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企业物流管理大专毕业论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国际化;法律;宏观调控
环境立法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一个新名词——物流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的交易时间已经等于或接近于零,未来物流时间将占流通时间的90%。物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制约着未来的经济发展。可以说,现代经济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水平。走向21世纪的物流技术,既是企业战略的“商务物流”,也是实现向全社会供应物资的“社会物流”,进而是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多元化网络所必需的“全球物流”。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商机,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国际物流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物流业将呈现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的特征。
最近,物流成了社会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随着这个名词的过度炒作,暂时形成了一个误区,就是物流似乎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什么特殊的政策来支持。2002年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接受了“入世后产业对策”的研究课题。这是中国首次启动物流行业运营政策的制定。经过调研,协会出了一个初稿,要求有关部门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降低税率、统一纳税、降低土地开发成本等。,作为发展物流业的支持。这份初稿确实反映了当前业界的普遍看法,但最终被相关部门否定。为什么?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面对国际市场的产业政策调整会直接涉及到管理理念的改变,比如政府放弃对市场供求的控制。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从市场开放的角度看待入世和产业国际化,还要考虑如何在管理理念上适应入世带来的变化。在制定产业政策时,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为最广义的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直接干预经济。物流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当前的当务之急,但它不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面对国际竞争环境,政府不需要任何特殊支持。政府应该从宏观上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管理,打破地区之间的壁垒和部门垄断,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良好环境来扶持这一行业。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现代物流一般是指原材料和成品从起点到终点的有效流动及相关信息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分拣、配送、信息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这是一场观念的革命。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资运输,而是涵盖了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包括制造前的原材料运输和商品销售前的仓储,并增加了一项传统运输行业从未有过的、对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都有积极影响的功能——配送。产品制造商可以要求运输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数量将原材料直接送到制造车间,这样就不需要建仓库存放材料;产品厂家可以根据卖家的销量直接给商场发货,让商场无仓运营。生产商和销售商不仅省去了仓储的麻烦,还“以销定产”、“以销定货”,避免了大量资金被占用,减少了积压和滞销商品,最终让利于消费者。这个行业几乎横跨所有部门,包括运输、仓储、内贸、外贸等。,并受到多部门的制约,需要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加入WTO后,中国市场将与世界市场紧密相连,物流也将面临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密不可分,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从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来看,国际物流远远超过纯国内物流。全球物流运作的环境远比国内物流复杂,可以用四个D来概括:距离、单证、文化差异、客户需求,即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物流活动更长,单证更复杂,产品和服务中客户需求不可预测,要满足各种文化差异的需求。国际物流的复杂环境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完成周期长、运作方式复杂多样、物流系统一体化、重视联盟作用。
物流业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需要各种法律法规的指导和支持。1990年,日本颁布了《物流法》,极大地促进和保障了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在实践中取代了国内运输法的地位。目前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立法条件还不充分,但需要尽快积累。要根据物流业的实践,尽快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标准、有世贸组织规则支撑的各项法律法规。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物流市场的准入条件和资质没有法律可循。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物流公司也纷纷入驻国内市场。由于这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国际物流经营者法律地位和风险责任的变化,为保证市场有序发展,便于管理,应尽快建立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的民法和工商登记法只是对运输代理企业的开业做了一些规定和细化的要求。国内现有的物流从业者多为第三方物流商,其原始身份多为运输代理和货运代理。在这些企业向国际物流从业者转型的过程中,其法律地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比如在现有的合同法中,对于运输合同和仓储合同都有确切的规定。在这些传统的合同当事人中,承运人或仓储方需要是实际管理运输和仓储的人,运输代理人或仓储代理人只能作为托运人的代理人订立合同。代理人必须有委托书,并根据授权范围以委托的名义签字,对委托单位直接产生权利和义务。托运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纠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代理的规定,承运人与委托人之间的纠纷适用合同法和海商法。在现代物流中,这些原始的代理人成为合同的当事人,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合同。现代国际物流是生产企业和储运企业之间利润整合的最佳渠道,也是生产企业和储运企业之间经营活动有机衔接所必需的系统综合和总成本控制。物流的服务者不再像以前的代理那样只把佣金作为自己的利润,而是有了自己新的利润来源和新的权利义务。相应的,物流方的投资风险和责任风险在增加,责任范围在扩大。不再对代理行为负责,是作为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责任限制也可能丧失。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难度更大,涉及资金多,责任风险大。因此,物流从业人员的资质限制对规范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在美国,物流行业的审批制度相当严格,物流公司的注册资本都有相应的规定,公司的财税制度比较特殊,公司经理也需要有一定年限的经验。规范物流行业资质,将为我国物流行业未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关于物流行业的行业标准,我国没有合适的法律或国家行政。国际物流业务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尽快明确物流从业人员的法律地位、责任范围和责任限制。国际操作的另一个复杂点是,国际操作需要的文件数量多而复杂,操作形式多而难。要尽快建立全国物流协会的标准交易条件和操作规范,制定统一合法有效规范的文件。在这方面,日本等发达国家成熟的法律法规值得借鉴,但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从行业的纵向来看,现代物流业向国际市场的发展,会促进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运输行业的发展,也会对跨国公司的国际贸易和经济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应地,它的发展也受到许多其他专业部门的制约。在中国传统的管理法规中,碎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物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规模经营,也让国外物流从业者对中国内地市场望而却步。比如在中国,每个省只有一部公路法,这让跨省经营者无所适从。铁路和海运集装箱的标准不一样,增加了相应的成本。各部门应根据WTO的国际惯例,完善自己的专门法律法规,消除弊端,对国际物流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
