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站,站着说话?
王阳明修德、立功、立言,被誉为“真三仙”。他不仅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而且能上马打仗,下马写字。曾任明朝南京政府兵部尚书,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
立德
为了良心。王阳明说,良知是自然之灵。这些精灵,天生的,变成了鬼,变成了皇帝,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真的和事情没有关系。如果一个人恢复了正直,他就什么都不欠了,他也不想跳舞了。我不知道天地间有什么欢乐。
一个人如果能完全达到良知,完全回归本心,就能获得天地间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天地通达,四肢通畅。
建立/创立一种理论
心学,作为儒家的一个流派。最早可以追溯到孟子,但北宋的程颢开创了它,南宋的陆九渊开创了它,并与朱的理学相抗衡。到了明代,王守仁(本名阳明,以下王阳明即此人)首先提出“心学”一词,并提出心学的目的是“致良知”。
四句教是王阳明心学的精辟概括。王阳明晚年说“无善无恶身,有善有恶行,知善恶是良知,除恶为善是作风问题”。一般认为,这四句话是王对其大半生学术思想的概括。
他明确指出:心的本质是晶莹纯净的,没有善恶;但观念一旦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辨别善恶的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家学说的一个重点,就是“行善除恶”。真的是画龙点睛,简单直接,不偏不倚,虚有其表,直中要害。每个人的胸中都有一个圣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良知。只是有些人的良心被恶习和欲望掩盖了。所以王阳明教我们“做良心”,他所做的功夫,其实就是发现初心,实现良心的过程。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所为体现所知。古人说,应该做到的不是叫丑,而是不叫恶。一个人的“知”是对是错,是丰富还是匮乏,是不是与“知”和“行”相悖,都要用行动来验证。客观地说,这叫观其行而不只是听其言。其次,知行合一强调的是知行同步,即强调心中明白,行动中看见,两者之间容不得一毛。思考和行动没有时差。不是有些人理解的“想好了就跟着做”,也不是别人理解了慢慢明白了道理再心平气和的付诸实践。不要小看这个想法和线下的时差。这种“差异”往往会让成功落空,甚至丢掉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