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论文主题
抽象话题电子商务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关系与战略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郑文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交易活动,使贸易谈判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解决,给传统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交易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后台的物流行业,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方式在新的经济模式下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发掘现代物流业,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运输存储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重新融合的大趋势已经到来。然而,我国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建立现代物流业,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推动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
一,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中,是电子商务改变了物流还是物流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物流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最终会改变物流,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会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物流管理在整个电子商务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范围并没有统一规范的认识。与传统商务流程一样,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交易都包含四个基本的“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前三种“流”的管理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来实现。物流作为四个“流”中最特殊的,是指物质实体(货物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包括运输、仓储、配送、装卸、储存、物流信息管理等活动,实体流动的过程必然涉及渠道的物流管理。
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流程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而忽略了物流的电子化流程,而物流仍然可以通过传统的分销渠道来完成。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想象一下,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买的商品却无法送达。如此一来,可想而知,消费者势必会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安全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
因为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不受地理区域的限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把商品送到客户手中,是企业吸引客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构建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系统不仅是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类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随着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现代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长期以来,我国电子商务最大的障碍,从根本上说是物流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严重脱节的问题。目前,电子商务只能依靠在线订购和物流系统配送。商品及时送达用户手中,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因此,物流系统的最低效率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在中国,物流设施落后,配送体系不完善。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改造物流设施,建立与电子商务相衔接的配送体系。否则,物流将成为电子商务的最大瓶颈。因此,建立现代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首先,物流保证生产。无论是传统贸易模式下还是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的基础,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种物流活动的支持。生产的全过程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的,所以需要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采购的材料要及时到位,否则生产就困难;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一些剩余材料和可再利用材料的回收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物处理需要废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一系列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保证现代化生产的高效实施。反之,现代物流发展滞后,现代化生产全过程将难以顺利进行,电子商务这种便捷的贸易形式也将无米之炊。
第二,物流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的出现,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只要坐在家里就可以在网上搜索、查看、挑选,完成购物过程。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没有现代物流技术,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无法长时间送达,或者送达的商品不是自己购买的,消费者必然会回归传统的购物方式,网络购物将难以发展。
第三,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的所有权从购销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就由供方转移到需方,但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除无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外,一般的业务流程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即商品实体根据买方(买方)的需求,以适当的方式和途径从供应商(卖方)转移到买方(买方)。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通过在职购物完成商品所有权的交付过程,即商流过程。然而,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没有结束。只有当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给消费者时,经营活动才会结束。在电子商务的整个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作为商流的继承者和服务者出现的。没有现代物流,商流活动仍将是传统的买卖方式。
综上所述,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保障。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
(三)电子商务推动物流技术的大发展
所谓物流技术,是指为完成物流任务而必须采用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传统概念主要指物质运输技术或物质流通技术,也就是说,物流技术是各种流通物质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时,实现各种流通形式的停顿和流动功能所需的材料、机械、设施和软件技术如规划、应用、评价等硬件环境。
