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艺术的审美风格是什么
(一)“气势”是汉代艺术的精髓。在汉代艺术中,动、劲、“势”是其精髓。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所谓的速度感,是在一种动荡而转瞬即逝的状态下,运动和力量的集中表现。在汉代艺术中,一个人物不是通过他的精神、心灵、人格或内心状态来显示他的存在价值,而是通过他的行为和行动,即他与世界的直接外部关系来显示他的存在价值。汉代各种艺术形式所描绘的各种激烈的战斗、戏剧性的场面和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的运动和力量中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在汉代的艺术中,动物更加野性。它们狂奔跳跃活泼,远没有唐朝那么安静温顺,也不像唐朝那样站着不动,虽然威武雄壮。同样,无论是童话故事、历史故事还是人物,虽然有时候表面上还是静态的形式,但里面还是蕴含着内在的动感和力量。比如著名的“马踏燕子”,体现的是速度;“荆轲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瞬间也是速度。正因为如此,行为、事迹、动态、戏剧性的情节成为了这里的主旋律和形象画面。势不可挡的气势、动作、力度,构成了韩艺术的审美风格。
(2)汉代艺术体现了“古拙”的面貌,使“气势”和“古拙”融为一体。由于汉代艺术是通过动作、行为和情节而不是微妙的精神面貌、声音和微笑来表达对世界的征服,因此粗略轮廓的写实主义缺乏也不需要任何对细节的忠实描绘,这就构成了汉代艺术的“古拙”面貌。汉代艺术形象的对外贸易,显得笨拙而古老,姿态不自然,长短不相称。直线、转角、方块是那么的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并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的美,力量和气势。相反,“古拙”构成了这种气势美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笨拙”,就很难表现出各种外在姿态的运动感、力度和气势。过度弯曲的腰,过度过长的袖子,过度展示的手势,与现实不相称的“笨拙”,却非常符合展现动作和力量的夸张需求。包括直的直角,一点都不软,只是增加了力量。“气势”和“古拙”在汉代艺术中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