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从文《边城》的思考

导语: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极其优美的散文小说,非常值得一读。我给你整理了一下我对这部小说的想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边城读后感范文1:

我这一生走过许多路,跨过许多桥,看过许多云,喝过许多种酒,但我只在合适的年龄爱过一个人。

沈从文

他们都是女人,但我原本不喜欢崔璀。

十四五岁第一次看《边城》的时候,我并不喜欢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女人。十五岁,大风天长大的崔璀,满眼青山绿水。她的眼睛清澈如水晶,是自然之子,有着原始的善良和纯粹的可爱,应该会吸引无数的爱。

但是那个时候,我不喜欢。我觉得这个女人太天真了。是她保护自己的盾牌,也是锋利的武器,一次次刺伤爱她的人。她的经验不足,她的含蓄无知,都变成了致命的导火索,导致了最终的悲剧。只有最后悲伤的结局会永远萦绕在我的记忆里,就像同名改编电影里的萧瑟而温暖的色彩,却又隐隐透露着冷蒙蒙的空气。

这是一个我一直不明白的故事,也是一个我一直不明白的世界。作者所描述的茶洞山城,只是湘、川、黔三省交界处的一个边陲小镇,但在故事中似乎真的成了被时间遗忘的安静角落。在那个变革的时代,无论其他地方的不幸者如何挣扎,对生死的恐慌感似乎从未弥漫在这里。热闹的小河街,女人聚集的吊脚楼,负责摆渡的老船夫,在艰难却善良的接受了一个路人的一枚铜钱后,会转移一把烟叶。在那里,即使是世界上最受鄙视的妓女,也总是如此活力四射?。他们可以为了生计接待川商,也可以把所有的眼泪牢牢地绑在归期不定的水手身上,和古代的女人在一起?奋斗一辈子,过上好日子?勇气和无悔。君子是否比讲道德、讲廉耻的城市更值得信赖?。这样的水土和民风培养出来的崔璀,没有我想象中的单纯,却没有我想象中的勇敢。就像她那段痛苦的初恋,在当时的我看来,不过是单纯和克制造成的悲剧。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三角故事,作者摒弃了传统的剧情元素,没有家庭意见,没有父母的命令,而是多了一些民主和放手。但女人还是没有把握住自己的幸福,只能回头望着河水,带走自己的爱和希望。

那时候,我不懂这样的言外之意,也不喜欢崔璀的天真和善良。当这些品质成为一个人人格的全部,我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可爱。于是,我离开了这个故事,忘记了湘西的崔璀和清澈的白河,继续体验我的青春。

时隔两年,因为怀念湘西的蓝天,我又开了《边城》。故事中的崔璀正在成长,已经到了她命运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她最终选择了倔强地等待,等着那个年轻人回来,摘下她最喜欢的虎耳草。故事之外,我也在成长,走过豆蔻年华,面临年轻人走向成熟的转变。而当我以这样的心态再次阅读这个熟悉的故事,读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这个人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了!?那时候心里的难过和遗憾还在,只是觉得有点释然,不再因为那些巧合和误会而过分执着于恋人不结婚的结局。如果说两年前,这个故事让我在温暖中感受到了丝丝寒意,那么两年后,我不仅感受到了整个故事中无处不在的孤独,还执着于多少暖色依旧暗淡,却足以点亮我的心灵。

两年后,我真的觉得崔璀真的很特别,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她应该不仅仅是爷爷爱的对象,男人梦中的理想,也是女孩心中永远不会消失的情结。再读的时候,我不再指责她的懦弱和隐忍,而是喜欢她的活泼和率真,我也爱她的矜持。因为这是每个这个年龄的女孩最纯真的一面,最真实的一面。

重读与崔璀有关的章节,我看到了两条推动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线索。最明显的自然是三年一度的端午节,这也是贯穿全篇的一条线索。第一年的端午节是由崔璀的回忆带来的。和茶洞山城一样,他和诺颂的初遇,仿佛是一个还在时光里的美人。黄永玉曾以此为主题制作木刻。画中的崔璀只是低着头,却有一种回首的娇羞。这样的画面,哪怕只是最简单的白色,也足以在人们心中变出五彩缤纷的色彩。即使后来下了漫天的雨,也没有崔璀印象中经历的端午节那么甜蜜美好。次年端午节,崔璀和爷爷在顺顺吊脚楼上避雨。影片中的场景非常温馨祥和。天宝家送的大白鸭和尖头饺子,以及船老大和爷爷关于崔璀婚事的讨论,不仅再次体现了当地的人情之美,也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契机。第三年端午,一切接踵而至,然后走向最后的结局。这三年端午节对崔璀的意义不言而喻,也是她感情最明显的体现。

