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生说:聂志宇教授给你讲过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突然手脚无力,说不出话,脸歪了。家人怀疑是中风,赶紧送医院。但是,到了急诊,这些症状又消失了。脑部CT、磁振检查,未发现脑出血、脑梗塞。这个检查没有问题,但是当时看起来像是中风。后来医生告诉我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让家里人百思不得其解。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什么看起来像中风?
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TIA,俗称“卒”。是无急性脑梗死的大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一过性失语、偏瘫、肢体麻木、头晕。与急性脑梗死不同,大多数TIA症状在5-10分钟后缓解,通常不到1小时,影像学检查不会留下任何脑梗死的影像学证据。传统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
TIA为什么会发生?
TIA发作常由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栓子脱落,或心源性微栓子(常见于房颤)脱落引起。栓子随血液流入脑部,栓塞一条血管后,突然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当栓子向远端移动或自行溶解时,神经功能恢复,组织学上无病变。还有一些小动脉狭窄或血管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如血压波动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狭窄远端血流减少,进一步导致脑功能障碍。
哪些人容易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和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是相同的,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肥胖和家族史。男性更常见。4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TIA和脑梗死的风险逐渐增加。
TIA有什么危害?
任何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都显著增加。脑梗塞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其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因此,TIA是脑梗死的危险信号,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必须立即去医院。
TIA和脑梗塞的早期症状也很相似,只能通过脑磁共振成像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区分。虽然TIA的症状可以自行恢复正常,但也不能忽视。由于TIA患者复发或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非常高,因此TIA患者在发病后第二、七、三十、九十天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分别为3.5%、5.2%、8.0%、9.2%。因此,一旦怀疑是TIA,就要去看医生,找出病因,进行适当的内科或外科治疗,防止以后发生急性脑梗死。
如何鉴别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多种临床表现。不同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不同。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失语和四肢麻木,以及头晕、恶心和呕吐。这主要与患者缺血血管和脑组织的位置不同有关。
大脑的血液供应负责两个血管系统:一个是颈内动脉系统,另一个是椎基底动脉系统。根据受损的供血系统和脑组织,TIA的症状也有很大不同。
颈内动脉系统为我们大脑的前三分之二供血,它的供血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脑中动脉,一部分是大脑前动脉。这个系统有问题。病人可能有一个肢体短暂的笨拙或虚弱,一个肢体短暂的麻木,一张脸歪斜。可出现短暂的单眼失明和视力模糊;也可能有短暂的口齿不清,甚至不能说话。
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负责我们大脑后面1/3(包括脑干和小脑)的血液供应。如果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耳鸣。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障碍、视野缺损或复视,即复视。如果基底动脉段受累,患者可能会突然失去知觉。如果累及脑干的延髓段,患者可突然声音嘶哑或不能发声,有的可伴有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如果累及脑干网状结构,患者就会出现跌倒发作。发生跌倒时,多数患者在转头或抬头时可突然倒地,但不会出现意识障碍,跌倒后能自行站起来,事后也不会出现四肢无力。患者也可以出现短暂的完全失忆,患者可能会突然短时间失忆,但可以知道当时的时间和地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我该怎么办?
一旦怀疑TIA,应立即拨打120,到有卒中中心资质的医院就诊。医生会在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辅助检查的基础上,结合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做出TIA的诊断。TIA一旦确诊,就要找到病因,预防复发。
首先,排除无脑出血后,对于非心源性TIA患者,建议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对于心源性TIA患者(伴有房颤、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人工心脏瓣膜植入等。),建议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如果发现颈动脉狭窄,可能需要手术。
其次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TIA?
对于从未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来说,预防的关键是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或将其降至最低。如通过饮食、体育锻炼或药物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戒烟、减肥等。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注意健康,远离这些高危因素。
专家名片
聂志宇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专长领域:脑血管疾病的急救、规范化诊断和二级预防;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癫痫;头疼;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
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执行主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第四届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急救分会心脑血管病组委员,第六届世界卒中大会(WSC)委员,上海市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病组委员,白求恩医学专家委员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专家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卒中杂志》编委,《中国神经免疫学与神经病学杂志》编委。
工作以来,主持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辽宁省教委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项目等,发表论文120余篇,编审图书16册。本人在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年,积累了丰富的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的治疗经验。我成功地诊断和抢救了多名重症脑卒中、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等疾病的患者,给奔波于多家医院的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股外侧皮神经炎、特殊类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明确诊断,解除了他们的烦恼。
文|神经内科
图|以上均为版权图。
编辑宣传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