专业部门也要根据国际信息社会的快速变化,在立法上走在时代的前面。电子商务是促进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但我国的网络法律相对落后。比如我国电子认证没有统一标准,电子签名法出台过于落后,不利于网络经济的有效管理,也会影响物流的发展效率。此外,建立各种程度的自由港和保税仓库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将为国际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货物,增加港口航班密度,同时吸引国际物流向港口中转,有利于将港口建设成为国际物流网络的枢纽,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
中国的物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也使我们能够吸收他人的经验,使行业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比如物流行业引发的环境问题,将是未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外现在非常重视3R原则,即减少、再利用和再循环。[1] (P.41-43)如果说物流行业对包装材料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那么在回收再利用方面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确定对汽车排放的控制,明确规定测量方法和限值标准。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际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应该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方面。
随着入世后市场的开放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变化,物流业面临着国际化的大发展,需要更加科学、合理、高效、透明的政策和法律环境。现代物流业立法成为当务之急,需要突破性发展,从根本上改善物流业法律环境,全面构建立体物流网络,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国际化腾飞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二、探索绿色物流的理论和发展路径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的程度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也面临着环境问题。必须从环境的角度改进物流系统,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这是21世纪物流管理的新趋势。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各种措施。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交通;绿色包装;绿色配送加工
绿色物流是指在抑制物流对环境的危害的同时,净化物流环境,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利用和保护。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物流系统需要从环境角度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体系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发展与物流、消费者生活与物流的单向关系,形成既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又能抑制物流对环境危害的物流体系,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整体和长远利益,强调全方位关注环境,体现企业的绿色形象,是物流管理的新趋势。
一、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威胁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求的过程。1987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 * *有未来》研究报告指出,当今时代的资源开发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一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也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维护自然环境,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形成物流与环境的互补关系,从而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实现环境与物流的* * *共生。
2)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在再生产过程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价值转化和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个系统,自然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然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未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导致整体社会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当前和局部利益,环境效益关系到宏观和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研究物流与生态系统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条件下,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和协调发展。
3)生态伦理理论生态伦理迫使人们深刻反思物流过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为了人类健康安全地生存和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该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中获得道德支持的。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管理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企业,都应该加强物流管理,构建绿色物流发展框架。
1)政府绿色物流管理措施管理发生源:主要管理物流过程中环境问题的来源。由于物流活动的增加和配送服务的发展,在途车辆增多,必然导致汽车污染的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源头:(1)制定相应的环保法规,限制尾气排放和车辆类型;采取措施推广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推广使用低污染车辆;限制车辆产生的噪音。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不断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例如,北京市颁布了两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还对现有车辆进行了改造。在鼓励车辆更新换代的同时,采取了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污染物排放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处理后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