但是,和我一直以为的两年前的爱情不同,我再读的时候对那两个男人的感情有了一点怀疑。也许是因为笔墨不多,天宝和诺颂的感情只是在一次次的求婚中体现出来。崔璀的天真和美丽不同于其他女性,正是这种特殊的吸引力吸引了她们。但从头到尾,我都觉得他们只是把崔璀当作最美的东西来追求。他们可以互相较劲,可以通宵唱民谣,但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一个除了这个纯水晶之外,还持家的节俭女人。希望只是我对男人的不宽容。

但此时的崔璀,才真正尝到了爱情的甜头,焕发着少女的光彩。她骂人后听到对方名字的时候?又惊又羞?沉默一晚,爷爷提到娶天宝,我会又羞又气。面对爷爷正式的求婚,她的心思更是如电,心脏会轻轻跳动,即使不知所措,也会装作淡定的等待爷爷的决定。而当头脑中的东西失灵时,此时此刻的心理描写依然精彩:崔璀明白,是老头来配了!她头也没抬,心情沉重地跳了起来,脸烧得很厉害。她还是剥了豌豆,把空豆荚扔到水里,看着它们在流水里悠闲地流着,心里轻松多了?。她的惊愕和极度失望,以及试图掩饰的心理过程,都在看似随意的举动中暴露无遗。后来面对爷爷的眼泪,她心里又烦又乱,想哭又觉得没理由哭。就在这一刻,我似乎明白了过去一直不明白的事情。崔璀并非不愿意大胆地努力说出自己的爱,但她女孩含蓄的性格和对祖父的关心让她不知所措,只能以一种不回应的方式回应。看似不可理喻,但这只是人之常情。

而这种人性正是我当时所不理解的。所以很多路都要亲自走一遍才能知道酸甜苦辣,很多故事也只能读一遍又一遍才能体会到中国味。当我读到另一条暗线时,我突然意识到崔璀走过的路并不是我曾经感受过的一切。印象中有四次崔璀和?新娘?两个词连在一起,既有年少无知时扮新娘的懵懂,也有追着爱情种子上轿子的好奇。她会欢喜的脸红,爱听茶洞缠绵的歌声,独自凝望一朵云一颗星。看到这里,我现在会抬头微笑。不管上帝赋予了女人多少不同的人格,这一刻我都觉得自己好漂亮。那么整个故事最后一次出现在爷爷的葬礼上是什么时候?新新娘?这三个字,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悲伤。在梦的开始,在梦的结束,崔璀以这样一种愚蠢的方式默默地回应了她年轻的梦的结束。面对亲人和爱人的离去,崔璀此时此刻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如果说面前的羞涩让人觉得可惜,那么她的沉默更接近我的灵魂。

谁说长夜不哭就谈不上人生了?我想,没有经历过酸甜苦辣的青春的凉薄,大概是无法理解《边城》的。就好像老师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的强调边城简单珍贵难找,而我当时就是不这么想。作者的语言真的很美,平淡如水却又清香扑鼻,景物描写引人入胜,但真的独树一帜吗?现在我毫不怀疑。面对世间铺天盖地的尘埃,无处不在的窒息感,不再小心翼翼保护的自己,我怀念茶馆里晶莹剔透的水,桃花杏花里耀眼的紫布,还有那带着薄薄苍凉的温柔黄昏。那种世界,在明澈中自有光彩,在简单中自有意义。它只能存在于过去,在梦里,在记忆里,一旦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所以我怎么能忘记那座山,那个男人,那只黄狗,那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她有我最想抓住的干净和自由,她的家乡是我一辈子都到不了的远方。面对似乎再也找不到的美好,我的心怎么才能不怀念,怎么才能不瘦?

同样,面对不可挽回的过去,作者选择用笔记录。对于那些投机的目光,他曾说:很多人看我的书就像买了礼物还珍珠。你欣赏我故事的新鲜感,却忽略了作品背后的热情;你欣赏我文笔的朴实,却忽略了背后的悲伤。不知道我是不是也是一个买了礼物还珍珠的人。我只想看《边城》这样的故事,不想加所谓的深挖眼。我看了后面的激情和悲伤,但还是想给自己一个希望。只是语序不同,但这能是作者,那个月下放歌,灵魂轻轻浮动的少年留下的遗憾吗?也许明天再来吧!?。

