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源码运动和基金会的起源与发展
在国外,开发早期软件的有识之士在1984提出了自由软件运动的计划。这个计划对于当时或者现在利益泛滥的社会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软件程序员应该开放自己的产品——软件及其代码,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分发、研究和学习。这是* * *资本主义在电脑上的实现吗?
当然,自由软件的出现是有原因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软件的代码代表了软件的核心和基础,在当时的观念下是软件厂商赚钱的生命线,所以大家都通过版权严格保护自己公司设计编写的代码,很多人也可以通过给自己的代码加上软件版权来维护和获取个人利益。虽然这个版权计划的初衷是好的(保护和鼓励创作者),但是在现代社会,很多微小的不平衡都会被人抓住并放大。由于软件版权与个人利益紧密相连,当时太多的软件开发者不得不在自己的代码中加入软件版权保护。加入版权后,其他人不能再免费获取软件源代码进行学习和研究,甚至要为获取软件付出一定的经济利益。软件是一种特殊的实体,它是一种信息载体。在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已经非常迅速,人们可以通过获取信息迅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给自己带来进一步的好处。但由于软件著作权的过渡性使用,软件知识的信息流通出现倒退,从而因为几个人的个人金钱利益而影响到所有从事软件行业的人的知识利益。
由于不满当时大量软件通过大肆添加版权保护而与金钱挂钩的现象,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简称Richard Matthew Stallman)首先发起了自由软件运动(Stallman想对所有商业软件发动战争,让人们可以自由享用)。
自由软件运动的主要项目是著名的GNU项目。因为每个计算机用户都必须使用操作系统,而当时还没有免费的操作系统,所以斯托曼在1984开始了一个宏大的计划:打造一个完全免费且免费的兼容Unix的操作系统GNU(GNU的不是Unix!GNU不是UNIX,GNU指的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角马)。
在这个计划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帮助他。斯托曼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自己完成了一个GNU软件——GNU Emacs(一个编辑器,类似于一个集成开发环境)。EMACS非常强大,副本可以自由分发。很快,EMACS在各地传播开来,人们开始帮助EMACS添加一些新功能和修复错误。渐渐地,EMACS变得越来越完善并被广泛使用,EMACS成功了。
由于EMACS的成功,在1985,斯托曼建立了一个基金会:FSF(自由软件基金会,网址:http://www.fsf.org)来筹集资金帮助开发GNU项目。
FSF成立后,接受了许多制造商的捐赠和赞助。斯托曼开始用低工资雇佣理想的软件工程师在GNU项目中编写自由软件,而他自己是没有报酬的。
1985年9月,斯托曼正式发表了著名的gnu宣言(http://www . GNU . org/GNU/Manifesto . html),更详细的阐述了GNU计划。
1989年,斯托尔曼和一群律师起草了广泛使用的GNU GPL (GNU通用公共许可证),创造性地提出了“反版权”或“版权归左”和Copyleft等概念。
与此同时,GNU项目中的GCC(GNU C编译器)也因为其优越的性能和自由度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了1990,GNU计划的所有重要组件都已经基本找到或者写好了,剩下的就是操作系统的内核(内核系统的编写一般都是极其复杂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斯托尔曼的FSF当时并没有开发的手段和能力)。
1991年,芬兰大学生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简称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在GNU GPL规定下发布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内核,命名为GNU/Linux或简称Linux。这一计划赢得了全球众多开发者的参与和支持。这个计划做到了过去商业软件认为自由软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利用分散的开发者和团队,没有严格的管理和规划,通过互联网开发出像内核系统一样复杂的软件。
在商业软件方面,人们在自由软件运动中看到了很多好的项目,一些人开始寻求自由软件的商业化。然而,斯托曼的自由软件运动强调商业不能凌驾于自由软件之上,GNU GPL发布的软件不太可能是过去软件厂商的制造模式。这种想法和限制对当时的软件公司来说是困难的,所以一般公司都不愿意使用和加入自由软件(即使自由软件很强大,他们还是有一定的顾虑)在自由软件方面,全世界很多自由软件开发者都没有像Stallman那样讨厌商业软件(毕竟这是很多开发者的生计)。因此,一些人开始寻求一个更温和的概念。
1997年,美国计算机黑客埃里克·史蒂文·雷蒙德(Eric Steven Raymond)在其著作《大教堂与集市》(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中首次提出了“OSS”的概念,并用一系列论文对其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Raymond并不强调用自由软件完全取代现有的商业软件,而是强调这种新的开发模式——开源开发模式,通过自由软件,尤其是Linux的巨大开发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因为它可以快速提高程序本身的质量。
Raymond的论文很快得到了一些大公司的响应:网景的高层在阅读《大教堂与市场》时,很受启发,宣布他们的网景浏览器(Mozilla项目的前身,现在著名的Firefox浏览器是Mozilla项目的成员)于6月5438+0998 65438+10月开源。
1998年2月,Raymond成立了开源促进协会(网址:http://www.opensource.org),提供Oss的定义和认证。
1998年8月,微软意识到必须应对Oss运动的冲击,以至于其工程师写下了著名的万圣节文档。然后,这份文件被泄露并公之于众。这份文件描述了微软对付Linux等开源程序的卑鄙手段和险恶用心,全世界一片哗然。
1999,Sun、HP、IBM、SAP等公司宣布开始使用或销售Linux,大公司开始加入Oss运动。这个时候,开源软件运动才真正开始兴起。Oss运动可以说是自由软件运动的一个分支,但两者的区别并不明显。总的来说,自由软件运动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政治和哲学思想的理想主义运动(有时被称为所谓的黑客文化)。Oss运动是自由软件运动的另一种解释,它使自由软件更加温和,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实际上,Oss可以说是变相地向一些商业公司解释了自由软件的优势,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以新的角度看待自由软件,以新的方式使用自由软件;Oss确实给了许多商业公司利用自由软件的各种优势的机会,从而改变到另一种商业模式。很多公司从开源代码中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世界,他们开始开放自己的产品或者协议,因为这样做确实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商业公司的参与加强了Oss运动的势头,加快了Oss运动雪球的滚动速度,开始越滚越大,越滚越难停。
2004年,网景的浏览器终于借助开源的力量卷土重来。火狐成功发布了1.0版本,凭借其优越的安全性能,开始在浏览器市场重新夺回微软IE的市场份额。
斯托曼不喜欢Oss这个词。他认为Oss的概念冲击了自由软件,给了许多厂商滥用它的机会,这违背了自由软件的最初精神。在他的哲学中,他认为这是错误的。由于这个原因,自由软件和Oss的支持者们相互争论。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太在意这些争论,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们应该做一个像莱纳斯一样的实干家,而不是一个无聊的理论家)。毕竟现在的Oss可以说是总结了自由软件的所有优点,所以现在,我们只讨论Oss。