运量管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由自用汽车运输向营业卡车运输转变;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 * *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建设;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网络,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率,尤其是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货物流量,有效消除错时运输,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交通流量管理:政府投入相应资金在城市中心区建立环形道路,制定相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使交通管理系统现代化;实施公路与铁路的互通式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广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营绿色物流的倡导,强化企业的绿色管理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从而形成自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绿色运输管理发展* * *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指由多个企业共同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给某个区域的客户配送,主要是指某个区域的客户需要的物品数量少,使用的车辆没有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 *同配送可分为两种:* *以托运人为主体的同配送和* * *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同配送。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 * *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型批发商,如果他们各自的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的多批次和小批次配送要求。采用* * *同配送,发货人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人可以统一验货,达到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来看,尤其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制约,由于运输量小、效率低、车辆使用多、业务单一承包,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受到限制。如果我们互相合作,采用* * *同配送,通过信息网络筹集资金、大宗货物、提高车辆利用率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 * *随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达到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采用联运方式:联运是指吸收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优点,有机结合,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方式的一种商品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接各种工具的共同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所以要求装载工具和包装尺寸要标准化。由于全程使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联合运输方式的优势在于:它克服了单一运输方式的固有缺陷,从而保证了运输过程整体的优化和高效;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的角度,有效解决了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的紧密结合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作。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除供需双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向供应商或需求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范围考虑物流合理化,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合理利用和配置物流资源,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复杂、增加企业负担、增加城市污染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分布大大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减少了大城市的运输车辆数量,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此外,企业还应使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材料作为各种交通工具的动力,如液化气和太阳能作为城市交通工具的动力;或者响应政府号召,加快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
绿色包装管理绿色包装是指使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包括:推动生产部门采用尽可能简单的、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和现代化:确定包装基本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块化。包装模块标准确定后,进入流通领域的各类产品都需要按照模块规定的尺寸进行包装。模块化包装有利于小包装的收集,集装箱和托盘用于包装和装载。如果包装模块能够与仓储设施和运输设施的尺寸模块统一,也将有利于运输和储存,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包装的大型化、集装箱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储运过程中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成本,保护货物。例如集装箱、集装袋、货盘和其他集装箱通道。
多次使用、重复使用的包装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对返回使用没有特殊安排;采用周转包装,可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将一次性使用后的包装转化为其他用途或简单处理后再转化为其他用途;废弃包装材料被回收并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成新材料。
新型包装材料和包装用具的开发:发展趋势是包装高度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绿色配送加工配送加工是指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标价、贴标、商检等简单操作。,适用于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物品。流通加工生产率很高,也是流通部门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的领域。绿色配送加工主要包括两项措施:一是变消费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通过规模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比如餐饮服务行业集中加工食品,减少家庭分散烹饪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造成的废弃物污染。比如流通部门对蔬菜进行集中加工,可以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的倾倒,以及相应的环境处理问题。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废弃物物流的管理必然导致未来大量废弃物的产生。虽然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快垃圾处理和控制垃圾物流,但从整体来看,大量垃圾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垃圾处理困难,并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枯竭和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全球环境的维护。
废旧物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并配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理流动。废旧物流的作用是忽略物品的价值或者物品没有再利用价值,只从环保出发,焚烧或者运到特定的地方堆放掩埋。为了减少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处理后回收)和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料)。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废物回收体系。要实现上述目标,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角度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回收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实现效率;供应链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和流通的所有人的利益;循环物流要追求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的效率,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