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背景下计算机专业供给侧改革探析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创业精神、创新理念和通用知识基础,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创造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一、双创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实践教育。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加强了计算机专业教育中创业与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表明,一个良好的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由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产学研组织协调机制、内外激励机制和支撑体系构成。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滞后于社会需求。比如,国内很多大学仍然以传统课程为主,很多大学尚未开设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课程,导致学生接触计算机发展前沿的机会较少,缺乏支撑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无法主动发现创新创业的新模式。
其次,在高校计算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还存在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学分转换困难、学生创业实践受学时限制等问题。目前,我国的学籍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和教师绩效评价制度不适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
三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教师不善于创新引导和积极创造创业条件。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法明确创新创业的目标。此外,教师会觉得传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正常开展,使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落实。
二,计算机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分析
从现状来看,计算机专业教育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所谓“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教育供给和人才培养入手,通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创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体要求如下。
(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
允许高校增设创新创业学分,可作为毕业考核内容。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其他高校加入创新创业学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并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
(2)加强学校和学院层面的指导。
积极响应总理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产学研结合,进行教育改革,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技能。从企业引进创新创业导师,邀请前沿“互联网+”相关企业代表为学生讲授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接触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重视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系统设计思维能力。
(三)扩大师资队伍,同时带领教师深入参与,号召学生积极配合。
在拓展教师教育改革路径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数量,更要关注教师的整体素质,以保证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路径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四)形成闭环,建立反馈机制。
首先,学生可以向老师、学校、学院和国家反馈。二是要有跟踪调查,可以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电话回访或委托专业机构检查创新创业实施效果等多种形式进行。
第三,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在高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不能急于求成,最终流于形式。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有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对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以以国家层面和学院层面为导向,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壮大师资力量等方式优化教育改革路径,从而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为我国人才的培养奠定教育基础。
参考
刘永斌,欧阳春平,杨小华,刘志明。“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学报,2016(14):15 ~ 16。
[2]苗芳芳。大学生创业的驱动因素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1):250 ~ 251。
[3]张莉。“互联网+”模式下Xi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05):109 ~ 112。
[4]林满峰。新形势下深化地方高校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泉州师院学报,2016,34 (03): 96 ~ 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