随着商品库存积压带来的巨大商业风险,零库存物流技术应运而生。零库存商业系统的实施必须依赖以下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有一个能准确、快速反映市场需求的信息系统;其次,必须有一个快速灵活的生产系统,可以根据获得的市场信息调整生产或采购。此外,还必须有一个快速的货物运送系统。零库存的概念似乎让物流技术的发展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解决了,物流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商务活动形式。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商品和服务的电子交换。电子商务的功能不仅仅是订购和支付,事实上,电子商务延伸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商业过程。电子商务包括内部网、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连接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是客户访问的入口。通过互联网,用户可以在这个系统上查看产品目录和浏览产品信息,还可以通过电子订单系统下单,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结算。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不必花费巨资收集产品信息。企业的决策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调整生产计划,及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客户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下单,马上反馈给企业,企业马上组织生产,最后通过分销系统马上送到用户手中。这样企业就可以用较少的投入实现产品的零库存生产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应用,物流管理也将实现真正的“货畅其流”。
(四)电子商务促使企业重新认识物流流程,明确物流管理目标,进一步形成供应链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经从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转变为高效物流整合的“第三利润源”。这时的物流管理应该是一个从生产企业开始,贯穿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整个供应链的系统化、集成化的物流过程。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各环节的密切配合,及时、恰当地交付产品,实现最佳客户服务和最低分销成本的结合。因此,物流管理的内涵得到了延伸。
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流程,包括了厂商生产产品,通过运输、仓储、加工、配送,送到用户(消费者)手中的整个物流过程。这一过程的管理称为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连接着多个生产企业、运输行业、分销行业和用户,并随着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求系统管理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供应链物流系统从生产、配送、销售到用户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一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因此,必须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和信息流的配合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技术必然会被运用到供应链管理中。
二、物流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和策略
(一)当前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已具相当规模,但总体上还不能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率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与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其他产业相比,物流业的发展关系还很不协调,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规律要求的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亟待加强。第三产业改革和管理相对落后,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够完善,大部分商品放开后市场流通秩序混乱,物流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国有物流企业在经营机制、组织化程度、经营方式等方面不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市场份额下降,主渠道地位动摇。
1.基础设施能力不足。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仓储设施落后,大量仓库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建筑。
2.技术和设备落后。现代集装箱和散货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机械化水平低。
3.分散管理和低水平的社会服务。由于部门条块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全国物流企业小、多、散、弱,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化服务网络。
4.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和物流信息工作有待加强。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目前没有一个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的推进,这还是整个物流行业的问题。
5.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深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中国物流业发展滞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物流业仍然是一种分散或多元化的管理模式。由于体制未理顺,部门间分工重叠,物流行业管理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各种问题。此外,已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目的和手段不同,不能有效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物流业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我们更应该关注其整体发展规划。物流管理应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由各部门制定和实施具体的发展目标,使物流业各部门协调发展。
6.对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没有摆脱旧体制的束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流通不再仅仅是对生产的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流通对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必须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高度,认识搞好流通工作,建设好物流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二)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的趋势
1.从客户服务到关系管理。过去,物流管理侧重于内部运营和组织的整合,与下游客户的通信仍然侧重于服务质量。所以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大多是订单周期时间的快慢,供货率等等。然而,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下,企业逐渐转向强调跨企业边界的整合,使得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管理越来越重要。随着电子商务时代客户关系管理概念的出现,物流管理已经从物料搬运升级为增值方案管理。
2.从对立转向团结。在传统的商业渠道中,企业多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私利,往往导致企业之间的对立。然而,在追求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许多企业开始整合其商业流通技能,通过联合规划和运营,形成了高度整合的电子商务供应链渠道体系,大大提高了渠道的整体绩效。
3.从预测到最终测试。传统的流通模式通过预测下游渠道的资源来进行各种物流活动,但预测的准确率不高,浪费了商业资源。物流管理的新兴趋势是强调渠道成员的联合机制,他们愿意交换运营和战略的信息,特别是内部需求和生产的信息,这样上游企业就不需要预测,流通方式也逐渐从预测基础向最终计量基础转变。
4.从功能集成到程序集成。在日益激烈的渠道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更快地响应上下游客户的需求,因此必须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运营,以流程化的运营体系进行运营。物流运作和活动具有跨职能和跨企业的特点,因此流程整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5.从垂直整合到虚拟整合。在传统渠道中,一些大型企业为了掌握渠道的更大权力,会进行渠道的垂直整合。事实证明,这样做并不成功,反而分散了企业的资源,削弱了主业。未来企业必须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管理公司,形成虚拟企业集成系统,为主体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虚拟一体化的趋势下,供应链系统得到了成功的发展,物流业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已经能够不断开发新的增值服务来满足主营企业的需求,形成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为市场提供更好、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
