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思考?
莎士比亚的确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既有悲剧也有喜剧。可以说他的剧作包含了非常深刻的含义。就像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一样,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如诗人般的激情对话,如哲学家般的深刻思考,其中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就是代表。
悲剧有其独特的魅力,古希腊的剧作家如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等都以悲剧著称。一个不朽的“俄狄浦斯王”被后人研究了千百年,但其奥秘无法穷尽。心理学、宗教、文学都受到了这部剧的启发。莎士比亚的悲剧是另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他可以和古希腊多产的作家相提并论。这些作品像喷泉一样不会干涸,总是让我们思考生命乃至宇宙的意义。
我认为悲剧应该具备以下四个要素。无论是哪种悲剧,这四个基本要素或多或少都能找到。第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第二,人的缺点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悲剧。第三,与所谓的缘分无关。第四,悲剧人物理想人格的彻底幻灭,通常以悲剧人物的死亡而告终。
《奥特罗》中明显的悲剧元素是奥特罗性格的缺陷。只要人家吃醋。但这部剧的悲剧不是奥特罗的性格造成的,也不能归咎于邪恶的可汗亚果(我甚至喜欢这个敢于剖析自己心理的阴谋家)。在剧的开头,我们就能感觉到奥特洛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苔丝狄蒙娜不认识奥特洛。她喜欢奥特罗的原因很简单。她喜欢他传奇般的经历。总之,她只喜欢浪漫的理想。当雅戈的妻子警告苔丝狄蒙娜要小心奥特洛的嫉妒时,她说:“我想他是被出生地的阳光吸走了。”而且奥特罗有点明白为什么他的妻子喜欢自己,或者说他对妻子的爱是天生不安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对苔丝狄蒙娜又爱又恨又怕。最后,亚果只是扮演了一个导火索的角色,把这段虚假、不信任、不稳定的爱情吹得粉碎,而真正的爆粉却在奥特罗和苔丝狄蒙娜身上。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悲剧有点主角自责的味道。也许这种惩罚太重了——以男女主人公的死亡而告终,所以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瑞亚王的悲剧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见到。毕竟,我们认为家庭纽带是最温暖和最牢固的。但要注意该剧的背景,充满了权贵的宫廷政治斗争。政治可以让一切变得肮脏,追求唾手可得的权力和财富可以让人变成恶魔。西方有一个讨论人性的故事。有一个善良的牧羊人,绝对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是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戒指,戴上之后就可以隐形了。这样牧羊人就可以做以前做不到的事了。终于有一天,他进了皇宫,勾引了皇后,并密谋杀害国王。从此,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暴君。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没有得到魔戒,他一定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叔本华说人无时无刻不有邪念,其实是有道理的。关键是人有时候没有作恶的能力。瑞亚国王悲剧的根源可能就在这里。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代表作《混沌》是根据瑞亚国王改编的。故事的背景是日本战国时期,让我们感觉更加真实。如果是和平盛世,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没有权力的普通人身上?。其实我们看看历史就会发现,父子兄弟为了权力而互相残杀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瑞亚王》的悲剧在于人性的堕落,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中始终在反思人性的本质。《瑞亚王》的结局是悲剧的,但是注意,如果我们稍微改变一下结局,悲剧可以一下子变成喜剧。如果最后,瑞亚国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还活着,瑞亚国王没有死,那么这就是大团圆结局,悲剧可以变成喜剧。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也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悲剧。结局可以这样设计。伪君子安斯多夫成功霸占了奥尔贡的财产,他的女儿玛利亚娜不得不嫁给安斯多夫。玛丽娅娜的情人瓦尔莱尔因试图暗杀安斯多夫而入狱,奥尔贡的妻子因悲痛而死,奥尔贡成了乞丐。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这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但似乎并没有涉及到悲剧的根源。
《麦克白》颇像古希腊悲剧,强调命运嘲弄人。麦克白曾功成名就,但他相信了三个女巫的预言,最后都应验了,但麦克白也毁了。这让我想起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王》。人的行动受到上帝的干涉,当然也反映了主角性格的缺陷。但是《俄狄浦斯王》几乎没有说明俄狄浦斯王的人格或者他的性格必然会毁灭他。可以说,俄狄浦斯是一个善良的人,当不可避免的命运降临时,他无力逃脱。也许悲剧的悲哀体现在人的天真与无助,悲剧的美好体现在主人公的挣扎,虽然看似徒劳。
可见,悲剧中必然会有痛苦和死亡。人们喜欢悲剧,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悲剧的主角,因为和悲剧一样,人的生命也要随着死亡而结束。但悲剧不是悲观的,我们的结局是必然的,只是在一个短暂的悲剧中,表达了一种不妥协的永恒精神。所以,明知道理想遥不可及,我们还是执着的追求,明知道人无完人,但是我们还是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明知道缘分无常,但是我们一点都不害怕。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不是生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