应将茶馆业建设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现代服务业,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促进社会和谐。茶馆还可以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让爱茶人士不仅可以在茶馆里品尝到不同风味的茶,还可以在喝茶的过程中欣赏到高品位的字画。

(3)在名茶产区建设茶文化村。梅家坞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茶文化村。在梅家坞,不仅出产龙井茶,而且生态环境非常幽静。世界各地的茶叶爱好者不仅可以在梅家坞买到龙井茶,还可以在那里品茶、放松。全国各地生产名茶、有条件建设茶文化村的地方数不胜数,但往往没有便捷的对外交通,没有干净的村落环境。文化内涵没有被充分挖掘,知名度也没有那么高。这是茶文化工作者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的地方。

(4)保护茶文化遗址,打造一批茶文化旅游区。《茶经》问世1200多年来,各个著名的茶叶产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当代茶人的责任是获得政府的支持,保护好这些遗产,努力恢复历史上一直存在的文化建筑,使之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湖州是陆羽在茶圣的第二故乡,是《茶经》的发源地,而市政府所辖长兴县的古竹山也是唐代贡茶的起源地。早在中唐时期,就有专门制作贡茶的机构——贡茶院。在市县政府的重视下,唐代贡茶院的保护性改造工程已经启动,二期工程可在2008年一届之前完成。古珠山周围的唐代古茶山至今保存完好,古珠山下的金沙泉还在流淌。市县政府决定将古珠山建设成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

人们可以期待,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大好形势下,全国各地将会兴建一大批茶文化旅游度假区,在茶文化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