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有效备课构建有效教学

总结:备课是老师用全部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成长。备课和写教案不一样。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活动,任何形式的备课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课堂教学。备课的关键是思路和方法,恰当的备课形式对教学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改革,探索,有效备课

课程改革在发展,教育在发展,科技在发展,社会在发展,所以有效教学的标准和内涵也将处于辩证发展之中。有效教学将永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有效备课。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课,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如何有效备课呢?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备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备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准备第一本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教师要考虑如何使用。从备课的过程来看,教学设计一定来源于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对教材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设计出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明确备课在本书、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重点,设计立体化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突破重点的思路;想想我们是否设计了贴近学习情境的实用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创新点和德育点;你有没有设计合理的习题、考点、板书、课堂测试、作业?使课堂扎实有效,脉络清晰。深入挖掘教材,有效利用教材,是有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材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材”的过程。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备课的时候,老师要钻进教材,要有自己的研究、解读和思考,但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思考,讲出新意和深刻的含义。否则老师思想僵化,学生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课本,超越课本。“教科书不过是个例子”(叶圣陶)。灵活改编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口味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的新趋势,吸收生活中的新鲜素材,并及时整理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总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让学生充分发展,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在课前有效地备课。凡是预见到的都是成立的,没有预见到的就要废除。我们的备课要备好用好,要教和学都有好处。

第二候补学生。学生不是白纸。他们从不同的来源获得信息,并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纠正,让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当老师的乐趣和辛苦。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所以备课的重点往往是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训练。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还要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始终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比如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学过程是否给学生的自主活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等。总之,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备课的每一个环节都真正思考学生的发展,思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涌动下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归生命发展的本质。

第三种备份方式。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课堂顺畅有序,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从而创造高效的教学。比如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尝试构建理论知识的过程,循序渐进,逐步突破。或者给学生一个任务,驱动他们自主探索。学生必须独立探索和分析,才能最终自己解决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参与,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和运用能满足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传授新知识时,要充分发挥教、说、议的有效性;培养技能时;有必要选择练习法、实验法等。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把握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抓住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比如侧重概念理论总结的知识内容多采用讲授法,侧重探索过程的知识内容采用实验、演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例如,该教学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递信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但片面使用这种方法会阻碍学生直观记忆能力的发展,不能完全形成学生的技能。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因此,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不应简单化。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从教材需要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以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遍准备练习。正如古人所说,说话的贡献是有限的,之无贡献。实践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实践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起着监控、巩固和反馈的作用。备课时要注意习题的设计,避免机械、重复、单调。我们应该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具体来说,就是要目的明确,服务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关,数量适当,难度适中,多变多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完成练习的内在动力。比如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一般要求学生把基础知识全部做完,允许学生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题;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一般会设计开放式作业,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与家人朋友交流。

第五,准备情绪。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人的活动能力;负面情绪会降低人的行动能力。情感因素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教师要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采取各种方式方法,了解、分析、记录学生的情绪变化,调整方法,制定相应的措施,千方百计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在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理想的、非常高的情绪状态。新课程教师必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安全、人性化的教学情境,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需求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尤为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相关的事物,从而唤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考和探究的理想状态。教师要通过创设比较性问题情境、程序性问题情境、思考性问题情境、趣味性问题情境、经验性问题情境,创设各种新颖、灵活、巧妙、有趣、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水平,以不断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能引起学生思维“高峰”的条件和机会,从而引起学生的高度兴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开放性、多向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灵感或准灵感的最佳状态,期待“奇迹”的发生,以探索课堂教学的高潮。通过演示和多感官参与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真实内涵,增强学习欲望,提高学习乐趣。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科内容、课程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六,做好自己的准备。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说:“我认为人类最有用、最不完备的知识是关于‘人’的知识。从哲学的角度,深刻地强调了人要充分认识自己作为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教师在处理自己的问题时充分了解自己。教师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反思和设计自己。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认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充分体现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减少到最低点,以最好的心态和形象投入到教学氛围中,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中吸取有价值、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要把教学内容和自己的个人特长、性格特点结合起来,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风格。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教学风格的有效性。新课程教师要在认真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挽回损失的效果。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个人优势和能力特点,准备好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己的弱点。

第七,准备反思。老师根据上课情况自查。每次课后,教师要花一段时间回忆上课内容和学生的出勤情况,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课后总结的基础材料,供以后教学应用;第二种是老师之间的交流,即课后老师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并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记录为数据。要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共性问题,找出上课过程中的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避免重蹈覆辙。开好学生座谈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无法准确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通过研讨会邀请学生发表意见可以反映某些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要怕医疗。他们应该虚心要求学生以求道者的身份发言,少听表扬,多听批评,尽量不要为自己辩护。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还可以加强师生关系,听到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真实意见,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对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