每个人的心里都可能只爱过一个合适年龄的人,比如作者和崔璀,我也应该如此。然后,我们都把剩下的岁月留在了等待中,独自等待。但即使垂目锁耳,毕竟似水流年还在记忆里,梦还在心里,闭上眼过去的温暖还在。

既然一切都还在,我来了就没离开过,所以就算心越来越细,也没有什么是难忘的。

边城读后感范文2:

天气转冷了,虽然没有看到满地的落叶,但是好像秋天来了。广州漫长的夏天刚刚过去,晚上就迫不及待的在户外为你送行。风真的很舒服,干燥,温度也合适。但是呆久了,渐渐觉得有点冷了。后来盖衣服的时候觉得冷。

沈先生笔下的湘西令人耳目一新,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在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有很多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事情:不给钱可以坐船,但一定要有人善于给,不给钱也可以走;渡船上有人给钱,但不收。他们不好意思买些茶叶、香烟还给船夫。而爱情更是不可思议:唱两首好听的歌,就能让女生带着你飞走;一个水手和一个妓女之间的协议,其实比很多现代爱情更可信。正是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让我们在疯狂的城市里感到一丝丝凉意。

当然,天宝的死不应该被认为是老人的错。刚好老头暗示要怎么求婚,结果没结果就下船淹死了。当然,我们不能确定天然林是故意找死。但是,是中国人含蓄的爱,在极度抑郁的情况下,总是表现出极端的行为。崔璀的父母是另一个例子。他们相爱了,但不敢私奔。最终,他们选择了殉情。一开始,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想了想,这是对极端的极端回应。可见,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清新的爱情故事,都不是过着小日子的普通人能承受的。

家是温暖的港湾。如果没有浩瀚的大海,明亮闪闪的水滴也会很快干涸;如果没有坚固的巢,羽毛丰满的鸟会立刻死去。崔璀也有一个家,一个不寻常的家。她的父母在她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她,她和有着典型农村人性格的老爷爷,带着一只忠诚的大黄狗相依为命。三年的端午中秋,我们看到了一个慢慢成长的翠绿色,一个告别童年进入青春的翠绿色,一个从无忧无虑变成最初烦恼的翠绿色。在她的身边,生活着一群人。天宝、诺宋、老船夫和杨住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似乎与世隔绝。崔璀和她的老祖父在山洞里,似乎有一个大家庭。这个家是山洞,有成千上万的家庭成员。茶洞人是淳朴的中国人的代表。在那个简单的地方,住着这样一群人。几十年来,老船夫从东到西默默前行,南来北往的人们用一根磨了几十年手的竹缆,摆渡到溪的东边,摆渡到溪的西边,穿梭在溪的两岸,忙碌在过渡的人群中。这条潺潺的小溪见证了老船夫几十年的辛苦。

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天行走在各行各业,忙于劳动的喜悦;他们互不猜忌,和睦相处;他们彼此没有秘密,一壶酒一碟花生,笑着分享生活的喜悦,抱怨生活的烦恼;他们直爽坦率,会大声说出自己的不满,大大表达爱意。他们尽力帮助别人,别人也尽力帮助他们,不是为了回报或一句谢谢,而是因为他们从互相帮助中获得的快乐。这样的生活不好吗?这种生活应该就是陶渊明所说的世外桃源吧!边城,这个茶洞小镇,难道不是世外桃源吗?甚至可以说是理想的* * *资本主义社会。时光荏苒,和小说相比,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21世纪的中国,高楼如雨后春笋,天桥纵横交错。街道上高楼熙攘,鳞次栉比,五彩缤纷。现在当然不需要老船夫拉着竹缆把人从南摆渡到北,也不需要为翻船撞死牛而难过。平心而论,人们的生活水平今非昔比。但这就是全部损失吗?这座繁华的城市真的是人间天堂吗?然而,更令人痛心的是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氛围的丧失。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没有那边遥远的小镇里古朴典雅的木结构房子。

城市里的人似乎变得像凝固的水泥一样不可改变,变成了市侩。在城市生活中,人们互相追逐,充满了秘密。因为繁荣,所以有利益冲突;因为荣华富贵,有一把讨人喜欢的胡子。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带来了飞黄腾达,也削去了单纯与和谐。我们在飞驰的快艇上看到了奢华的人们,在渡船上看到了勤劳诚实的人们。我们应该登哪艘船?其实在阅读的最后,我们不禁感叹,在这样一个边陲小镇,这样一个纯粹的小镇,还是会有无人可救的悲剧。