6.从信息保密到信息共享。在供应链管理的结构下,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必须与其他企业共享供应链集成所需的信息,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系统。
7.加强物流科学的研究。物流科学是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内容相当广泛,包括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流通科学、运输科学、仓储科学、市场营销科学、再生科学、机械、电子等专业技术。物流科学是现代大规模生产和流通的必然产物。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对我国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科学和理论的研究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中国物流现代化发展战略
在电子商务时代,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物流市场的供需分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1.明确管理物流行业的政府部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物流业的经营权也应该统一。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的物流业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但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物流业处于“小、多、散、弱”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过去,中国物流行业的管理和政策缺乏统一性和凝聚力。是时候成立一个具有统一协调职能的专门工作机构,组织所有相关部门,这就为物流行业的统一集中管理创造了条件。政府应加强对物流工作的领导,建立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统一全国物流发展工作,使我国物流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2.加强相关政策研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新旧体制并存的环境下,制定正确的政策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推进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政策,将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物流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快物流业发展。
3.制定国家储存条例和运输条例。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仓库法。过去,我国各流通部门也制定了关于仓储的管理规定,但只适用于本系统,非流通部门和非国有储运企业的储运企业无章可循,不利于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直接影响全国网络化运输的发展。
4.物流业的发展应加快改革步伐,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的道路。物流现代化的前提是专业化和社会化,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各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是在资金上支持现有物流设施的技术改造;二是在税收政策上,支持专业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配送网点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纳税;三是在城市交通管理上,支持专业物流企业为生产和零售企业同化社会化配送,形成一大批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内外贸结合的新型流通产业集群。
5.各地区应抓住机遇,及时建立和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配送中心,以抢占先机。
6.将老批发企业重组与传统储运企业结合起来,着力建设现代批发网络,完善商品配送中心功能,集集货、配送、仓储、运输、包装、咨询等服务功能于一体。
7.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网络布局。在市政规划中,政府应将物流作为整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统一规划。根据我国国情,发展现代配送中心应以现有的物流企业为基础,逐步发展大型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配送中心相结合,建立多功能、信息化和优质服务的配送中心。
8.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中国物流业应多渠道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中国物流管理的发展进程,尤其要注重环保技术和设施的引进。
9.注重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国内缺乏物流管理和配送中心运营的实践经验,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除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之外,物流主管必须加大力度,将原来对个人的技能培训转变为对知识库的系统培训,并建立“注册物流经理”制度。
10.重视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目前,我国许多部门和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或科研项目,但这些工作大多是分散的、独立的。物流行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相关部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根据发展要求开展专题研究,使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
第三,适应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水平也比较低。在发展电子商务时,既要考虑电子商务的特点,又要注重现代物流模式,才能顺利完成电子商务的全过程。
电子商务应该包括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管理,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业务关系的建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客户关系的维护等。因此,电子商务应从广义上理解,即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活动,不仅指基于互联网的交易,还指从原材料询价、采购、产品展示和订购到生产、配送、储存、运输和电子支付等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it)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
因此,如何采用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成为电子商务成败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社会公共物流体系(如邮政快递185等众多快递公司)满足了一些特定商品配送(主要是b2c网购)的需求,但由于自身业务碎片化,业务量相对较小,物流系统运营成本较高,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也较高,阻碍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配送体系和物流设施还比较落后, 并且基本上还在使用传统的储运模式,即人工账本库存管理,货物直接堆码或普通货架存放,物料人工或机械搬运或装卸。 这种物流管理和运营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经济用户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系统的要求。这种落后的物流体系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为了在中国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我们必须首先发展高效的物流和配送系统。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闲置的现有资源进行改造整合,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和支持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推动建立全国性、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配送体系,为电子商务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包括供应链上下游的所有业务流程。物流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最终会对传统物流产生冲击,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会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不仅要重视前端的网络平台,还要重视后端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必须配备具有物流配送的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