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宽容和自由的思考

很久没有看过让我想写好书评的书了!不是说我看的书不好,而是我看的大多是小说或者散文。感觉想写也写不了多少,只是有一个很短的评价分数。但是《宽容与自由》真的是一本让我看了之后觉得很感动的书,忍不住被胡适批判。

其实胡适只在历史课或者电影电视剧里有印象,所以我只知道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但我好像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一部作品,我好像也没有机会接触到。

但机缘巧合,朋友给我介绍了几集《舌尖上的中国》,是陈晓卿作为嘉宾执导的。看完之后,我被陈晓卿的演讲深深吸引了。节目中他提到很喜欢汪曾祺的书,所以我找了一些汪曾祺的作品想看。我选的第一个是“一定要热爱某样东西”。结果他一开始就写了《昆明的雨》。

看完这本散文集,不禁感叹汪曾祺对生活的热爱。字里行间有一种乐观的态度感染着我,也让我很快选择了第二本书《活得有趣是一个人永远的好天气》。我承认有时候选书的时候会看标题,事先也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原来这本书是散文集,但里面的作者都是现代人!它让我大开眼界,我觉得文章可以被选编进中学语文课本,但我也庆幸没有被选编。否则,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猜测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真的会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把阅读变成一项任务,文章也不会很香。

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朱自清、老舍、鲁迅的杂文,还有梁实秋、丰子恺、林、周作人的著名杂文《活得有趣是一个人永远的好天气》,真是奢侈!想想那个时代真的很华丽!他们有的描写细致入微,有的语言严肃务实,有的幽默风趣。最有意思的是老舍写的《四君子》,让我捧腹大笑。特别推荐!

正是由此,我读了胡适、差不多先生、辜鸿铭和妇女问题这三篇散文。看完之后,我特别喜欢他的文笔和思想,于是决定先把汪曾祺先生的书放在一边,然后再看,匆匆忙忙看完了胡适先生的书。我选择了《宽容与自由》作为第一本书,所以我准备写一篇正式的评论。前戏太长了吗?

《宽容与自由》实际上是胡适在各种场合的发言和在刊物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的合集。他的作品分为六大类:自由主义、新文化运动、新闻自由、妇女解放、好政府、中国青年精神。因为是合集,所以每篇文章篇幅都不长,语言通俗易懂。有些比较口语化,因为是演讲,就像他在跟你说话一样。

这本书启发我最重要的是书名《宽容与自由》。他提到,他的一位历史教授乔治·林肯·伯尔(George Lincoln Burr)教授告诉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在文章中,他也举了例子,做了更多的解释。当然,他是从政治出发,在生活中启发了我。在生活中,经常会有和别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生活习惯。其实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就是接受对方的差异,不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评论对方做法的对错。这也是给别人自由。与人相处有时难免期望“步调一致”,但或许大多数情况下并无必要,容忍一些不和谐也是可以接受的。

里面的大段大段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我把它们都写下来,就像抄一本书一样。

书中对年轻人的警示很真诚,很精辟,我觉得他的思想到现在真的可以用来鼓励和教导大家。其中提到思维方法,提到“思维是有组织的、系统的、有方法的。”他提出了管理我们思想的五个步骤。他的五个步骤和做研究的步骤是一样的,就是“困难发生后,确定困难,然后假设困难的解决方案,判断和选择假设的结果,最后确认结果。”正因如此,他建议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即“注重事实、假设和证实”。他还提到,中国的年轻人不注重思想的运用,我认为这一点还是欠缺的。

他还给社会上的年轻人开了药方:“第一种药叫‘问题丹’;第二种药叫‘息粉’;第三种药叫‘信心汤’,特别有意思。他告诫年轻人要保持进取的心态,要有自己的爱好,对生活要乐观自信。此外,他提到中国年轻人的人生观有三个要素:“第一,要有批判精神;第二,要有冒险进取的精神;第三,要有社会进步的观念。"

给中学生的建议谈到了良好习惯的形成。他提到了“勤奋与温柔”,意思是努力工作,脚踏实地;谨慎小心地对待事物;不发脾气的冷静态度;要有耐心,不要着急,不要轻易下结论。我觉得这些话特别有启发性。虽然不容易知道,但是超出这个目标,对培养自己的习惯还是有帮助的。

胡适也提到了选专业的想法。他用自己的经历作为例子。他哥哥想让他学习采矿或早期铁路。到了美国,他首先选择了农学,这样可以给家里省钱。结果他发现农学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最后转到文学院。

所以胡适给学生的建议是,选专业要遵循社会标准和个人标准。社会的标准是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个人的标准是你想学哪个学科。但在他看来,这两个标准中,要按照自己想学的专业,根据自己“相近的气质和能力”来选择,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我能想到很多家长会想“孩子懂什么,孩子的选择一定是好玩的,以后就业怎么办。”但我也在想,是不是因为孩子的成长太简单了,充斥着论文和补习班的生活,似乎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全的环境,让他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眼中看似“活得好”的活法评判标准也变得单一了。这是不是也证明我们的包容力不够?

最后一部分我想表达的读后感是书中的女性解放思想。胡适用了许多中外历史事件、文献、中西比较来表达中国妇女的地位。当然,有些比较因为时代不同,和现在不一样,但也可以作为了解那个时代的资料。他讲了一个“贤妻良母之外的人生观”,就是“自力更生”。女性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不依赖他人。

我很难同意这一点。我觉得一个人一定要学会独立,就是不会认为自己依赖别人的心态。而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应该首先是“人”,而不是女儿、妻子、母亲,而不是过去那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然后扮演不同的角色。现在很多女人都这样。我身边有很多独立的女性,她们有着独立的价值观,有条不紊的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爱好,平等互利的和伴侣相处。现在女性的地位已经不是那个“视女性如牛马”的时代了。胡适在书中对女性说:

我不仅讲了女性的地位,还讲了贞操、离婚、自由恋爱等方面。感觉他比某些现代人更现代,三观很正,让我觉得很感动。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获得更多权利,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因为有男人和女人不断为女性权益而斗争,我们现在才基本上平等。这也让我想起了一部英国电影《妇女参政论者》,我看过。一些女性一直在呼吁女性拥有选举权,她们执着,无论是被丈夫赶出家门,还是被周围人鄙视,甚至是牺牲生命。

现在舒适的生活,现在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比如教育),是我们的前辈所渴望和争取的。那我们为什么不珍惜呢?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真心推荐给大家,希望有更多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