正是这种坦诚和谐的心理促使了悲剧的发生。在城市里,两个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可以肆无忌惮的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去争取胜利,结果自然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在边城,因为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有顾虑。当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时候,往往又是放弃,又是忍受,最终又是失望,又是为失去理想而哀叹,会产生两个深深厌恶自己的失败者,陷入无尽的痛苦。正是《边城》促成了天宝和傩送两兄弟的悲剧,促成了崔璀的悲剧,促成了崔璀母亲的悲剧。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边城不再是一个虚幻的名词。或许,生活中处处都有边城。也许,边城只是一个飘然的梦。

《边城》读后感范文3:

沈从文的《边城》确实写得很漂亮,把小说当散文写,意境很美。

看过一些《边城》的介绍,里面的人和事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写出了整个时代。但作为一般读者,我承认我看不透。

《边城》给我们展示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条小溪旁有一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着一户人家。这个家里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黄狗。一条小溪顺流而下,绕山而流,三里左右汇入茶洞大河。如果人过小溪,翻过山头,一里就到了茶洞城的边缘。溪水如弓,山路如弓弦,远近有细微差别。这条小溪大约有20英尺宽,河床是由大石头构成的。静止的水,即使深到没有沉底,也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的鱼也数得过来。?如今,虽然城镇的物质建设看似发展迅速,但建设的背后却是另一种破坏。就像自然环境一样,被污染成这样:树木被砍伐,空气干燥,噪音不断,垃圾堆积。这样的环境严重压抑了人的身心。所以,人们是如此向往乡村安静舒适的生活空间。或许这也是《边城》作者的思考。

而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那么陌生,那么功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了互相争斗的潮流中。建筑空间越来越窄的同时,人的内心也是狭隘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来往的方式是那么的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是那么的困难。一堵墙,不仅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居住场所,也隔绝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一道防盗门看似避免了外人的闯入,但同时也禁锢了其与外界的联系。

在《边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淳朴、节俭、友好、祥和的景象。?负责摆渡的人是住在塔下的老人。我活了七十岁,从二十岁起就一直待在这条小溪边。这五十年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虽然他这么老了,他应该休息一下,但天理不容他休息。看来他是离不开这种生活了。他从不考虑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忠实地生活在那里。?写主角崔璀的时候:?大自然养育了她,教育了她,所以她天真活泼,处处像个小动物。人就是这么好,像山上的小鹿,从来不考虑残忍,从来不担心,从来不生气。通常陌生人在渡船上注意她时,都是裸着眼睛看着陌生人,搞得好像随时可以逃到山里去似的,但了解了人的无机心后,就在水边悠闲地玩耍。?在写水码头平稳运行的时候,文章说:?虽然他的事业很顺利,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乐于交友,慷慨大方,能够帮助别人,理解出门在外的人的艰辛,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但是他却那么公正无私,诚实平和,不爱钱?。说起两个年轻人,是那么的通俗:壮如公牛,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对亲人友好,不骄不懒,不华而不实。?而且更神奇的是小狗特别聪明懂事:有时候我和爷爷黄狗在船上,过渡的时候我就和爷爷一起干活。船就要靠岸了,我爷爷在招呼客人。慢点,慢点?当时黄狗嘴里叼着绳子先跳了下去,像是知道该怎么做好自己的本分一样,把船绳紧紧抓向拖船向岸边靠近。?美总是悲伤的?。《边城》的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画卷,但同时又展现了一张面对人生悲惨命运的无奈和迷茫的脸。

本该是一个美好的家庭。在她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去世后,崔璀从小就和她的祖父生活在一起,他们的孤独和悲伤不时浮现在她的脑海中。?黄昏来临的时候,崔璀坐在她房子后面的白塔下,看着被夕阳燃烧的薄薄的桃红色的云?、?听着渡船里飘来的商人杂乱的声音,心里有点单薄和凄凉。?、?当太阳升起时,他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当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不认为和太阳一起死去的是那个女孩。他唯一的朋友是摆渡人和黄狗,他唯一的家人是姑娘。?其中,也向我们表明,不幸的是,作为?水鸭?老人淹死在水里;让崔璀心随歌声飞扬的父母离家出走;与崔璀朝夕相处的爷爷,在那个雷电交加的夜晚悄然离世。这一切的发生像巨石一样压抑着崔璀幼小的心灵。《边城》结尾,作者想通过父母?也许明天再来?点燃崔璀心中暂时的希望。但是呢?这个人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岂不是给了她无限的困惑和迷茫?一个自小就遭受了人生悲剧命运的灵魂,本想寻找一个关爱与救赎的家园,却始终未能实现。这不正是很多人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